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共和國國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安哥拉國旗 |
中文名稱:安哥拉國旗 外文名稱: 所屬國家:安哥拉共和國 產生: 長寬之比:3:2 正式形成時間:1975年11月11日 |
安哥拉共和國國旗,旗面呈長方形。旗面由上紅下黑兩個相等的長方形組成,中央的金色圖案包括一顆五角星、一個弧形齒輪和一把砍刀。[1]
國旗簡介
國旗的旗地由兩個平行長方形構成。旗面中間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齒輪和柴刀。在弧形齒輪和柴刀之間有一顆金色五角星。根據安哥拉憲法說明, 紅色代表安哥拉人民在殖民壓迫下所流的鮮血、民族自由鬥爭與國防;黑色表達了對非洲大陸的頌揚;五角星表示國際主義和進步事業;五個角象徵團結、自由、正義、民主與進步。齒輪和砍刀象徵着工農勞動者和軍隊的團結,並表示對早年起來進行武裝鬥爭的農民和戰士的紀念。而國旗中的齒輪、星與柴刀的黃色比喻為國家的財富,齒輪有工人與工業生產之意,星代表了團結和進步,而柴刀就象徵著農業生產與武裝抗爭。[2]
國徽
安哥拉國徽仿佛是今日安哥拉的指南:圓形徽面上鮮紅的太陽躍出海平面,新生的共和國通體發光,照亮了前程與未來;國徽左側有玉米、咖啡和棉花枝葉組成的半弧形,它們是國家農業生產的縮影;右側是象徵工人和工業生產的半圈齒輪,工農結合,民族團結。太陽下方,在枝葉與齒輪交叉處,有一本打開的書,暗示着文化教育事業是未來發展與興旺之本。國徽底部的黃色飾帶上有葡萄牙文書寫的「安哥拉人民共和國」字樣。
安哥拉簡介
[3] 安哥拉位於非洲西南部,首都羅安達,西濱大西洋,北及東北鄰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鄰納米比亞,東南鄰贊比亞,另有一塊外飛地卡賓達省與剛果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相鄰。
安哥拉經濟以農業與礦產為主,也有煉油工業,主要分布於卡賓達的濱海地帶。食品加工、造紙、水泥及紡織等工業也比較成熟。安哥拉的經濟潛力非常高,它很有潛力成為將來非洲最富裕的一個國家。作為葡萄牙曾經的屬地,其有"非洲的巴西"之稱。
安哥拉國力因石油生產而快速成長。該國地大物博,國土富饒,未開發的資源十分豐富,沿岸共蘊藏了超過131億桶的石油,內陸也有出產鑽石。
人民生活
全國實行免費醫療。截至2012年,全國共有各類醫療機構2337家,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1.5名,護士23.9名。艾滋病患者約22萬人,年新增感染者約2000人。2010年以來安哥拉艾滋病流行趨於穩定,感染率約為5%,是非洲國家中艾滋病傳染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全國瘧疾發病率約為10%,農村地區瘧疾發病率較城鎮高14倍。醫療衛生服務覆蓋率為44%。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1年人文發展指數報告》,安哥拉2011年人文發展指數為0.486,居全球第148位。人均預期壽命為51.1歲,平均就學4.4年。2011年,新生兒死亡率為6.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61‰。2010年安貧困率降至36.6%。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7.4%人口營養不良。
推行「全民飲水」計劃,向百姓提供質量可靠且數量充足的飲用水。通過建立小型供水系統,向城鎮和農村地區供水,截止2014年已覆蓋50%的城市居民和44%的農村居民。安哥拉人均用水量由2008年的67升/日增至2011年的101升/日。
由於長達27年的內戰,安哥拉數十萬難民逃往剛果(金)、贊比亞、納米比亞、南非、剛果(布)等周邊國家。聯合國難民署正在積極幫助安難民回國。
資源
