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遠翠眉長.高處淒涼.菊花清瘦杜秋娘

山遠翠眉長.高處淒涼.菊花清瘦杜秋娘出自宋代吳文英的《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1]

山遠翠眉長。高處淒涼。菊花清瘦杜秋娘。淨洗綠杯牽露井,聊薦幽香。

烏帽壓吳霜。風力偏狂。一年佳節過西廂。秋色雁聲愁幾許,都在斜陽。

目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遠望寒山,空濛蒙地帶着青翠欲滴的山氣,身在高處也只覺得淒淒涼涼。傲霜迎風的秋菊,枝幹細長,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女。洗淨綠玉杯,打來井水放進杯中,插上我為您專門摘來的菊花,拿來您這兒,讓它散發出陣陣清香吧。

我雖用黑色的帽子遮蓋住白頭髮,但是秋風狂勁,仍舊不時地要從頭上的「烏帽」中,吹飄出白髮來。這一年中的重陽佳節,就在老朋友家的西廂房中醉酒度過吧!夕陽西下,滿目的秋色和偶爾傳來的大雁哀鳴聲,讓我心中湧起了千愁萬緒。

注釋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此調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單調四句,二十八字。五代時始流行長短句的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過龍門」「浪淘沙慢」。十句,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韻。《樂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調」,上下片首句各少一字。復就本宮調演為長調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韻,第三段兩仄韻,定用入聲韻(唐宋人詞,凡同一曲調,原用平聲韻者,如改仄聲韻,例入聲;原用入聲韻者,亦常改作平韻)。《清真集》入「商調」,韻位轉密,句豆亦與《樂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韻,第二、三段各五仄韻,並葉入聲韻。

吳見山:吳文英詞友,常有唱酬相和。《夢窗詞》中,題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詞或用其原韻而作的竟有五首之多。可見吳見山必精於填詞。

杜秋娘:文學故事人物。杜牧《杜秋娘詩序》說是唐時金陵女子,姓杜,名秋。原為節度使李鑄妾。善唱《金縷衣》曲。後來入宮,為憲宗所寵。穆宗立,為皇子保姆。皇子被廢,秋娘歸故鄉,窮老無依。舊時用來泛指年老色衰的女子。也用以比擬秋日之花。

綠杯:綠玉杯。杯的美稱。露井:沒有蓋的井。賀知章《望人家桃李花》詩:「桃李從來露井傍。」王昌齡《春宮曲》:「昨夜風開露井桃。」

烏帽:用晉桓溫九月九日集宴龍山,席間參軍孟嘉帽子被風吹落而不覺的故事。此處借寫秋日與友宴集之感慨。[2]

賞析

「山遠」兩句,敘景隨情移。「翠眉」,青翠的山氣。此言秋日重陽本是登高攬勝的好時節,但因為詞人心情抑鬱,即使遠望寒山雖是空濛蒙地帶着青翠欲滴的山氣,在他心目中也是感到淒淒涼涼,使他不忍細睹。

 菊花」一句,以人擬菊。「杜秋娘」,泛指美麗動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風,枝幹細長,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樣楚楚動人。「淨洗」兩句,房中插菊,點重陽(九日)景色。詞人說:我將綠玉杯洗滌得乾乾淨淨,並打來清冽的井水放進杯中,插上我為您專門(指吳見山)摘來的菊花,拿來您這兒,讓它散發出陣陣清香吧。

「烏帽」兩句,寫自己已老。言自己雖然用黑色的帽子遮蓋住白頭髮,以免顯露出自己的老態來,但是秋風狂勁,仍舊不時地要從頭上的「烏帽」中,吹飄出白髮來。

「一年」一句,直敘去吳見山家飲酒。詞人說:我在這一年中的重陽佳節,就在老朋友家的西廂房中醉酒度過去算了。「秋色」兩句,寫自己心中抑鬱,愁悶的原因。「秋色」、「雁聲」與「斜陽」,都是詞人對景思親,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卻仍羈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謂觸景生情也。故周邦彥《玉樓春》詞有「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之嘆;而元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中也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哀傷;李商隱也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哀嘆。這些與夢窗此詞的結尾兩句,何其相似。[3]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