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小兒退熱顆粒

小兒退熱顆粒
原圖鏈接  

小兒退熱顆粒,中成藥名。為解表劑,具有疏風解表,解毒利咽之功效。主治外感風熱引起的小兒感冒發熱及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目錄

中成藥介紹

中成藥具體是指以中藥材為原料藥,在中醫傳統理論的指導下,遵照一定的處方、生產技術工藝和質量標準,生產的複方製劑或提取加工精緻而成的一種中藥新型劑型。

處方來源:歷史的文獻記錄、民間驗方、新研製。[1]

特       點:具有組方嚴謹、療效確切、毒副作用相對較小、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而且省去了煎劑煎煮的過程,能夠應急使用,也減少了中藥的異味和甘苦。

常見的劑型:注射劑、口服液體劑型(溶液型、混懸劑、乳劑)、口服固體劑型(散劑、膠囊劑、片劑、丸劑)[2]

服用中成藥請詳細閱讀說明書或諮詢相關醫師

藥品詳情

主要成分

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連翹、梔子、牡丹皮、黃芩、淡竹葉、地龍、重樓、柴胡、白薇。

性 狀

為棕黃色的顆粒;氣芳香,味甜、微苦。

方 解

  • 白薇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
  • 金銀花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
  • 連翹主治熱病初起,風熱感冒,發熱,心煩,咽喉腫痛,急性腎炎等症。
  • 黃岑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
  • 柴胡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
  • 重樓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
  • 梔子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靜、止血、消腫等作用。
  • 淡竹葉主治胸中疾熱、咳逆上氣、吐血、熱毒風等。[3]
  • 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用於溫邪入營,高熱神昏,發斑發疹,黃疸,熱痢,痄腮,喉痹,丹毒,癰腫。
  • 板藍根苦,寒。歸心、胃經。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於溫毒發斑,舌絳紫暗,痄腮,喉痹,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癰腫。
  •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扑傷痛。
  • 諸藥合用,共奏疏風解表,解毒利咽之功效。[4]

用法用量

用開水沖服,五歲以下小兒一次5g,五歲至十歲一次15g;一日3次,或遵醫囑。

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

禁 忌

  1. 脾胃虛寒者禁用。
  2. 非心胃熱毒禁用。
  3. 虛作瀉者禁用。
  4. 體虛而無實火熱毒者禁用。

儲 存

密封,置陰涼處。

注意事項

附 注

此藥品圖只具有藥品名稱功能,不具有其他任何意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