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豐富。截止至2014年,安哥拉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超過131億桶,天然氣儲量達7萬億立方米。主要礦產有鑽石、鐵、磷酸鹽、銅、錳、鈾、鉛、錫、鋅、鎢、黃金、石英、大理石和花崗岩等。鑽石儲量約10億克拉,鐵礦17億噸,磷酸鹽2億噸,錳礦近1億噸。森林面積53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5%,是非洲第二大林業資源國,出產烏木、非洲白檀木、紫檀木、桃花心木等名貴木材。水力、農牧漁業資源較豐富。水資源潛力1400億立方米,水力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75%,其餘25%來自火力發電。2011年總發電量為37.2億千瓦時。
語言
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有42種民族語言,主要民族語言有溫本杜語(中部和南部地區)、金本杜語(羅安達和內陸地區)和基孔戈語(北部地區)等[4]。
宗教
49%的人信奉羅馬天主教,13%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其餘人口大多信奉原始宗教。
藝術
安哥拉文化藝術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有音樂、傳統舞蹈、手工藝品、樂器、油畫和沙畫等。
旅遊資源
姆蘇魯島(MUSSULO)位於安哥拉首都羅安達以南,乘坐機動快艇約15分鐘即可到達,是安哥拉著名的旅遊景點和國內外遊客周末休閒度假的勝地。小島系由寬扎河與海水交匯、經年沖積而成的水上沙洲組成,四面環水,擁有全國最好的沙灘,部分地段的海灘呈銀白色,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島上植物茂密,椰樹、木瓜和芒果樹果實纍纍,一片熱帶風光。沿島遍布各色建築,既有現代化的度假別墅,也有造型各異的非洲茅草小屋。在小島附近還有著名的月亮谷和奴隸博物館等旅遊項目。
安哥拉人類學博物館是安國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每年參觀者數以萬計。博物館有兩層主要建築,始建於18世紀,原是葡萄牙富人宅邸。20世紀30年代,安鑽石公司買下該建築,並進行擴建。安獨立後,國家將此建築闢為博物館,於1976年11月初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主要有12個展廳、1個圖書館以及1個會議室。展品以實物為主,兼有部分模型、木雕、微縮景觀和圖片,反映了安哥拉主要部族繁衍生息、男耕女織、祭神拜祖的歷史和特有的傳統文化習俗。展品包括安哥拉先民們農耕、糧食加工和儲存、釀酒、冶煉、鑄造、狩獵、捕撈、飼養家畜、用炊的各種工具、器具、武器;傳統的敲打樂器、樹皮製作的衣服、婦女的頭飾、腰帶、婚嫁、喪葬祭品,統治者和部族首領使用的象徵政治權利的權仗、部族帽、雕花紅木椅和面其,一夫多妻制下大戶人家院落布局模型;傳統宗教和西教的圖騰、崇拜物、祭品面具和神事用品。
安哥拉軍事博物館是安哥拉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它始建於1575年,是葡萄牙殖民者在羅安達灣與小島交匯處構築的一座城堡,也是羅安達市開埠建城的標誌,安獨立後改為軍事博物館。館內辟有一間陳列室,陳列有安哥拉反殖民武裝鬥爭時期和安內戰中用過的一些槍支、衣物和模型、圖片展覽。館內院中還保存有葡萄牙殖民時期鑄造的葡萄牙國王、總督和著名詩人卡蒙斯等人的銅像。該館還是羅安達市的制高點,登上城堡,可以遠眺總統府,俯瞰羅安達海濱大道,並可觀賞羅安達灣海天一色的景致。
同中國的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安哥拉共和國於1983年1月12日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2010年11月,中安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13年是中安建交30周年。
2010年以來中國向安哥拉提供了一些經濟技術援助,完成了經濟住房、羅安達省醫院、農村小學校等成套項目。
1984年,中安兩國政府簽訂貿易協定。1988年建立經貿混委會機制。截止2014年安哥拉是中國在非洲第二大貿易夥伴。2012年,中安貿易額375億美元,同比增長35.6%,其中我方出口額40億美元,同比增長45.1%,進口額335億美元,同比增長34.6%。中國主要從安哥拉進口原油,向安哥拉出口運輸工具、鋼材、電器及電子產品等。2011年,兩國簽署勞務合作協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