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縣崔家橋鎮第三初級中學
安陽縣崔家橋鎮第三初級中學為豐富校園文化,和諧校園生活,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營造健康活潑的校園文化[1]氛圍,安陽縣崔家橋鎮第三初級中學廣播社團組織學生每周對校園廣播站進行開播。
「中海之聲」廣播站結合學生實際對欄目進行了完善,節目豐富多彩,內容更貼近師生生活。以「校園安全、報道校園新聞」為宗旨,捕捉學校里發生的新鮮事、重大事件、同學們關心的事情、好人好事等。幫助同學們了解校園內外事,以開拓同學們的視野。
「知識百寶箱」介紹名人軼事、名言警句、成語小故事、小幽默、生活常識等各方面的知識。
「校園音樂風」欄目播放內容積極、健康、適合學生聽的校園歌曲,流行音樂,經典老歌等。
「點歌台」通過點歌為自己的老師、親人和同學祝福,為學校和自己的班級喝彩,增進了友誼,促進了和諧。
廣播站的開播,讓同學們在學習之餘領略繽紛校園,體味文學,感悟生活;能夠讓學生及時了解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全方位、多角度掃描校園內外;使廣播站更加具有活力與生氣;使校園書香味更濃。
目錄
校園諮詢
我為強市建設做貢獻 | 今天我宣講:安陽縣崔家橋鎮第三初級中學 龐博冉
我為強市建設做貢獻宣講稿
以綿薄之力助教育強市
安陽縣崔家橋鎮第三初級中學龐博冉
悠悠洹河水,河畔風景美!在洹北李辛莊村坐落着一所美麗的學校,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安陽縣崔家橋鎮第三初級中學,又稱「中海中學」,因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裝飾公司經理李昌同志捐款創辦而得名。中海中學持續20餘年,成績蒸蒸日上,不斷創立新高而聞名豫北。校園裡建有一座古樸美觀典雅大方的「昌達亭」,亭下屹立着一方捐資助學「功德碑」,碑文清晰,如詩似歌。拜讀碑文,瞬間頓悟:石碑不僅鐫刻着一個捐資助學的感人故事,還講述着一所學校的不凡經歷,更彰顯着一種振興鄉村教育,助力強市建設的精神力量!
這種教育強市的精神在中海中學的領航人——賈慶芳校長身上更能體現。
「如果統計中海中學教師口頭常用語之最,那一定是『慶芳』一詞。」在關志紅校長的筆下這樣寫道。賈慶芳校長在學校因為忙,所以連走路都是跑着的。他留給大家的永遠是一個奔跑着的背影。
作為九年級畢業班物理教師,慶芳校長班的作業試卷批改次數最多,作業中的評語最多、最具針對性,也是崔家橋鎮作業、教案常規檢查中,優秀作業教案獲得者。市模範教師、優秀班主任、優質課執教人等等……他的勤快、多才與用心,讓他幾乎囊括了所有教師可得的榮譽與稱讚。
學校里,慶芳校長是最能吃苦填憨的一個,工作起來揀重的挑,把方便留給大家。班主任活兒重,他來做;分班時,哪個學生刺兒頭,都給他。正是有這樣一群像慶芳校長一樣在工作面前全力以赴,在同志情誼面前互諒互愛的中海人,才有了中海中學連年不斷的中考佳績,才有了中海中學驕人的教育口碑。
慶芳校長就是中海教育助力安陽強市建設的代表之一。他作為中海中學的領航人就是以這樣的勤快、熱情、陽光,為教育強市貢獻着自己的綿薄之力!
