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尺絹繡(陳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尺絹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尺絹繡》中國當代作家陳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尺絹繡

這天的尋找,沒有結果,大家就裝車,往回走。此時,晚霞五彩繽紛,把湛藍天空點綴得格外絢麗。大家跟着馬車跑,跑累了,也不能坐車了,馬車上的柞樹堆得高高的。大家氣喘吁吁地跑到村里,給五戶人家送去,幫他們卸車,堆好。何田芝家是其中之一,她和王艷艷跑出來,何田芝問夏新飛:「尋到藏寶了嗎?」

何田芝知道上山砍伐,那是尋寶的最好時機。夏新飛搖搖頭,何田芝把王艷艷拉過來,說:「現成的金礦你不挖,去找那虛無的東西,那不是不着調嗎?」

夏新飛看看王艷艷,她穿着花棉襖,頭上包裹着紅圍巾,臉色如圍巾一般紅。夏新飛笑笑,不作可否,忙着幫她家堆積柞樹。等到堆碼到差不多的時候,他見何田芝在忙着,就悄悄地溜了。他怕何田芝忙完後,會拉着他吃晚飯,叫他挖金礦。說心裡話,王艷艷嬌小可愛,令人油然而生好感。並且在這年的九月份中日兩國建交了,成了友好國家,跟她談戀愛估計也不會起什麼波瀾,但他還是邁不過家庭成分這道坎。

第二天照常上山砍柴,到地點後,在昨天的標記處,28個男知青向上依次排開,一字型地向森林推進。這天的運氣不錯,他們發現兩處樹木稀疏的地方,且都有三四個教室那麼大。大家興奮不已,但冬天的土凍得比花崗岩還硬,無法挖,使勁一鎬頭下去,地面只留一個小白點。看來只能等到來年夏天,大地解凍以後,那才能開挖。大家向路邊走去,一路找了幾棵大樹,砍去一些皮作標記。夏新飛跟知青們約法三章,保密,不得私自挖掘。大家紛紛表態,屯墾戍邊,為國爭光。

整個冬天,大家砍伐燒柴,然後又跟車往黑龍江邊拉石塊,修築堤壩。開春後,忙着播種。小麥有幾百畝地,那是拖拉機播種,玉米、高粱、土豆等,種的不多,就要靠人工。等一切結束,已是初夏,菜園子缺少搭黃瓜架子的小樹枝,大家馬上扛着斧頭,帶着鐵鍬,趕着3輛馬車,上山去了。黃瓜架子需要的小樹,那要兩米多長,大拇指粗細。這些活,女知青也能幹,男知青就開始挖掘寶庫。挖到一米多深,果然露出了箱子,夏新飛一看,馬上叫孫成龍到公社和生產隊去匯報。

他們繼續開挖,那坑有十多米寬,二三十米長。表面的土挖掉後,露出了一個個大木箱。不一會,公社開來兩輛汽車,停在山腳下,縣領導也來了。生產隊長劉大柱也聞訊趕來,又帶來3輛馬車,20多個村民。大家把大木箱抬了出來,公社郝書記用粉筆在每個木箱上寫上了數字。上面的箱子抬上來後,坑底的箱子搬上來就困難了。好在帶來了很多繩子,把木箱捆綁好以後,上面人拉,底下人托,把箱子一個個都抬了上去。這麼大的箱子抬進樹林,卻沒發現一條通道,估計是帶木板進來,到坑邊才釘成箱子。

郝書記人高馬大,國字臉,濃眉大眼,他站在坑邊揮舞着手,指揮倜儻。他叫人撬開木箱的一塊木板,查看裡面是什麼,然後在本子上登記,再用釘子重新把木板釘好。這樣一隻只打開,查看,總共有十大箱皮鞋,十大箱子彈殼。最後一個打開,裡面是百多個小箱子,把小箱子打開,裡面是金銀首飾,估計是個人物品。登記完畢後,大家用斧頭伐木,砍出一條通道,然後依次把箱子抬到路邊。馬車分批運到山下,裝到卡車上,運到了縣裡。

不久,消息傳來,一共有一千雙皮鞋,兩萬多斤子彈殼,金銀首飾一千多件。那時的上海喜喜底皮鞋,18元一雙,還是春夏穿的。日本的棉皮鞋那就更貴了,估計得30元一雙。縣裡給生產隊獎勵了一台拖拉機,給當天挖寶人員每人10元,每個知青給了50元。大家興高采烈,50元,那是一個工人一個半月的工資。知青們每人拿出十元錢,買了幾百斤肉,給每戶村民5斤肉。剩下的,食堂里豬肉燉粉條,大家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不亦樂乎。

第二天傍晚收工回來,夏新飛迎面遇到了何田芝和王艷艷。他躲避不及,只好微笑着打個招呼。何田芝笑眯眯地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果然給你找到了。」

夏新飛訕笑着,怕她推出她女兒這座金礦。不成想,何田芝一反常態,沒提她女兒,只是一個勁地說她的金銀首飾箱。她問,這是她個人物品,箱子上面有她的名字,不知道能不能歸還?這倒是個政策問題,夏新飛想了想,說:東西給了軍方,那就成了軍用物資,那是戰利品,不可能歸還給個人的。何田芝聽了,大失所望。夏新飛問她怎麼會把個人財富交給軍方保管?何田芝說,潰敗前,人心惶惶,她們都相信軍方,就交給軍方保管。再說,兵荒馬亂的,女人帶着金銀首飾逃跑,恐怕連命都沒了。夏新飛聽了,叫她去縣裡問問。

