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津縣相衙鎮王鐸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寧津縣相衙鎮王鐸中學王鐸村位於寧津縣西北部,隸屬相衙鎮管轄,距離縣城10公里。東鄰新河、南鄰大劉普、西鄰孫莊、北鄰時集鎮史殷莊,村莊聚落形態呈長方形,面積0.12平方千米。

該村因姓名得名。明正統五年(1440年),王鐸、王英、王隆兄弟三人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定居,以兄長名字命村名為「王鐸村」,後有陳、張姓遷來定居,現有人口400餘人。

學校簡介

在村莊南有一座中學叫「王鐸中學」,學校初建時曾去函邀請書法家郭沫若題寫校名。王鐸中學環境優美,道路整潔,綠樹掩映,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樓書聲琅琅,實驗室[1]設施齊全,體育場歡聲笑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是寧津縣西部有名的學校,吸引漳衛新河兩岸大批學子前來求學,一時間聲名鵲起。

辦學歷史

該校始建於1957年,為縣直初中,校址就在王鐸村昔日一戶大財主的庭院裡。1962年,王鐸中學被命名為寧津縣第五中學。1969年,王鐸中學增設兩個高中班。1974年,王鐸中學停止招收初中生,成為高級中學。1983年,王鐸中學停止招收高中生,未畢業的高中生全部轉入縣一中或二中學習,又改為初級中學。

鬲津地名記憶|(三十二)相衙鎮王鐸村名來歷與郭沫若題寫的「王鐸中學」

那麼,這一座偏僻的縣級中學和大文豪郭沫若又有着怎樣一段淵源呢?事情是這樣的:1963年,王鐸中學準備建一個學校門樓,想找位懂書法的名家題寫校牌,以增加知名度,校領導研究來研究去,不知找誰合適,一時陷入了困頓。這時,校長[2]王晨光想起他1957年在滄州學習時,曾見到過郭沫若先生為滄州市京劇團書寫的團牌,於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給郭老發去一封求援信。郭老收到信後,雖然他工作繁忙,日理萬機,但還是於百忙中撥冗回了信。大家看到來信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好消息一下子像長了翅膀飛遍校園。教職工齊聚校長辦公室,校長小心翼翼地打開信封,一看,裡面卻空空如也。一時間,大家都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頓時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下來。校長拿着信封左看右看,里看外看,也不知其然。這時,不知是誰突然說:「你們看,我們光顧高興了,郭老這不給我們把牌名早就寫在信皮上了嗎?」大家一看,可不,只見信封的收信人欄寫着「河北省寧津縣王鋒中學」(當時寧津縣隸屬河北省),十個「郭體」大字筆畫老道,遒勁有力,字字彰顯大家風範。只是因為郭沫若沒來過王鐸中學,錯把「鐸」寫成了「鋒」。後經專業人士修改放大後制刻於校牌和校旗之上,其中的「鋒」字略加修正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後遺失,重建門樓的校牌都是學校保存下來的影印件複製而成。雖然,許多年過去了,往事早已如煙,郭老題寫的校牌也沒了蹤影,但郭老和王鐸中學那段美好的故事,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