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候鳥王國」(戚思翠)
作品欣賞
尋訪「候鳥王國」
2021年12月24日上午,與老伴同去武進傳媒大廈取稿費時,又聽人說起嘉澤鎮的「候鳥王國」之主——閔浩煥老人。喜花鳥愛兜風的老伴幾乎與我異口同聲:「到嘉澤旅遊,去候鳥王國……」於是,我們頂着凜冽寒風在泰富灣義烏市場站等車,快11時終於等來去嘉澤的「3511公交」。約莫半小時後抵達「惠澤快餐供應」——婆媳店。
一邊細細品嘗12元一份的「兩葷三素、飯湯免費」的美味快餐,一邊洗耳恭聽熱情好客的戴曉琴大姐介紹閔老的護鳥事跡。今年73歲的戴大姐說,她的娘家與閔老同住一個村——豐莊村。閔老今年81歲,與其前妻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且有共同愛好。他們都酷愛大自然,喜歡樹木花草,對鳥類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有一雙兒女做花木生意,十分紅火。但30多年前,閔老夫婦在北京做花木工程時,前妻由於過度勞累而病故。自那起,痛失賢妻的他就再也不做這個生意,卻將一片愛心投入護鳥工程。33年來,閔浩煥因為護鳥而不能出售苗圃里的綠化苗木,加上購買魚蝦、糧食等各類物資,總額支出高達四千萬元。他成了赫赫有名的「鳥爸」「鳥叔」「鳥王」,幾十年如一日守護着候鳥王國。
謝過戴大姐,按照她提供的線路,我們沿着花都嘉園徒步向南,一路欣賞樹木花草,一路聆聽鳥兒歡鳴,一路拍攝嘉澤風景。而嘉成公路兩側,高大挺拔、直衝雲霄的水杉,像威武列隊的士兵,不畏嚴寒,於風中抖落着它們身上的「金絲」,鋪滿了大路的兩邊。一座座白牆灰瓦的小樓,高端氣派,典雅精緻。紅一片、綠一片、紫一片……高高矮矮、五顏六色的苗木,於濛濛細雨中越發生機可愛!將嘉澤鄉村裝扮得詩情畫意,美不勝收。就這樣走着,樂着,拍着,不知不覺竟步行了18898步(微信運動顯示)時到達愛鳥路。右拐彎往西走十分鐘的水泥路,便到了候鳥王國的苗木基地的大門口。
頗為遺憾的是,因為疫情,不對外開放。而苗木基地大門上方「候鳥王國」四個藍色大字和下方 「愛鳥護鳥,萬物和諧」大紅條幅撞入眼帘,緊閉的門上貼着一張白紙黑字的小公告:遊客朋友們,疫情期暫緩開放。謝謝,請原諒。我還是抱着試試看的心理撥打閔老的電話:13584503270。回應:無人接聽。目睹眼前花花綠綠數幅「鳥畫」,不禁自嘲:看似白跑一趟,實獲益匪淺也。與老伴爭拍這座「寶地」,我還偷拍了他。
儘管未能見到閔老,但他老人家的候鳥王國盡收眼前。苗木基地的大門前,懸掛着「國家二級鳥類保護區」 「南京師範大學鷺鳥繁殖棲息生態研究基地」「武進科協科普示範教育基地」「中小學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種宣傳牌。詳細介紹了候鳥王國的產生和發展,以及閔老夫婦愛鳥護鳥的感人故事,還有上級領導、電視台採訪,愛鳥人士、學校師生到這裡參觀的各種圖片等。候鳥王國有40畝地,外圍兩米多高的綠色鋼絲作護欄,有堅不可摧之勢。高大樹木,灰綠繁茂。棲居的鳥類包括候鳥、留鳥和旅鳥,其中大部分是候鳥。據門前字畫介紹,每年在這裡棲息生活的候鳥有50多種,數量多達10萬隻。而在「鳥花園」的最南端,有一座三層小樓,像古色碉堡,似空中樓閣,懸浮於樹林植被上。一面五星紅旗,隨風飄揚。小樓周邊的大樹上,隱約可見黑壓壓的群鳥在舞蹈,在呢喃,在歌唱……
整整兩個小時,我們就這麼瞪大眼球,或仰頭,或側頭,或低頭,或弓腰,不厭其煩、不知疲倦,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裡到外,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閱讀着、拍攝着「候鳥王國」這部大書,直至心底里有了一則耳熟能詳的關於閔老的催人淚下的護鳥故事。
