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娘的那根老拐杖(丁尚明)

娘的那根老拐杖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娘的那根老拐杖》中國當代作家丁尚明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娘的那根老拐杖

剛一立冬,天空中便瀰漫起濃濃的霧靄,徹骨的寒意不覺間已籠罩了整個大地。我坐在清冷的屋子裡,百無聊賴,無所適從,無意間瞥見了牆上的日曆,心裡立時掠過一陣悸慟!

哦,再過幾天就是爹娘5周年的祭日了,在失去爹娘的日子裡,遠離故土的我,總也不能從極度悲愴中走來,那種「日思夜想終不見,情牽魂繞夢驚醒」的痛,揪得我心好疼好疼。

捥額想來,我的確很久沒有踏上故鄉的土地了,儘管故鄉再也看不到爹娘的身影,再也聽不到爹娘的笑聲,但那裡有我熟悉的山野田園,有我的兄弟姐妹,有爹娘住過的老屋和爹娘的墳頭呀!

於是,我不再多想,立馬收拾行裝,驅車踏上歸途。迎着初冬的朝陽,推開漫天的霧帳,披着一路風霜,我終於撲進故鄉的懷抱。

近了更近了,我走進那個生我養我的小山村,走近承載我兒時夢想、爹娘生活棲息終老的老屋。老屋不再是我記憶深處的老屋,破舊的大門緊緊關閉,門上的鐵鎖已銹成一個疙瘩,斑駁殘缺的院牆爬滿枯藤,我兒時居住的那間東屋已房倒檐堨……我的心戰慄着,大腦一片空白。過了許久許久,我才緩緩地推門而入。天井裡長滿一人多高的蒿草,地上堆積着厚厚的落葉,草叢中不時串出的幾隻耗子,把樹上的雀兒驚得嘁喳亂飛,只有東牆根的那口老井還依然湧出青流……這哪是我熟悉的院落?哪還尋見爹掃得光溜溜的印跡?

記得兒時,夏天的夜晚酷熱難耐,我就跟爹在天井裡鋪張竹蓆納涼。爹一遍又一遍地嘮叨他當小八路、打鬼子的經歷,我不厭其煩地聽爹講鬼呀神呀的故事……累了,我就偎依着爹寬厚的臂膀,仰望着夜空看月亮、數星星。到了冬天,天井便成了我的樂園。下雪了,紛紛揚揚的雪花頃刻把小山村裹成一個偌大的雪球。大地一片白茫,天井裡堆起厚厚的積雪。這是我童年最快樂的時光,我和幾個小夥伴忽兒堆雪人忽兒打雪仗,一陣瘋狂嬉戲,夥伴們眉睫毛上結滿茸茸冰霜,一對對眼珠兒賊溜亂轉,一個個舉手投足間活脫脫似雪猴兒!

故鄉素有「喜鵲之鄉」美稱,那時候,除喜鵲外,各種知名或不知名的鳥兒也是特別的多。尤其是麻雀兒一到雪天,村里牛棚里、農家天井裡落滿黑壓壓一片。那正是一個全民鬧饑荒的年代,小小的雀兒因與人爭食,被國家同老鼠、蒼蠅、蚊子一併定為「四害」予以滅殺,直到幾年後,因生態的破壞,國家意識到麻雀兒被怨枉了,這才給予平反。從此,逃脫厄運的小小雀兒,終揚眉吐氣、振翅飛出「四害」行列。

我偏愛雀兒,它給我苦難的童年帶來太多歡樂。它那絳紅色的小腦袋,脖子上潔白的小圍巾,黑珍珠般的小眼睛,麻絨球似的小身軀,還有那不停喙食的蠟黃小嘴……想起這玲瓏小巧的精靈,已知天命的我依然心生歡喜。瘋鬧夠了,夥伴們陸續散去,好動的我卻又玩起了新花樣。我在天井裡撒些粃谷,再用繫着繩子的木棒將籮筐支在粃谷上。待一切就緒,我便拉着繩子的一端躲藏起來。眼瞅筐下覓食的雀兒越聚越多,我嗖地一拽,那些饞嘴的雀兒便束手就擒。我急不可待地把捉到的雀兒投入灶堂,一陣噼噼啪啪的聲響過後,它們一個個變成了焦黃的肉球兒,我狼吞虎咽一陣大嚼……至今,飽嘗過珍饈佳肴的我,仍然感到那是我嘗到的人間最好美味。其實,想起這幕,我也心生愧疚與自責:那時我怎這麼殘忍呢?怎忍心把自己喜愛的雀兒燒了吃?這一切好在沉澱在我的記憶里了。

懵懂中,我走進了爹娘居住的老屋,屋子裡昏暗幽森,潮氣逼人,到處懸掛着蛛網,娘出嫁時帶來的那件衣櫃還原封不動地矗立在那裡。屋頂的一角已經塌漏,墜下的泥土堆滿了爹娘睡覺的土炕……睹物思人,心生悲悽,我的視線模糊了!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當年崔顥題寫《黃鶴樓》,只是遊山玩水至此觸景生情、有感而發罷了。如今詩人早已乘鶴西去,詩人所處的大唐盛世也早已淹沒在了澔瀚的歷史煙波里。頓足我生於斯長於斯、卻不見爹娘的破敗老屋,此詩又怎能坦露我的心境呢?

