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寡婦鷗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寡婦鷗, 遺鷗(學名:Larus relictus)俗稱寡婦鷗,鷗科鷗屬瀕危候鳥,中型水禽,體長為40厘米左右。成鳥夏羽:整個頭部深棕褐色至黑色,上沿達後頸,下沿至下喉及前頸,深棕褐色由前向後逐漸過渡成純黑色,與白色頸部相銜接。眼的上、下方及後緣具有顯著的白斑,頸部白色;背淡灰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純白色。

繁殖地集中在蒙古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中國,其越冬地在中國和韓國亦有發現。遺鷗棲息於海拔1200-1500m的沙漠鹹水湖和鹼水湖中,繁殖期在5月初至7月初,雜食性,繁殖期以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10月南遷。

目錄

簡介

遺鷗是一種中型的水禽,體長為40厘米左右。嘴和腳都是暗紅色,前額扁平,夏季頭部純黑,就像圍着一塊黑色的頭巾。眼睛後緣的上、下方各具一個星月型的白斑。背部、肩部為淡灰色,腰部、尾羽和下體為白色。飛翔時翅膀的尖端呈黑色,而且具有白色的斑。冬季頭部變為白色,只是在耳區有一個暗色的斑,甚為醒目。另外,在頭頂至後頸也有較暗的顏色。

肩、翼上覆羽淡灰色,與背同色;外側初級飛羽白色,具黑色次端斑,次端斑自外向內各羽逐漸擴大,至第6枚初級飛羽又縮小為一小黑斑;第1枚初級飛羽外翈黑色,第2、3枚初級飛羽外翈前部黑色,第1、2枚初級飛羽前部黑色次端斑後方各具一大形白斑;內側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淡灰色,具白色先端。體側、下體均純白色。

成鳥冬羽:頭白色,頭側耳覆羽具一暗黑色斑,後頸亦呈暗黑色,形成一橫向帶斑,直至頸側基部。

幼鳥:第1年冬羽似成鳥冬羽,但耳覆羽無暗色斑,眼前有暗黑色新月形斑;後頸有暗色縱紋,三級飛羽和部分翅覆羽暗褐色,尾羽白色,末端具一寬闊的黑色橫帶。

虹膜棕褐色,嘴和腳暗紅色,有時呈珊瑚紅色;幼鳥嘴、腳為黑色或灰褐色。

評價

遺鷗喜歡棲息於開闊平原和荒漠與半荒漠地帶的鹹水或淡水湖泊中,在桃力廟--阿拉善灣海子,濱湖生有泥淖沙洲和浸--漫水的寸苔草灘,湖周種植有沙柳、檸條的固沙林帶。遺鷗每年春天都成群地來到這裡,站立時頭頸伸得很直。每當晴好天氣的黃昏時刻,眾多外出覓食的遺鷗紛紛歸來,在島嶼及附近水面上嘻戲、歡娛,一片十分喧鬧壯觀的景象。非繁殖的個體則自行結群生活於繁殖地以外的其他湖泊中。雖然它在當地被稱為"釣魚郎子",但事實上水生昆蟲和水生無脊椎動物等才是它的主要食物。築巢於沙島上,常與燕鷗、噪鷗、巨鷗的巢混在一起。以枯水草為材。

叫聲:似笑聲ka-kak, ka-ka kee-a。[1]

參考文獻

  1. 寡婦鷗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