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
圖片來源]]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是唐代杜甫創作的詩詞。[1]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

詩詞原文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

獨臥嵩陽客,三違潁水春。艱難隨老母,慘澹向時人。

謝氏尋山屐,陶公漉酒巾。群凶彌宇宙,此物在風塵。

歷下辭姜被,關西得孟鄰。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

靜者心多妙,先生藝絕倫。草書何太苦,詩興不無神。

曹植休前輩,張芝更後身。數篇吟可老,一字買堪貧。

將恐曾防寇,深潛托所親。寧聞倚門夕,盡力潔飧晨。

疏懶為名誤,驅馳喪我真。索居猶寂寞,相遇益悲辛。

流轉依邊徼,逢迎念席珍。時來故舊少,亂後別離頻。

世祖修高廟,文公賞從臣。商山猶入楚,源水不離秦。

存想青龍秘,騎行白鹿馴。耕岩非谷口,結草即河濱。

肘後符應驗,囊中藥未陳。旅懷殊不愜,良覿渺無因。

自古皆悲恨,浮生有屈伸。此邦今尚武,何處且依仁。

鼓角凌天籟,關山信月輪。官場羅鎮磧,賊火近洮岷。

蕭索論兵地,蒼茫斗將辰。大軍多處所,餘孽尚紛綸。

高興知籠鳥,斯文起獲麟。窮秋正搖落,回首望松筠。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3]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4]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