驀地,在炕角的一隅,我發現了那根棗木拐杖,這是當年爹費了很大勁給娘做的,它曾給娘的生活帶來極大信心和勇氣,它陪娘走完了生命的最後歲月。不容多想,我趕忙把老拐杖抱在懷裡。老拐杖已風蝕變型,漂亮的絳紅色被泥土覆蓋着。我緊抱着它、凝視着它,仿佛感受到上邊爹娘的體溫還在,仿佛看到爹娘相攙着蹣跚向我走來……我把老拐杖抱得更緊了,仿佛抱着我親愛的爹娘,我思緒飛旋……

那年春天,娘正在村頭和鄉鄰們啦呱玩兒,竟一個趔趄栽倒在地。待鄉親們七手八腳地把娘抬回家中,娘已嘴歪鼻斜、口齒不清、腿腳也不聽使喚了。見娘這樣,正在家中忙碌的爹,趕緊停下手中活兒撥打了120。在姐妹的陪護下,娘被疾速送往縣醫院。

爹比娘整整大一歲,這一年爹已是79歲的高齡。送着娘,一向粗枝大葉、大大咧咧的爹顯得百爪撓心、坐立不安,他這裡抓一把那裡撓一下,最後,竟杵在空蕩的天井裡,手扶那棵他親手栽種的老榆樹,朝着縣城的方向怔怔發呆,嘴裡還不住地喃喃自語。不知咋的,爹竟孩子似的失聲痛哭起來:老天爺呀,您一定保佑老婆子平平安安,她要有個三長兩短俺可咋活喲!爹的哭聲淒楚而悲婉,以至於左鄰右舍聽後都心酸抹淚起來。

娘得了嚴重的腦血栓,雖經醫院全力救治,但娘終沒徹底痊癒。娘的頭腦還算清晰,思維還算正常,口齒還算利落,但右腿腳卻木訥笨拙不能自由行走了。為使娘恢復腿腳機能,爹打算把西屋角那棵瘋棗樹砍掉為娘做根拐杖。

爹的雙手粗壯而碩大,甭看掌中刻滿密匝匝的溝壑,疊着厚厚老繭,但在村里卻是出了名的巧手。爹編的柳籃、糧囤結實而大氣,爹綁紮的掃把、炊帚精巧而耐用,爹釘制的蓋墊、鍋篦平滑而圓整,爹用藤條編織的簍筐用來盛水滴水不漏……這些家活什成了街坊鄰里的搶手貨,如今雖過去了數十年,鄉鄰家中仍能找出一兩件。

這天,爹起了個大早,鋸子斧頭齊上陣,足足折騰了大半天才把那棵碗口粗的瘋棗樹砍倒。爹年輕時做過船工,在黃河上漂泊了大半生。那時每當貨船逆風而下或逆流而上,爹總要跳到岸邊躬背拉縴,他一人能把千噸重的貨船拉得嗖嗖前行。裝船卸貨爹更不在話下,百公斤的麻包他一口氣能肩扛背馱十幾包。眼下,爹沒有了先前的氣力,那健壯高大的身軀變得瘦削佝僂,頭髮鬍子也已稀疏霜白,深陷的眼窩裡泛着一汪渾濁……後來,爹又搗鼓了一整天,才把那根棗木拐杖做好。爹真的老了!

爹12歲上就沒了爹,爹有一個姐姐兩個妹妹一個弟弟。作為爺奶的長子,爹用他稚嫩的肩頭,過早地撐起了這個苦難殘破的家。歲月的霜劍,生活的砥礪,把爹錘打成一個勤勞剛強的漢子,爹成了眾鄰心中閒不住的人!這不,爹除了拾掇家務、侍弄七八畝莊稼外,又多了一個幫娘鍛練行走的差事。

從此,寂靜的小山村又增添一道獨特、動人、溫暖的風景。每天天一亮,爹服伺娘穿衣起床,待一切收拾停當後,就小心翼翼地攙扶着娘走出家門。娘右手吃力地柱着拐杖,爹用力地攙着娘的左膊。娘艱難地挪動着,爹亦步亦趨。時間久了,從家門口到村邊的小橋旁,地上竟留下一道溜光堅實的轍印

無休止的行走,娘的病情依然不見好轉。娘產生了厭倦情緒,再加上病魔的折磨,娘的脾氣越發古怪暴戾,有時竟莫名其妙地對爹大發雷霆。一次,娘把拐杖往地上一扔說什麼也不走了。爹不急不慢地彎腰撿起拐杖,笑嘻嘻地對娘說:「老婆子,年輕時俺長年不着家,現光景俺有時間陪你了,咱就當是年輕人談戀愛壓馬路唄!」聽爹這麼一說,娘轉怒為喜,沖爹一陣嗔怪。於是,娘又柱起拐杖,老倆口踉踉蹌蹌地向外走去……

儘管,爹如此不遺餘力無微不至地服侍着娘,儘管,娘以驚人的毅力與病魔抗爭着,但上蒼並未垂青眷顧這對風燭殘年的老人。

娘徹底癱倒在炕上了,以致後來植物人似的屙尿不知,連吃飯喝水都要爹一口口地餵送。每次餵飯前爹都要試試飯菜的涼熱,好讓娘吃的溫貼舒適。每逢吃雞魚,爹就戴上老花鏡,一點點地把雞骨魚刺剔除乾淨,生怕卡住娘的嗓子。待娘吃飽安頓後,爹再胡亂地扒拉幾口溫涼不沾的飯菜。接下來,爹再把娘換下的尿布洗淨晾乾疊好。捲縮在炕上的娘出奇地怕冷,為幫娘驅趕寒意,剛一入冬爹就灌滿七八個熱水袋掖在娘的身邊。這樣下來,一天得燒兩三鍋熱水,家裡不備足柴禾可不行。爹一騰出手,就背起提籃到黃河壩上,村邊的樹林裡撿拾枯枝樹葉。撿回的枯枝樹葉天井裡堆得像小山。

[1]

作者簡介

丁尚明,安徽南陵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