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耳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峨眉耳蕨為鱗毛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蕨類,高25-35cm。根狀莖短,連同葉柄有疏生鱗片。峨眉耳蕨的全株,清熱,瀉火,利尿,主肺胃熱盛之鼻腫,小便短赤,便秘,瘡癤久不收口。
- 中文學名:峨眉耳蕨
- 拉丁學名:Polystichum omeiense C. Chr.
- 別 稱:萬年青、樹林株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蕨綱
- 亞 綱:薄囊蕨亞綱
- 目:真蕨目
- 科:鱗毛蕨科
- 屬:耳蕨屬
- 種:峨眉耳蕨
- 分布區域:分布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 組:細裂耳蕨組
形態特徵
植株高20-60厘米。根狀莖短而斜升,頂端密被鱗片;鱗片小,棕色,卵形,漸尖頭,近全緣。葉簇生;葉柄禾稈色,長5-15厘米,直徑達1毫米,上面有溝槽,新葉的葉柄初期通體密被向上開展或貼生的棕色、卵形漸尖頭的膜質小鱗片,部分小鱗片的上部增厚,栗色,在老葉的柄上僅殘存稀疏的貼生小鱗片;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倒闊披針形,長15-45厘米,中部寬3-10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淺心形,三至四回羽狀細裂;羽片25-40對,密接,大多互生,幾無柄,平展或略向上斜展,下部幾對略短並略向下反折,闊披針形,頂端漸尖或急尖,下部的近卵形,二至三回羽狀細裂;一回裂片矩圓狀卵形,在中上部的羽片上有6-12對,基部呈細柄狀,兩側有狹翅下延與羽軸的狹翅相連;二回裂片1-4對,羽狀、兩次二分叉或一次二分叉,頂部的單一;末回裂片線形,寬約0.5毫米,全緣,頂端銳尖,芒刺狀;葉脈不明顯,每個末回裂片上有小脈1條,不達頂端。葉草質,干後綠色;葉軸禾稈色,上面有溝槽,下面疏被狹長披針形的貼生小鱗片;羽片下面疏被狹披針形或近節毛狀的細小棕色鱗片。孢子囊群位於末回裂片上部,生於小脈頂端;圓盾形的囊群蓋棕色,膜質,全緣,寬於末回裂片。孢子極面觀橢圓形,赤道面觀超半圓形,周壁形成少數寬的褶皺,表面具細顆粒。[1]
主要價值
藥用
【拼音名】é Méi ěr Jué
【英文名】all-grass of Omei Mountain Shield Fern
【別名】萬年青、樹林株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鱗毛蕨科植物峨眉耳蕨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stichum omeiense C.Chr.
【歸經】肺;胃經。
【功效】清熱;瀉火;利尿。
【主治】肺胃熱盛之鼻腫;小便短赤;便秘;瘡癤久不收口。
【資源分布】分布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性味】苦;平。
【各家論述】 《中國藥植志》:清熱。水煎服,治胃熱症。
【出處】《中華本草》
經濟
峨眉耳蕨等蕨類植物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形成的煤炭,為人類提供大量能源,經濟方面也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1.醫藥上的應用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所記載的,就有不少是蕨類植物。作藥用的蕨類,至少有一百多種。峨眉耳蕨有清熱;瀉火;利尿的功效。主肺胃熱盛之鼻腫;小便短赤;便秘;瘡癤久不收口。
2.林業生產上的指示作用
許多蕨類植物可以作為營造和發展各種林地的指示植物。峨眉耳蕨就是峨眉山地區著名蕨類植物。具有這種指示價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長江以南地區要發展適宜酸性土壤的茶樹和油茶等亞熱帶經濟林木時,就可以根據天然植被中,生長芒萁、裏白、狗脊蕨、半邊旗、石松等蕨類的地方,作為選擇的營造林地。要尋找喜鈣植物林地,可選擇碎米蕨、腫足蕨、鐵線蕨、腎蕨等喜鈣蕨類生長的地方。有許多蕨類,還可作為氣候的指示植物。
3.觀賞價值
峨眉耳蕨和很多蕨類植物一樣,體態優美,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可在溫室和庭院中廣泛栽培。對城市綠化和室內裝飾都有很好的點綴作用。
生長環境
蕨類植物具有較強的耐陰性、適應性和抗性,可以在其他植物不能生長或生長不良的環境裡生存,特別是那些土質貧瘠,蔭蔽,不適宜栽培植物的地方可栽植,而且生長快,不易受病蟲害侵擾,易於栽培,管理粗放。它還常被栽植在蔭蔽的地方或室內,也可裝飾路徑,以及作切葉及配植於專類植物園內。
分布範圍
峨眉耳蕨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生長於海拔800-1500m的山坡
溪谷邊濕石或樹幹上。生長在鬱閉陰濕的林地溪邊、瀑布澗,或依附於樹幹、岩石之上,或群生于山谷、峽底,或纏於古樹之上,或飄浮於池塘。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栽培儲藏
峨眉耳蕨和其他蕨類植物一樣有無性繁殖和孢子繁殖。栽培管理中需要考慮以下幾大要點:
1.光照 2.溫度 3.水分 4.基質 5.營養和肥料。峨眉耳蕨於夏、秋季採收為宜,洗淨,鮮用或曬乾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