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出自唐代李白的《送友人入蜀[1]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聽說從這裡去蜀國的道路,自古以來都崎嶇艱險不易通行。

人在棧道上走時,山崖從人的臉旁突兀而起,雲氣依傍着馬頭上升翻騰。

花樹籠罩着從秦入蜀的棧道,春江碧水繞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進退升沉都已命中注定,用不着去詢問擅長卜卦的君平。

注釋

見說:唐代俗語,即「聽說」。蠶叢:蜀國的開國君王。蠶叢路:代稱入蜀的道路。

崎嶇:道路不平狀。

山從人面起:人在棧道上走時,緊靠峭壁,山崖好像從人的臉側突兀而起。

雲傍馬頭生:雲氣依傍著馬頭而上升翻騰。

芳樹:開著香花的樹木。秦棧:由秦(今陝西省)入蜀的棧道。

春流:春江水漲,江水奔流。或指流經成都的郫江、流江。

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

升沉:進退升沉,即人在世間的遭遇和命運。

君平: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以賣卜為生。

賞析

這是一首以描繪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稱的抒情詩。此詩以寫實的筆觸,精練、準確地刻畫了蜀地雖然崎嶇難行,但具備別有洞天的景象,勸勉友人不必過多地擔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熱愛生活。詩中既有勸導朋友不要沉溺於功名利祿中之意,又寄寓詩人在長安政治上受人排擠的深層感慨。全詩首聯平實,頷聯奇險,頸聯轉入舒緩,尾聯低沉,語言簡練樸實,分析鞭辟入裡,筆力開闔頓挫,風格清新俊逸,後世譽為「五律正宗」。[2]

全詩從送別和入蜀這兩方面落筆描述。首聯寫入蜀的道路,先從蜀道之難開始:「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臨別之際,李白親切地叮囑友人:聽說蜀道崎嶇險阻,路上處處是層巒疊嶂,不易通行。語調平緩自然,恍若兩個好友在娓娓而談,感情顯得誠摯而懇切。它和《蜀道難》以飽含強烈激情的感嘆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開始,寫法迥然不同,這裡只是平靜地敘述,而且還是「見說」,顯得很委婉,渾然無跡。首聯入題,提出送別意。頷聯就「崎嶇不易行」的蜀道作進一步的具體描畫:「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迴盤繞,人在棧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來,從人的臉側重迭而起,雲氣依傍着馬頭而升起翻騰,像是騰雲駕霧一般。「起」、「生」兩個動詞用得極好,生動地表現了棧道的狹窄、險峻、高危,想象詭異,境界奇美,寫得氣韻飛動。

蜀道一方面顯得崢嶸險阻,另一方面也有優美動人的地方,瑰麗的風光就在秦棧上:「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此聯中的「籠」字是評家所稱道的「詩眼」,寫得生動、傳神,含意豐滿,表現了多方面的內容。

它包含的第一層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葉婆娑,籠罩着棧道。這正是從遠處觀看到的景色。秦棧便是由秦(今陝西省)入蜀的棧道,在山岩間鑿石架木建成,路面狹隘,道旁不會長滿樹木。「籠」字準確地描畫了棧道林蔭是由山上樹木朝下覆蓋而成的特色。

第二層的意思是:與前面的「芳樹」相呼應,形象地表達了春林長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後,「籠秦棧」與對句的「繞蜀城」,字凝語煉,恰好構成嚴密工整的對偶句。前者寫山上蜀道景致,後者寫山下春江環繞成都而奔流的美景。遠景與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襯,風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瑋的蜀道山水畫。詩人以濃彩描繪蜀道勝景,這對入蜀的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撫慰與鼓舞。尾聯忽又翻出題旨:「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懷着追求功名富貴的目的入蜀,因而臨別贈言,便意味深長地告誡:個人的官爵地位,進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詢問善卜的君平呢!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賣卜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轉地啟發他的朋友不要沉迷於功名利祿之中,可謂諄諄善誘,凝聚着深摯的情誼,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聯寫得含蓄蘊藉,語短情長。

這首詩,風格清新俊逸。詩的中間兩聯對仗非常精工嚴整,而且,頷聯語意奇險,極言蜀道之難,頸聯忽描寫纖麗,又道風景可樂,筆力開闔頓挫,變化萬千。最後,以議論作結,實現主旨,更富有韻味。

此詩與《蜀道難》都是寫蜀地風光,但在寫法上有較大區別。其同者都是從「傳說」「見說」入題,着力虛擬誇說蜀道迷離神奇的色彩和點染烘托蜀道的艱險詭奇的氣氛,突出難和險,繼之按由秦入蜀的時空順序,繪聲繪色,窮形盡相地描繪了蜀道山水風光雄奇峻偉、高危驚險的獨有特點。然而,兩詩之異則迥然有別。

蜀道難》充滿想象與誇張,而《送友人入蜀》則比較寫實。《蜀道難》着意於「難」,寓情於「憂」,詩突然「以嗟嘆起,嗟嘆結」,中間再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復呼再嘆,呼前應後,將蜀道開闢之極苦,蜀道行路之極難,蜀地留居之極險,渾成為一,全詩起結開合,縱橫起伏,既有雄渾之勢,又有飄逸之神。《送友人入蜀》着眼於「送別」,歸結於「入蜀」,從詩旨上講,不宜誇說渲染蜀道之險難,從五言律詩體裁講,更毋庸備述蜀道難行的苦況。首聯平靜點出蜀道「崎嶇不易行」的題旨,頷聯則化虛說為「實感」,緊承「崎嶇」二字。「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盡顯蜀道的狹窄、險峻、高危、詭異,頸聯「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則靈筆一轉,由險峻奇詭而優美瑰麗,清麗明暢。尾聯則以曠達順適之情,勸慰友人隨緣應機。全詩起承轉合皆緊貼詩題,敘事狀物,寫景寄情,一脈相連。[3]

創作背景

這首詩送友人入蜀之處在秦地,當為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李白在長安送友人入蜀時所作,詩人當時受到朝廷權貴的排擠。

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