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容齋隨筆·晉文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容齋隨筆·晉文公》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四。

原文

晉公子重耳自狄適他國凡七,衛成公、曹共公、鄭文公皆不禮焉,齊醒公妻以女,宋襄公贈以馬,楚成王享之,秦穆公納之,卒以得國。衛、曹、鄭皆同姓,劉、宋、秦、楚皆異姓,非所謂「豈無他人,不如同姓」也。晉文公卒未葬,秦師伐鄭滅滑,無預晉事,晉先軫以為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背秦大惠,使襄公墨衰絰而伐之。雖幸勝於殽,終啟焚舟之戰,兩國交兵,不復修睦者數百年。先軫是年死於狄,至孫縠而誅滅,天也。

譯文

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因國內動亂,從狄地開始逃亡,歷經七個國家,衛國成公、曹國共公、鄭國文公對他都不以禮相待。齊國桓公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重耳作妻子,宋國裹公贈送他馬匹,楚國成王設宴招待他,秦國穆公接納他,最後重耳終於回國做了國君,就是晉文公。衛國、曹國、鄭國的國君與重耳都是同姓,齊國、宋國、秦國、楚國的國君並非是重耳同姓,同姓之國對他也不以禮相待,異姓卻能做到這一點,這證明「異姓不如同姓」的說法是錯誤的。晉文公死後還沒有埋葬,秦國進攻鄭國滅掉滑國,本來這和晉國無關,晉國大臣先軫卻認為,秦國竟然在晉國大喪之際,不派人來吊念,反而討伐晉國的同姓國,因為背棄了秦國以前的恩惠,讓晉襄公穿着孝服討伐秦國。這場戰鬥雖然晉國僥倖在淆地戰勝,終於導致焚舟之役,兩國交戰,這種狀態持續了數百年。先軫有一年死於和狄人交戰中,到他的孫子先縠,而被誅滅宗族,這是天意啊。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1]。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視頻

容齋隨筆·晉文公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