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頂-2運載火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頂-2運載火箭蘇聯於1970年代開始研製的中型運載火箭,是天頂號運載火箭中的兩級型號。美國國防部對這種火箭的代號是「SL-16」,美國國會的謝爾頓命名法(用於識別火箭的衍生型號)則稱其為「J-1」。

天頂-2基本型

天頂-2的研製工程於1976年3月16日獲得蘇聯政府批准;此前已經在1974年4月時完成了火箭的初步設計。該工程可以看作是能源-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工程的一部分,因為天頂號的第一級就是能源號火箭的助推器[1],「天頂-1」的代號也因此被該助推器占用了。火箭的總體設計由南方設計局負責,總設計師為弗拉基米爾·烏特金。設計者曾打算把天頂號作為一個覆蓋不同運載能力的火箭家族來開發,但最後只有中等運載能力的方案被真正實施,這就是天頂-2。

天頂-2是兩級結構的運載火箭,級間分離方式為半熱式。各級的發動機都使用了無公害的推進劑成分:液氧和煤油。火箭的第一級採用一台威力強大的RD-171四室發動機,該發動機與能源號助推器採用的RD-170不同的是其噴管可以沿兩個方向軸擺動(而RD-170隻有一個可動方向軸)。實際上,天頂-2的第一級就是靠這種推力矢量噴管(其偏轉角可達6度)來進行姿態控制。火箭的第二級採用一台RD-120單室發動機,還安裝有一台11D513遊動發動機用於姿態控制。11D513的工作時間可以達到375秒。天頂-2的一個古怪特點是,推進劑並不是按最佳比例在兩級之間分配的。這是因為受限於鐵路運輸車輛所能承載的貨物長度,要想把火箭以裝配完畢的形態運輸到發射場就不得不縮短第一級的燃料貯箱。

按照蘇聯政府最早的設想,天頂-2應從位於俄羅斯境內的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但在1980年代時,蘇聯為了大力推行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計劃,把其航天部門的幾乎全部骨幹力量都集中在了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只有那裡有條件執行能源號火箭的發射任務)。因此天頂-2首飛時使用的發射設施也被建在了拜科努爾,而且最後也只建了這一套設施,從普列謝茨克發射的計劃在蘇聯解體後被取消了。在拜科努爾,天頂-2擁有45號發射陣地上的兩個發射台(現在只有一個能用)。天頂-2的發射過程實現了完全自動化,不需工作人員在現場操作,從而減少了因發射失敗導致人員傷亡的可能。

天頂-2在1985年4月13日從拜科努爾發射場進行了首飛[2](比原計劃推遲了3年,因為RD-170/RD-171發動機的研製遇到了困難),所攜帶的物體是一個具有一定質量的模擬載荷。蘇聯原打算讓使用天頂-1助推器的能源號火箭先試飛,但能源號的研製進度因各種技術問題被嚴重拖慢,不可能先於天頂-2上天。1987年,軍方正式採用天頂-2作為發射軍用航天器的運載工具。天頂-2先後發射過「處女地」系列電子偵察衛星,「鷹」系列偵察衛星和「颶風」有人太空戰鬥機的模型。颶風號太空戰鬥機計劃即使在冷戰時期都是一個過於瘋狂的計劃,在用天頂-2發射了一架大概是等質量的模型後,該計劃在1987年被取消了。1990年10月4日,天頂-2在發射一顆處女地-2衛星時發生了嚴重事故。由於第一級發動機故障,火箭在起飛3秒後墜落,完全破壞了45號發射陣地的一個發射台,該發射台以後再未修復。後來的天頂-2都是使用另一個發射台(該發射台在事故發生兩個月後才完工)發射的。此外,對火箭進行了兩年的改進,以免出現類似問題。

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續與烏克蘭合作生產一定數量的天頂-2,基本都是用來發射「處女地-2」系列軍事衛星

視頻

天頂-2運載火箭 相關視頻

暴風雪航天飛機
美國神秘太空戰鬥機有多大能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