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小兒頸交感神經麻痹綜合徵

小兒頸交感神經麻痹綜合徵頸交感神經麻痹綜合徵,又稱Horner綜合徵(Horners syndrome),Bernard-Horner綜合徵、Claude-Bernard-Horner綜合徵、頸交感神經癱瘓綜合徵,頸交感神經系統麻痹症等。其特點為病側眼球輕微下陷、瞳孔縮小,但對光反應正常、上瞼下垂、同側面部少汗等。

目錄

疾病常識

簡介 基本知識

醫保疾病:是。

患病比例:本病罕見,發病率約為0.0001%--0.0002%。

易感人群:兒童。

傳染方式:無傳染性。

併發症:白內障。

治療常識

就診科室:脊柱外科、骨外科、中醫學、針灸科、中醫按摩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支持治療。

治療周期:3-6個月。

治癒率:40-60%。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1000——5000元)。

溫馨提示

凡可引起頸部及腦幹部交感神經受損傷,均可引起此病徵,下視丘,腦幹,頸髓,頸動脈的炎症,腫瘤壓迫,出血等因素也可引起,少數病例可為先天性或無明顯病因可查。

概述 頸交感神經綜合徵,是由於交感神經中樞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壓迫和破壞,引起病側眼球輕微下陷、瞳孔縮小,但對光反應正常、上瞼下垂、患側面部少汗等症狀的一組綜合症候群。據受損部位可分為中樞性障礙、節前障礙及節後障礙的損害。該病徵又稱Horner綜合徵(Horners syndrome)、BeRNArd-Horner綜合徵、Claude-Bernard-Horner綜合徵、頸交感神經癱瘓綜合徵、頸交感神經系統麻痹症等。 [1]

病因

(一)發病原因

凡可引起頸部及腦幹部交感神經受損傷,壓迫之原因如外傷,手術,腫瘤,炎症,血管病變等因素,均可引起此病徵,下視丘,腦幹,頸髓,頸動脈的炎症,腫瘤壓迫,出血等因素也可引起,少數病例可為先天性或無明顯病因可查。

(二)發病機制

交感神經受刺激可產生瞳孔擴大,瞼裂增寬,眼球突出,血管收縮,頭面部多汗之症狀,故當交感神經中樞至眼面部通路上,任何部位有上述病因時即出現相反之表現。

預防 目前尚無系統預防措施,外傷,手術,腫瘤,炎症,血管等病變可引起本病徵,應重視預防本徵的發生。

併發症 有過度流淚或流淚減少,偶見白內障。

治療方案

治療 針對發病原因進行治療。   

本病徵預後視病因而定,凡腎上腺素滴眼可散瞳者,預後較好。

護理 1、飲食上應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麵條湯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主。

2、可多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證維生素的攝入量。

3、給予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如各種粥類、米湯等。

飲食保健 1、注意生活飲食,注意營養高的食物一定要多吃。

2、宜鈣質豐富的食品,如牛奶、奶酪、酸奶、豆製品,多吃新鮮綠色蔬菜。

3、多吃蔬菜、核果、種子、穀類等有益的食物。 [2]

診斷方法

症狀 見於交感神經損害的同側,

1.瞳孔縮小:由於虹膜之瞳孔開大肌麻痹所致,但對光反應,輻輳反應均存在。

2.眼瞼下垂:系瞼板肌麻痹所致,由於眼瞼下垂,眼裂稍小,但眼瞼仍可自行啟閉。

3.眼球內陷:與眼球後之球張肌麻痹有關。

4.同側面部少汗:系腺體分泌功能紊亂,見面部乾燥,無汗,有發熱,潮紅表現。

5.眼壓下降:與血管神經調節影響有關,本病徵如為先天性或發病於兒童,則常伴有虹膜異色,其他尚有過度流淚或流淚減少,一過性低眼壓,偶見白內障,發病早期可見眼瞼,結膜,葡萄膜和視網膜血管的暫時擴張。

檢查 若有炎症,可有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增高;若有出血性疾病,則可有出凝血時間,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的異常等。

結合臨床做心電圖,B超,CT,MRI等檢查。

診斷鑑別 診斷

結合病史及臨床表現,診斷一般不難,尚可用4%可卡因液滴眼,3min一次,共3次,15min後觀察瞳孔。

鑑別診斷

1.交感神經元損害位置鑑別:交感神經元損害在中樞時瞳孔可擴大,節前節後交感神經元損害時無反,;用0.1%腎上腺素液滴眼45min後觀察,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有損害者瞳孔有擴大,中樞部位及節前部位受損時無變化。

2.不完全型的鑑別診斷:本綜合徵臨床上較為常見,但多見為不完全型,特別是眼球凹陷常不明顯,輕度的上瞼下垂也易疏忽,非眼科專業醫生對具有診斷價值的瞳孔縮小,如不仔細檢查則更易漏診,因此,當疑及本綜合徵時應特別注意雙眼對比檢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