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導管後型主動脈縮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導管後型主動脈縮窄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導管後型主動脈縮窄又稱「成年型主動脈縮窄」。是指狹窄段在動脈韌帶附近或其遠心側。狹窄段長1~2cm,狹窄處0.2~0.5cm,嚴重阻礙血流,致左鎖骨下動脈膨脹擴張,猶如主動脈弓的延續;而降主動脈因血流漩渦衝擊,有局限性擴張。症狀出現較晚。

嬰兒期沒有症狀,到兒童或成人期才出現。除氣促、心悸外,有上肢高血壓、下肢缺血的特殊性表現如頭痛、頭暈、面部潮紅和頸動脈搏動感,以及行走乏力、跑步後腓腸肌痛,甚至間歇性跛行。胸骨左緣和背後左肩胛間區第6、7胸椎水平能聽到較明顯的收縮期雜音。上肢血壓較下肢明顯增高。X線檢查可有「3」字征、「E」字征及肋骨下緣壓跡等特徵表現。預後較好,患者多能活到成年。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共同領導、中國科學院代管的全國性機構。

全國名詞委的任務是負責制定中國科學技術名詞規範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應用工作;開展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學技術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開展中國術語學學科建設和中國國內外術語學學術交流活動。

據2018年10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顯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各名詞審定分委員會95個;聘請了中國學科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35人擔任全國委員;數千位科學家參加過名詞審定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