幾天後,何田芝果然跟村裡的幾個日本婦女去了縣裡。夏新飛收工回來後,幾次碰到她,見她無精打采的,知道她的首飾沒能要回來。何田芝蔫巴巴的,也不跟夏新飛打趣了。這使夏新飛少了很多壓力,看見王艷艷反倒熱情地打招呼,使王艷艷眉飛色舞,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不久,夏新飛聽到一個消息,這次挖到的棉皮鞋,都是左腳的。夏新飛連忙去公社打聽消息,果真如此。夏新飛緊皺着眉頭,心想:小日本狡猾狡猾的,把皮鞋左右分開來埋藏,讓對方找到了,也沒法穿。在回村的路上,夏新飛一邊走,一邊想,皮鞋分開來埋,那右腳的鞋能埋在哪裡呢?尺絹繡上只有一處標記,那就是說,右鞋還是埋在那裡。想起當時尋找藏寶處時,有兩處可能埋藏的地方。只是一處發現後,把另一處給忽視了。

夏新飛回到村里後,馬上向隊長劉大柱作了匯報。劉大柱第二天就派了二十個人去挖掘,順便砍伐搭黃瓜架子的枝條。他們到了那裡,馬上挖掘第二個疑似點。他們挖地三尺,未見蹤影,繼續深挖,還是沒有。二十個人挖了3米深,二十米長,個個汗流浹背,只得放棄。看來,這裡是用來迷惑人的,大家只得砍了一些枝條,打道回府。到了村里,夏新飛向劉大柱提出,他帶領4個人住到山上,砍枝條,養蜂,種木耳。劉大柱聽了,覺得既能給隊裡搞副業,增加收入,又能尋寶,就爽快地同意了。

翌日,三輛三匹馬拉的車載着20個蜂箱、大缸、棉被行李以及油氈,斧頭、鐵鍬等向西山進發。到了山腳下,孫成龍就叫大家把蜂箱和大缸抬到林子裡。這裡是他們村的管轄地,往裡去是逶迤的群山,沒有路,不會有外人來。他們把蜂箱一隻一隻地捆綁在一米高的樹上,以防地下潮濕。

安置好蜂箱後,來到第四盤山道上,他們把馬車停在路邊,每人扛着行李來到坑邊附近的泉水處。有人在一塊較為平整的地方剷出一個四方形,20多人圍在那裡挖一個個小坑,把木頭插到洞裡。接着,大家裡外往樹幹上扔攪拌好的泥,最後抹平,四面泥牆就起來了。然後在房頂上鋪椽子,上油氈,再把泥和草蓋在上面,房子就成型了。接下來就是用樹搭床,上面鋪草,倒也柔軟。

晚上,馬車和其他人回去,夏新飛他們點上油燈,胡吹海侃,其樂融融。第二天,他們在泉水邊的背陰處放倒了二十多棵像腰一般粗的柞樹,他們砍去枝葉,在樹幹上澆水。柞樹腐爛後,菌類就繁殖,第二年就長出木耳。木耳只在柞樹上生長,一年可以摘三茬,為春耳、伏耳、秋耳,可以摘三到五年,可謂一本萬利。只是路途遙遠,平時沒人會來此砍樹,種木耳。安定下來後,他們就從頭開始勘探。孫成龍負責給大家做飯,還負責給柞樹澆水。他養蜂不需要天天去照看,只要幾天去收割一次蜂蜜即可。

就要封凍,他們愁眉不展。一天中午,他們吃過飯後,長吁短嘆。孫成龍拉着夏新飛說:「走,吃蜂蜜去,別愁眉苦臉了。」

夏新飛疑惑地看着孫成龍,蜂蜜是集體財產,怎麼能私自吃?孫成龍看他們踟躕不前,解釋道:「取完蜂蜜後,木框邊緣部分沾了一些蜂蜜。這些蜂蜜,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

大家聽了,這才跟着他下山。下鄉幾年來,大家都沒吃過糖,不禁有些神往。到了山腳蜂箱處,孫成龍打開缸蓋,那個大缸快裝滿蜂蜜了。接着,他又打開蜂箱的蓋子,取出巢框,蜂蜜就滴落到缸里。孫成龍取出蜜脾,把蜂蜜割下來,把子脾放回蜂群里。他說蜂蜜不能取完,要留一些給蜜蜂吃,但又要讓它們感到蜂蜜不夠,這樣蜜蜂就會不停地采蜜。

孫成龍一面解說,一面叫大家用手指刮巢框邊上沾上的一點蜂蜜。大家都規規矩矩地刮邊上的蜂蜜吃,誰也不會去刮巢框上留給蜜蜂吃的蜂蜜,也不會把手伸到大缸里去。這幾個知青以前都在重點中學上學,學校教育和家教都很好,他們自幼就奉行這樣的原則:做人以誠,行事以善。一個巢框割完後,孫成龍又取出下一個巢框。

夏新飛靈光一閃,說:「我知道寶藏在哪裡了!」[1]

作者簡介

陳奮,上海天山中學67屆初中畢業,1970年7月去黑龍江孫吳縣興北公社西南屯插隊落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