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字裡行間溢滿情(王淑萍)

字裡行間溢滿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字裡行間溢滿情》中國當代作家王淑萍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字裡行間溢滿情

歲月情深,總有些不經意的相遇,觸碰了內心的柔軟,總有些靈魂相似的人,帶着暖意不遠千里而來,仿佛只為驚艷彼此的時光和篇章。

2017年7月,王友明老師在我的散文《鄉村的顏色》一文後寫下了長長的一段留言,這是老師與我在文字上的第一次互動。從那天開始,孤獨的文學道路上,多了一位亦師亦友亦兄長的存在,山西寧夏不再隔山不再隔河,僅隔着紙與筆的距離。四年多來,我在公眾號上所發的每一篇文章的評論區里幾乎都有王老師的留言,或讚美,或鼓勵,或肯定,或建議,或期待,或長或短,字字句句都透着真摯與誠懇——這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作家為文的素養,也是一個品行兼優的長者為人的素養。

秋月最圓的時候,收到了王老師從臨汾寄來的新作《時光印記》,滿心的喜悅如高掛在天空的明月,飽滿而充盈。

毫不掩飾地說,這樣的時刻,我盼望已久。從為我的每一篇文章寫留言到為我的散文集寫評論,這位遠隔千里素未謀面的文學前輩用他高尚的人格和出眾的文學素養溫暖並滋養着我的文學之路,這份情意沉澱在心底,像盛滿了雨的雲,蓄積的甘霖急切地想覓一處幽靜,與文朋親友共飲。

飲一杯書卷里的故園濃情,真摯熾熱。

每一位漂泊他鄉的遊子心裡都有一扇回望之門,在晨曦,在暮色,只要打開門,故鄉的一切都會列隊而來,讓倏忽而逝的人生變得悠然綿長。

王老師出生於冀魯平原腹地的臨西縣,青年時入伍當兵,從此與故鄉作別,在山西臨汾落地生根。客居異鄉半個世紀,他左肩扛着故地,右肩扛着家園,跋山涉水,寒來暑往,雖已閱盡繁華,最眷戀的依然是原鄉。耄耋之年的岳母、熱情的敬達叔、敬責的呂廷祥、慈祥的九姑;東留善固村、呂玉蘭紀念館、衛運河;故鄉的玉米地、鄉下的年;父親珍藏的眼鏡、母親包的粽子……真實的素材,佐以真摯的情感,一個個鮮活的物象躍然紙上,輕逸而溫厚,如綿綿春雨,潤物無聲。

讀《時光印記》,不時地,就會被王老師對故地家園炙熱的情感深深打動。在參加全國散文作家石家莊筆會夜宿光祿山莊時,在一條南北街的中間部位,他發現一塊天藍色的標牌上寫着「臨汾路」三個白色大字,頓生「他鄉遇故知」的激動,於是攝影留念,把驕傲和自豪的神情留存在了記憶的底片上。而在臨別時刻,他對着月光想起了自己過世的爹娘,「子欲孝而親不待」,他只能在夢中「真切地見到了拄着雙拐的爹、立於街口盼兒歸的一頭白髮的娘。子夜醒來,眼角依然掛着淚滴、心間依然塞滿一縷一縷的鄉愁。」我不知道石家莊離臨西有多遠,我只知道沒有了父母的故鄉,遙在天際。

飲一杯墨香里的殷殷親情,感人至深。

親情是人世間最美的情感,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飛得多高,親人的目光永遠是照亮前方的光束。年輕時我們忙於工作,忙於事業,不知不覺中疏離了許多骨肉親情。

在為女兒過生日時,女兒的一句「爸爸,奶奶是啥時候過生日?」讓王老師對多年來忽視了母親的生日感到愧疚不已,當從身份證上得知母親生日的那一刻起,對別人來說最普通的一個日子就成了他鐫刻在生命最深處的日子,「每年的農曆7月20日,遠離故鄉的我,不是往家打一個電話送上一句衷心的祝福,就是讓小弟買上一件禮物,表達一片敬母之意。」即使娘親已故去多年,「每年到了娘的生日那天,我都會在娘的遺像前擺上點心、水果和瓜子,為娘慶生……」

「兒的生日,娘的苦日。」這世間,少有父母不記得兒女的生日,少有兒女能夠記得父母的生日,包括我自己。王老師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寫下了這樣一段警醒天下兒女的話:「能否記住爹娘的生日是對兒女孝心的一種考量,一種檢測。牢記住爹娘的生日,方便時為爹娘過個生日,不方便時給爹娘送上一句祝福,是兒女盡孝心的一種方式,是表達愛意的一種契機,更是凝聚親情的一個載體。畢竟,愛是一種能量。學會從細節處關愛爹娘,既是兒女應盡的責任,也是給自己的兒女做個示範。」——孝道是家風的源頭,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夜深人靜,每每母親那句'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着筋』的話響在耳邊時,我都會深深自責。」他為此不顧身體不適,前往洛陽與表弟表妹相聚,彼此促膝傾談;從軍30載,與家人聚少離多,他用拍照片的形式珍藏幸福。2018年,當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曬幸福」板塊曬出王老師一家六口人的全家福時,他一遍遍地按着遙控器的回放鍵,幸福溢滿了心間,他寫道:「我喜歡照全家福,更喜歡珍藏。我珍藏照片只是一種手段,而珍藏幸福才是真正的目的。」

耄耋之年的岳母如3歲頑童,推人、砸東西、吐口水,有人勸他:「不要再給老太太輸液了,如果活着沒有質量,還不如死了好。」他說:「這話我不愛聽,人老了、糊塗了,是正常的,也是一種自然規律,絕不能因為人老了、糊塗了,就嫌棄、放棄。試想,一個小孩子生下來就是殘障,有多少父母會狠心拋棄?還不是依然如手心裡的寶一樣倍加呵護?」為陪伴孤寂的岳母,他和老伴兒每年回河北臨西的農村住半年,給老人輸液、餵飯、包包子、拍照留念,8年的堅守與陪伴,他為老人的晚年生活灑下了一縷溫暖和煦的陽光,完美詮釋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飲一杯凡塵里的伉儷情深,動人心弦。

[1]

作者簡介

王淑萍,回族。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