1941年10月,閔浩煥老人出生於常州市武進區嘉澤鎮豐莊村的農民家庭。自小熱愛自然,聰明能幹,品學兼優。1979年,為了擺脫貧窮,走一條致富奔小康的路,風華正茂的閔老毫不猶豫辭去當教師的好工作,鏟去幾十畝麥子,挖魚塘、種苗木,開始創業。然而,有人把告狀信一直寫到了省里,罪名為「破壞糧食生產」,多虧省市縣的領導都支持他,不久,他成了常武地區苗木花卉種植第一人。由此,他悉心鑽研,創辦了武進嘉澤武加苗圃,並向當時的縣科委申辦第一家私人浩煥花木研究所,1985年,閔老將苗圃擴大到30畝,栽上了170多個品種的花木。自此,他成了當時全縣有名的花木生產專業大戶,成了嘉澤種植花木的「領軍人」。1985年10月被省、市推薦為全國科技園林綠化專業致富代表,出席人民大會堂頒獎大會,在北京榮獲「全國先進科技致富」獎。1988年6月,在人民大會堂獲「全國綠化行業雙十佳單位」,榮獲「全國雙十佳金龍杯獎」。1993年10月,在北京獲得「全國三十佳(家)優秀花木企業」的光榮稱號,獲得了江蘇省勞模稱號。2016年榮獲基層科協工作先進個人獎,2017年他的苗圃榮獲「武進區陽湖十大景區」之一。
1979年,閔老在嘉澤鎮創辦了苗圃及花木研究所,發現苗圃里幾棵大樹上常有零星白鷺棲息。1988年,苗圃里忽來一群不速之客:白鸛、黑鸛等,它們還在雪松、香樟樹上搭起了窩。此後,鳥兒越來越多,這些小精靈徹底改變了閔老的人生之路。為不影響鳥類生存環境,33年來,在閔老種植的苗木基地上,沒有出售過一棵樹,苗圃里的野生候鳥由最初的幾十隻逐年增至如今的10多萬隻。為了給候鳥一個安定的家,閔浩煥捨棄了苗圃的收入,放棄了優越的生活,開始為這些鳥兒奔波忙碌,將每一隻鳥視為自己的「孩子」。從1995年起,閔老就沒賣過一棵樹,卻把全部積蓄都投入到了愛鳥護鳥的事業中。為了阻止一些貪婪的人打鳥、偷鳥蛋,閔老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有時甚至不惜與他們翻臉。為了這些鳥,閔老沒有裝修過房子,甚至連房屋上的天線也沒敢動過,他擔心環境改變,會嚇跑了那些靈敏的鳥兒。為了增加鳥兒成活率,他買魚買蝦投入池塘,方便取食。為了這些鳥,閔老曾養過60條狗做護鳥衛士,卻被壞人偷食如今只剩下十幾條狗了。此外,閔老還不停地學習研究,辛苦創造,構築了一個令人驚嘆的萬鳥天堂。在媒體的關注下,閔浩煥構築的「候鳥王國」聲名遠播。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的環境學家、鳥類學家稱,閔浩煥老人為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促進人類綠色環保生存做出了巨大貢獻。
萬里長空結對行,青山綠水寄衷情。又是一年春暖花開,又是一年候鳥回歸。2022年3月12日,我與老伴再次來到嘉澤鎮的「候鳥王國」,因疫情飆風,仍不開放。幾乎是「不擇手段」終於進入「候鳥王國」的大門。恰見成千上萬隻候鳥從度冬地飛回,忙着搭窩築巢,吸引配偶,繁殖新生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滿面慈笑、精神矍鑠,身着藍色工作服,胸前佩戴紅色黨徽的閔浩煥老人,一臉幸福地介紹道:「雄鳥將樹枝、植物纖維等銜給雌鳥,由雌鳥進行搭窩。第一批返回的候鳥,目前已經完成了首次繁殖。」閔老說:「白鷺是一種非常有靈性的鳥。因為我幫助了鳥,鳥知道我對它們好,把我當成了它們的好朋友,所以它們從不在房頂上拉糞。34年,我家樓房屋頂一直都是乾乾淨淨的。人心好,鳥也知!人保護鳥,鳥尊重人!」是啊,這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真實寫照!每年春天,候鳥就從新加坡、新西蘭、海南、雲南等度冬地返回到「候鳥王國」這個溫馨的家,11月至12月又往南遷移到度冬地。每年的寒冬里,閔老常思念遠離的鳥們,對着南方的天空說:「鳥寶們,地已經消毒過,塘子裡的水也給你們換乾淨了,天回暖時,一定要記得回家呀!」如果哪一年鳥來得晚幾天,他就特別耐不住,整天在樓頂呆着,看着遠處是不是有白色的點點飛過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朝朝暮暮,閔老與鳥們度過了34個春秋,感情篤深,親如一家!
