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史·勾濤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史·勾濤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原文

勾濤,字景山,成都新繁人。登崇寧二年進士第。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祐恭兵道境上濤白守燕勞之祐恭感恩厲下郡得以無犯湖湘賊王辟破秭歸將犯夔門夔兵素單弱,宣司檄祐恭捍禦,濤帥黔兵佐之,賊潰去。七年,遷右司郎官兼校正。時沿邊久宿兵,江、浙罷於饋餉,荊、襄、淮、楚多曠土,濤因進羊祜屯田故事,事下諸大將,於是邊方議行屯田。淮西都統制劉光世乞罷,丞相張浚欲以呂祉代之,濤謂:「祉疏庸淺謀,必敗事,莫若就擇將士素所推服者用之。」浚不納,祉至,果以輕易失士心,未幾,酈瓊叛,祉死於亂。浚聞之,夜半召濤愧謝。時帝駐蹕建康,欲亟還臨安。

川、陝宣撫使吳玠言都轉運使李迨朘刻賞格,迨亦奏玠苛費,帝以問濤。濤曰:「玠忠在西蜀,縱費,寧可核?第移迨他路可爾。」帝然之。八年,除史館修撰。重修《哲宗實錄》,帝諭之曰:「昭慈聖獻皇后病革,朕流涕問所欲言,後愴然謂朕曰:『吾逮事宣仁聖烈皇后,見其任賢使能,憂勤宗社,古今母后無與為比。不幸奸邪罔上,史官蔡卞等同惡相濟,造謗史以損聖德,誰不切齒!』朕痛念遺訓,未嘗一日輒忘,今以命卿。」六月,《實錄》成。復修《徽宗實錄》,丞相趙鼎諭旨宜婉辭紀載。濤曰:「崇寧、大觀大臣誤國,以稔今禍,藉有隱諱,如天下野史何?」七月,除給事中。秦檜嘗令人諭意,欲與共政,濤以書謝之。檜諷言劾之,不報。俄以疾卒,年五十九。遺表聞,帝震悼。濤風貌偉然,頗以忠亮自許。國有大議,帝必委心延訪,往復酬詰,率漏下數刻始罷。料邊情如在目前,知名之士多所薦進。有文集十卷,奏議十卷。 (節選自《宋史·勾濤傳》)

譯文

勾濤字景山,成都新繁人。崇寧二年進士及第。建炎初年,通判黔州,田佑恭的部隊途經州境,勾濤報告知府,設宴犒勞他們,祐恭感念恩德約束屬下,境內得以不被侵擾。湖湘盜賊王辟攻破秭歸,即將進犯夔門。夔門守軍素來兵少力弱,宣撫司傳號檄文命祐恭堅守抵抗,勾濤率領黔州兵馬幫助他,盜賊潰敗散去。七年,他升遷右司郎官兼校正。當時沿邊防線長久駐紮軍隊。江、浙人民疲於軍隊的供給,荊、襄、淮、楚有很多空曠的土地,勾濤因而進言羊祐屯田的歷史事例。事情下達給各位大將。從此邊疆才商議實行屯田。淮西都統制劉世光請求罷免,丞相張浚想要派呂祉代替他,勾濤說:「呂祉方法平庸謀略淺陋,一定壞事,不如就地選擇將士素來推重信服的人任命他。」張浚不採納,呂祉到任,果然因輕率失去戰士信任。不久,酈瓊叛亂,呂祉死在亂中。張浚聽到消息,半夜召見勾濤慚愧謝罪。當時皇帝車駕駐蹕建康,想要儘快回到臨安。


川、陝宣撫使吳玠進言都轉運使李迨剋扣懸賞的標準,李迨也上奏吳玠苛刻浪費,皇帝拿這件事詢問勾濤。勾濤說:「吳玠忠心守衛西蜀,即使浪費,難道能夠查核?只把李迨移官到其他路就可以了。」皇帝同意他的話。八年,授任史館修撰。重修《哲宗實錄》,皇帝告訴他說:「昭慈聖獻皇后病重時,我流淚問她想要說什麼話。皇后感傷地對我說:『我曾趕上服侍宣仁聖烈皇后,見她任用賢德有才能的人,為宗廟社稷憂慮勤勞。古今做母后的沒有能比得上的。不幸奸邪之人欺瞞聖上,史官蔡卞等串通作惡,偽造誣謗歷史來損害聖德,誰不切齒痛恨!』我痛心地思念遺訓。沒有一天忘記,現在把這件事交付你。六月,《實錄》修成。又修撰《徽宗實錄》,丞相趙鼎告知旨意是以委婉語氣記載為好。勾濤說:「崇寧、大觀時大臣貽誤國家,才釀成今天的禍亂。假如有所隱晦,拿天下的野史怎麼辦?」七月。授為給事中。秦檜曾派人告知意願,想要和他共同掌權。勾濤寫信推辭了他。秦檜示意別人彈劾他。朝廷不予答覆。不久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九歲。遺表上奏,皇帝震驚哀悼。勾濤風采容貌偉岸雄健,很以忠直誠信推許自己。國家有重大議論,皇帝必定虛心邀請諮詢。反覆酬答詢問,常常過了半夜才停止。估測邊防事情就像眼前看見的一樣,有名的大臣很多由他推薦進用。有文集十卷,奏議十卷。[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