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宋史·潘美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目錄

原文

潘美字仲詢,大名人,父璘,以軍校戍常山。少倜儻,嘗語其里人曰:「漢代將終,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時立功名、取富貴,碌碌與萬物共盡,可羞也。」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禪,命美先望見執政,諭旨中外。陝帥袁彥兇悍,信任群小,嗜殺黷貨,且善甲兵,太祖慮其為變,遣美監其軍以圖之。美單騎往諭,以天命既歸,宜修臣職,彥遂入朝。上喜曰:「潘美不殺袁彥,能令來覲,成我志矣。」

嶺南劉鋹(chǎng)數寇桂陽、江華,美擊走之。開寶三年,征嶺南,以美為朗州團練使,進克富州,鋹遣將率眾萬餘來援,遇戰,大破之,遂克賀州。 十月,又下昭、桂、連三州,西江諸州以次降。進次韶州。鋹復遣其弟保興率眾拒戰,美即率厲士卒倍道趨柵頭,距廣州百二十里。鋹兵十五萬依山谷堅壁以待,美 因築壘休士,與諸將計曰彼編竹木為柵若攻之以火彼必潰亂因以銳師夾擊之萬全策也。遂分遣丁夫數千人,人持二炬,間道造其柵。及夜,萬炬俱 發,會天大風,火勢甚熾。鋹眾驚擾,美揮兵急擊之,鋹眾大敗。斬數萬計。長驅至廣州,鋹盡焚其府庫,遂克之,擒鋹送京師,露布以聞。七年,議征江南。十 月,命美為昇州道行營都監,與曹彬偕往,進次秦淮。時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詔,提驍果數萬人,期於必勝,豈限此一衣帶水而不徑度乎?」遂麾以涉,大 軍隨之,吳師大敗。及采石磯浮梁成,吳人以戰艦二十餘鳴鼓溯流來趨利。美麾兵奮擊,奪其戰艦,擒其將鄭賓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寨,分舟師守之。金陵平,以 功拜宣徽北院使。

太平興國初,改任南院使。四年,命將征太原,美為北路都招討,部分諸將進討,并州遂平。繼征范陽,以美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師,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邊。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軍,其地險阻,為北邊咽喉。美潛師襲之,遂據有其地。因積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邊以寧。

美嘗巡撫王代州,既秣馬蓐食,俄而遼兵萬騎來寇,近塞,美誓眾銜枚奮擊,大破之。封代國公。八年,改忠武軍節度,進封韓國公。雍熙三年,詔美及曹彬、崔彥進等北伐,美獨拔寰、朔、雲、應等州。明年卒,年六十七。 (節選《宋史·潘美傳》,有刪節)

譯文

潘美字仲洵,大名府人,父親潘璘任軍校官守衛常山。潘美年少時,灑脫豪爽,曾經對他的鄉人說:「後漢氣數將盡,兇惡的官吏胡作非為,國家有改朝換代 的徵兆。大丈夫不在這個時候建立功名,取得富貴,卻碌碌無為與世間萬物一同了結(自己的一生),是值得羞恥的。」宋太祖對待潘美一向優厚,到受禪即位後, 命令潘美先到汴京拜見後周執政官,傳達聖旨,曉諭中外。陝軍將帥袁彥兇殘蠻橫,信任一群小人,喜歡殺人,貪占財物,並且善於用兵。宋太祖擔心他發動兵變, 就派遣潘美監督他的軍隊來對付他。潘美單人獨馬前往告誡,認為天命已有歸屬,應該遵循做人臣的本分,袁彥於是入朝覲見。皇上高興地說:「潘美不殺袁彥,能 使他來朝覲見,成就了我的意願。」

嶺南劉鋹多次進犯桂陽、江華,潘美率兵擊退了他們。開寶三年,征討嶺南,任命潘美擔任朗州團練使,進軍並攻克了富州,劉鋹派遣將領率兵一萬多人來救 援,兩軍相遇激戰,潘美大破敵軍,於是攻克賀州。十月,又攻下昭、桂、連三個州。西江各州依次投降。進駐韶州。劉鋠又派他的弟弟劉保興率兵抵抗,潘美就率 領精兵兼程趕到柵頭。在距離廣州一百二十里的地方,劉鋹十五萬士兵依靠高山深谷,加固壁壘等待,潘美趁機修築堡壘休整士兵,與各位將領謀劃說:「敵人編竹 木當作柵欄,如果用火來進攻,他們必定潰亂。趁勢用精銳部隊從兩面夾攻他們,這是萬分周全的策略。」於是分派兵丁幾千人,每人拿着兩把火炬,從小路來到敵 人的柵欄之下。

到了夜晚,千萬隻火炬一齊點燃,碰巧天颳大風,火勢很猛。劉鋹眾兵慌亂,潘美指揮士兵猛烈進攻他們,劉鋹軍隊大敗,斬殺數以萬計。長驅直入 到了廣州,劉鋹把他的府庫全都焚毀,於是攻克了廣州,擒獲劉鋹送到京城,貼出布告,讓天下的人都知道。七年,商議征討江南。十月,任命潘美為昇州道行營督 監,與曹彬一同前往,進駐秦淮。當時渡船沒有準備好,潘美下達命令說:「我接受皇上詔令,率領勇猛果敢的將士數萬人,期望一定勝利,難道被一條衣帶那樣寬 的江水阻擋而不能直接渡江嗎?」於是舉起旗幟率先涉水而過,大軍緊隨其後,吳軍大敗。等到采石磯浮橋架設成功,吳人乘二十餘艘戰艦擂鼓逆水而上,以求取戰 利。潘美指揮士兵奮勇進攻,奪取他們的戰艦,擒獲他的將領鄭賓等七人,又攻破他的城南水砦,分派戰船和軍隊守護。金陵被平定,潘美因功被封為宣徽北院使。

太平興國初,改任南院使。四年,下令派遣將領征伐太原,潘美擔任北路都招討,部署各路將領進攻討伐,并州於是被平定。接着征伐范陽,讓潘美掌管幽州 府行政事務。到班師回朝時,命潘美兼任三交都部署之職,留下來屯兵駐守北部邊境。距離三交西北三百里,有一個叫固軍的地方,那裡地勢險要,是北方邊境的咽 喉要道。潘美暗地派兵襲擊它,就占領了這個地方。於是囤積糧食駐紮軍隊來防守此地,從此北部邊境因此而安寧。

潘美曾經巡視各地,到達代州,餵了馬,在寢褥上吃過早飯以後時間不長,遼國一萬多騎兵來犯,已靠近邊塞,潘美領着眾士兵發誓,然後口含木片悄悄奮勇 出擊,大破敵軍。封為代國公。八年,改任忠武軍節度使,加封為韓國公。雍熙三年,皇上下詔,命令潘美及曹彬、崔彥進等人率兵北伐,潘美單獨奪得寰、朔、 雲、應等州。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七歲。 [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