筆者看到,閔浩煥的「候鳥王國」有40多畝地,棲居的鳥類包括候鳥、留鳥和旅鳥,其中大部分是候鳥。每年在這裡棲息生活的候鳥就有50多種,數量多達10餘萬隻。這些候鳥屬於鷺科,又以白鷺、夜鷺、草鷺居多。憑藉着數十年的餵養與觀察,閔老總是能輕而易舉地辨別出眼前的鳥是什麼品種,以及鳥的生活習性。「白鷺屬共有13種鳥類,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和黃嘴白鷺四種體羽皆是全白,均習稱為'白鷺』;夜鷺頭頂至背部呈黑綠色且有金屬光澤,嘴尖細,微向下曲,鳴聲單調而粗獷,喜成群於晨、昏和夜間活動;草鷺枕部有兩枚灰黑色長形羽毛形成的冠羽,具有喙長、頸長、腿長的特點,鳴聲響亮而有些嘶啞,聽起來像'呱呱』。」說到這些心愛的「鳥友們」,閔老的眼裡閃爍着無比熾熱的光芒,瘦削滿皺的臉上洋溢着莫大的欣慰與自豪。當回憶起與候鳥共同生活的這34年,閔老高興地說,自己是既幸福又充實。候鳥就像他的孩子。說着說着,閔老隨意一揮手,只見兩隻白鷺翩然而至停留在他身上,用尖喙親昵地「吻」他,就像娃見到娘親樣撒嬌。
沿着五米寬的林蔭小道一路向南,兩邊的展覽牆上布滿了各種鳥的照片和資料。牆外樹木林立,蔥蘢滴翠,鳥兒鳴唱,生機勃勃,春意盎然。走到盡頭,上至三樓,這是閔老去年新建的候鳥展示館和觀鳥台,為觀鳥人士提供了充足的觀鳥空間。極目遠眺,只見成群結對的鸛鳥和鷺鳥在藍天上空展翅飛翔;低頭俯視,樹枝上搭設的鳥巢格外醒目。閔老指着鳥巢興奮地說:「這些蛋都會孵化成小鳥,個把月就會飛了。」苗木基地,早已成了候鳥的棲息之地。地上堆滿了黃葉,踩上去咯吱咯吱地脆響。閔老也從不刻意清掃,讓樹葉覆蓋在泥土上腐爛,從而生出微生物,讓其成為鳥的食物。這裡,地上是各種昆蟲,水中是小魚小蝦,形成了生物共生的生態體系。儘管這樣,閔老隔三差五還要買些糧食、魚蝦回來餵鳥,每買一次都得花好幾千元。他說:「一是為了幼鳥能存活,二是為了保護環境。」閔老嘆了一口氣,說:「34年來,為了保護這片鳥園,我花光所有積蓄近四千萬。還要外出打工掙護鳥錢。大家都說我傻,人各有志,為了這片鳥林,我願用一生來守候而無怨無悔。但是,我已是一個耄耋老人,實在有些是力不從心了……我多麼希望有更多的社會人士參與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隊伍中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傍晚時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候鳥王國」。回家的路上,我忽然就想起了公冶長和鳥的故事……於是,我對老伴說:「閔老真是個慈善家,大好人,他肯定會長命百歲的……」老伴若有所思地說,這閔老是鳥王,他會「成仙」永遠守護着「候鳥王國」。[1]
作者簡介
戚思翠,筆名,田心、草根等,江蘇鹽城人,自由撰稿者,於《世界日報》《僑報》《泰國中華報》等全國各地報紙、雜誌發表文章1500餘篇,參加各地徵文獲獎證書60多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