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尺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尺蛾

中文名:尺蛾

拉丁學名:Geometridae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門: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鱗翅目

:尺蛾科

英文名:geometrid moth


尺蛾為鱗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昆蟲。為世界性分布的大蛾,包括地毯尺蛾、鳳蛾、蛾紋尺蛾、翡翠蛾等。其幼蟲稱為尺蠖(measuring worm),故成蟲或稱尺蠖蛾

基本信息

中文名:尺蛾

拉丁學名:Geometridae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門: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鱗翅目

:尺蛾科

英文名:geometrid moth

尺蛾

尺蛾體細長,翅寬,形似枯葉,常落在顏色與其翅色一致的環境中;某些種類具顯著的花紋,是為警戒色;有的種類的雌蟲無翅,如冬尺蛾(Operophtera brumata)。用醋栗尺蛾(Abraxas grossulariata)進行研究,導致性連鎖特徵(即由性染色體基因決定的遺傳特徵)的發現。樺尺蛾(Biston betularia, 胡椒尺蛾)的黑色型用以研究工業黑化。

尺蛾類幼蟲僅有2對腹足(含尾足),爬行時彎腰造橋,故又名步曲、造橋蟲

發生危害較普遍的有絲木槿金星尺蛾、大造橋蟲國槐尺蛾等,以幼蟲取食危害各種林木、果樹、茶葉等的葉片和嫩芽。

形態特徵

尺蛾雌雄相似分布範圍廣,體觸角絲狀,長度約為前翅。複眼圓形,其有斑點。口器發達,下唇須長卵形,突出於頭部兩側。前翅亞基線及中橫線深褐色,近前線處均向外緣轉急彎。亞外線,由緊密排列的形斑塊組成,脈間消失,近前線處成斑塊,其外側近頂角處有方形斑塊。項角淺黃褐色,其下方有1個深色的三角形斑塊。後翅亞基線不明顯,中橫線及亞外線線均近弧狀,深褐色,在幾天內就可將葉片全部吃光。 幼蟲能吐絲下垂,隨風擴散,或藉助胸足和2對腹足作弓形運動。老熟幼蟲已完全喪失吐絲能力,能沿樹幹向下爬行,或直接掉落地面。1齡幼蟲的耐飢力,在平均氣溫為29℃時只有1天。 幼蟲體背出現幼蟲即已老熟,老熟幼蟲大多於白天離村入土化蛹。化蛹場所通常都在樹冠投影範圍內,以樹冠東南向最多。在有適宜化蛹場所條件,離樹幹最遠不超過。幼蟲入土深度一般為少數可。多在籬下,牆報浮士中化蛹。在地面也能化蛹,但成活率極低。 成蟲多於傍晚羽化,羽化後即,雌蟲一生交尾1次,少數也有2次的。風飄散,或藉助胸足和兩對腹足的攀附,在樹運動;老熟幼蟲已完全失吐絲能力,能沿樹幹向下爬行,或直接自樹冠掉落地面,全身緊貼地面動。交尾一般在夜間,歷時0.5-6小時,一遇驚擾即迅速分開。成蟲產卵量與補充營養顯著呈正相關:成蟲羽化後即有35%左右的卵粒已發育成熟,即使不給任何食物,這些卵都可以順利產出水餵飼成蟲,產卵量和壽命分別比絕食者增加1.5-3倍。在自然界,成蟲取食花蜜。每雌產卵量均為0粒。成蟲壽命依氣溫而異,雄蟲越冬蛹。[1]


種類

1、絲木槿金星尺蛾(Calospios suspectaWarren)又名大葉黃楊尺蛾,華南、華北、西北及華東地區均有分布,主要危害絲木槿、大葉黃楊、榆等,其中以大葉黃楊危害嚴重。

(1)形態特徵成蟲體長約33mm,翅白色,有淡灰色和褐色斑紋,其中外橫線呈一行淡灰色斑,上端分岔,下端有一黃褐色大斑,翅基有一深褐色、灰色花斑,腹部金黃色,又由黑色組成的條紋7~9行。卵橢圓形初黃綠色,後黑色。老熟幼蟲體長33mm左右,體黑色,前胸黃色,上有方形黑斑5個。蛹棕褐色,紡錘形,長13~15 mm。

(2)生活習性北京1年2代,浙江地區1年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5月成蟲羽化,卵多產於葉背、枝幹及縫隙,初孵幼蟲常集結危害,啃食葉肉,3齡後食成缺刻,3~4代幼蟲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入土化蛹越冬。

2、大造橋蟲(Ascotis selemaria Schiffermuller et Denis) 又名尺蠖,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為要危害錦葵、薔薇、月季、菊花、一串紅、山茶花、扁桃、泡桐、香樟水杉、榆等植物,刺蟲為間歇爆發性害蟲。

(1)形態特徵成蟲體長15mm~20mm,體色變異很大,有黃白、淡黃、淡褐、淺灰褐色,翅上橫紋和斑紋均為暗褐色,雌成蟲觸角細長,雄成蟲値齒狀,每節有叢毛中室斑紋的外圈有環,前後翅的4個星斑及內外線未暗褐色,及翅上各線及附近的窄帶外,翅底面為白色,另有很多褐色小點,卵長橢圓形,長0.73mm, 寬0,4mm,青綠色,有深黑色,灰黃色斑紋。幼蟲體長38~39mm,體色變化較大,由黃色至青白色,背線寬,淡青至青綠色,氣門上線深綠色,氣門下線黃色雜有黑色細縱線,氣門下線只腹部末端淡黃綠色,第2、8腹節有2個較為明顯的毛瘤,蛹長14mm,深褐色,有光澤尾端尖,有臀棘2枚。

(2)生活習性長江流域1年4~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份出現成蟲,成蟲白天潛伏於枝葉間或其他暗處,夜出交尾、產卵。卵散產於枝幹、分枝及葉背等處。每雌產卵1000~2000粒,初孵幼蟲吐絲隨風飄蕩。幼蟲不太活躍,擬態性強,在被害植物形似枝條。5~10月間均可見幼蟲危害,10~11月入土越冬。

防治方法

1、園林技術防治 園林設計時注意增加植物多樣性,形成喬木、灌木、花草多層結構;人工築巢招引益鳥;加強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可減輕危害。在9月至次年4月底之前深翻滅蛹。平時人工掛除樹皮縫隙間的卵塊。利用成蟲假死性,清晨人工扑打成蟲。

2、燈光誘殺 利用頻震式殺蟲燈誘殺成蟲。[2]


3、生物防治保護天敵,每畝用核型多角體病毒可濕性粉劑100g兌水50kg,於第一代幼蟲1~2齡高峰期噴霧,或用Bt乳劑300~~500倍液噴霧。

4、化學防治在幼蟲低齡階段,蟲株率小於5%時,用25%滅幼脲3號懸浮劑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

參考文獻

相關視頻

菜鳥認昆蟲28 大斑豹紋尺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