說到中海中學的教育力量,就不得不提中海頂樑柱——杜金洲老師。
蒼松含新綠,桃花待艷明
與杜金洲老師同屋的楊東海老師這樣介紹道——
2021年冬,杜老師年滿60周歲,光榮退休。他竭力請求繼續留在學校教書,卻不計較個人報酬。因為,在他心裡裝着40年從未離開過的工作單位;裝着40年從未放棄過的化學專業課;裝着40年從未動搖過的一顆忠誠教育的心。儘管學校就在他的村里,他卻以校為家,他的愛人說:「杜老師回家,就兩件事:吃飯、換衣服。」最近幾年,連吃飯都在學校了。杜老師在學校,不是為學生指點迷津,就是為年輕教師傳經送寶,要麼就是整理匯編畢生的教學精華,裝訂成冊,供教師使用。他還經常結合自己數十年的教學觀察,教育心得,為學校的教學管理建言獻策。「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用這樣的詩句來形容杜老師,絕沒有半點的不實與誇張。
杜金州老師是中海的寶。他用切身行動傳遞着愛崗敬業的教育正能量,踐行着為教育強市而默默奉獻的精神。中海上下的教師們都以杜老師為榜樣,精心鑽研教材,細心挑選習題,勤於探究教學方法,甘於無私奉獻,時時刻刻為安陽強市建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當然,兩位前輩躬耕教壇,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為強市建設做貢獻的精神也感染着我,鼓舞着我。
大家看到的我,沒有出眾的外表,沒有過人的才華,也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靜心細想,有的只是對教育工作的一份熱愛,一份執着和一份堅守。為了家鄉安陽的強市建設,我選擇在教壇上躬耕,為培養更多優秀的青少年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強市建設,教育先行
教育強市,以「學」為發動機
「終身學習是教師發展的不竭動力。」這句話是教師職業道德中的一條。第一次接觸這句話是在我教師備考時。當時並不理解其對教師發展的深厚意義,只知道只有奮力學習才能踏入教師這份崇高的行業。於是懷孕八個月非科班出身的我,克服自身困難堅持學習考上了嚮往已久的教師行業,嘗到了學習的甜頭。步入工作崗位我更是把「終身學習」四個字刻在自己的心底,每天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為了在學生眼前點燃一個知識的火花,教師本身就要汲取一片光的海洋。學習新課標內容,鑽研課本內容,了解課外知識,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課題研究活動……在工作中,學習賈慶芳校長對工作的勤快熱情;學習關志紅校長對學生的細緻體貼;學習以杜金洲老師為代表的中海老教師對所教科目的用心鑽研;也學習中海青年教師對工作的創新與活力。作為新一代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必須終身學習,時刻充電,才能永恆地為家鄉安陽的強市建設釋放所需能量。
教育強市,以「德」為指南針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之本,在於立德樹人。從踏上三尺講台的那天起,我始終堅守崇高師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努力做好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提到「德」就不得不提中海捐資助學人——李昌先生。李昌先生的艱苦創業,愛心助學,回報桑梓的大德,滋養了一屆又一屆中海中學師生飲水思源感恩奉獻用青春和汗水鋪就學生未來的恢宏樂章上!
教育強市,以「身」為定心珠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想正人,先要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以身作則是學生學習最直接的途徑,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無論是上課還是下課,我都時刻提醒自己規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勤奮好學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恪盡職守去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言行一致去教化學生。慢慢地我發現,我的學生能夠主動彎腰撿起碎紙,愛護校園的一花一草;能夠熱情地與我問好甚至擁抱;能夠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更能夠充實地度過每天……確實,身行一例,勝似千言。只有將以身作則作為定心珠,才能讓學生在荊棘密布的路途中堅定方向,才能引導學生在強市建設中展現自己優良文明的身姿。
教育強市,以「教」為壓艙石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更是強市的關鍵點。初入教師崗位的我想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對學生傾囊相授,努力培養具有科學知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新一代青少年。但我認為教育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遞,更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作為「安陽閱讀推廣人」,我積極把家鄉文化帶入到課堂中。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組織創立了「趣味甲骨文社團」,通過漢字溯源、甲骨臨摹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安陽悠久的歷史文化,引導學生保護和弘揚家鄉文化,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和家鄉自豪感,為傳承家鄉文化做出貢獻。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我們的家鄉安陽市正在以紅旗渠精神為引領,加快建成引領豫北地區、聯動京津冀、支撐中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強市。這是一項需要全市教師付出長久努力的工作。我們必須有高度的思想認識,應立即從自身做起,迅速加入「有思想、有激情、有情懷」的教師幹部隊伍,以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迎接挑戰、拼搏向前。
作為一線教師,一個肩膀挑着學生的未來,一個肩膀挑着城市發展的未來。我們更應當把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強市當作動員令、當作方向標、當作發動機。立足本職工作,躬耕不輟,堅守三尺講台,潛心教書育人[2],才能守築夢育人初心,擔教育強市使命,為家鄉安陽現代化區域中心強市建設貢獻新力量!
參考文獻
- ↑ 【政策】關於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 ,搜狐,2019-02-23
- ↑ 教書育人三步曲 ,搜狐,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