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滿城紅燈籠(楊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平遙滿城紅燈籠》是中國當代作家楊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平遙滿城紅燈籠
但是,我一開始讀不懂平遙滿城的紅燈籠。
自從 1990 年,張藝謀在離平遙古城不遠的喬家大院,拍了鞏俐主演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後,不僅這部電影大放異彩,紅了張藝謀和鞏俐,而且也紅了喬家大院。自此之後,前來喬家大院旅遊觀光的人絡繹不絕。原先為了電影環境的色彩空間效果,而點綴在大院內外的一盞盞紅燈籠,就一直在喬家大院掛着,風吹日曬,舊了換新,永遠喜洋洋地照亮着喬家大院。
我不清楚喬家大院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源自當地的傳統習俗呢,還是喬家大院的家規?我寧願相信,這是張藝謀的創意:在灰色的建築物之間點綴許多紅燈籠,為舊家族添上些許生氣。
而平遙古城的滿城紅燈籠又是為啥? 僅僅是為了好看和醒目麼?或許,它們寓意着吉星高照,生意天天火紅?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始建於西周時期,古稱」龜城」,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原為夯土城垣,至明清時擴建為磚石城牆,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明清縣城。
平遙古城內外,有許多各類遺址和古建築,至今其城牆、街道、民居、店鋪、廟宇等建築基本完好,古香古色之中升起一盞盞紅燈籠,確實給人一種欣欣向榮、生意盎然的感覺。
然而,在我走巷竄戶之後留意到,平遙古城也並不是家家高掛紅燈籠,掛紅燈籠的,只是商業區裡面的店鋪。因為城裡店鋪多,一家挨一家,一家掛幾盞,就給人平遙滿城紅燈籠的感覺了。
因此這時我讀懂了平遙古城的滿城紅燈籠:平遙的生意人希望生意紅紅火火,希望將晉商曾經的歷史輝煌,發揚光大!
明清時期,中國的商業有了十足的發展,其中強勢崛起並同執牛耳的,是徽商和晉商。徽商的情況,我到婺源旅遊時有過些許了解,知道徽州那時之所以富商豪賈遍地,是因為徽州那地方素稱「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與莊園」,地少人多,自古又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12、3歲往外一丟」的民諺。「往外一丟」什麼意思?就是讓其出村到外面去奮跡商場!因此,自東晉時代起,徽州人就遠賈他鄉,開始主要經營茶葉和木材,到了明清時代,徽州商人就成了國家商業的勁旅,有「海內三分寶,徽商藏三分」之說,而且從那時起,就與晉商南北對峙,共執中國商業牛耳!
只是婺源的時候,我對晉商還沒有多少了解。
這次在快到平遙古城的途中,拐道造訪喬家大院之後,我不僅眼界大開,而且也從中看出了晉商發跡的脈絡。
喬家大院宅名「在中堂」,主人是喬家第三代的喬致庸。
喬致庸的爺爺喬貴發,是另一個版本的「前世不修,生在晉州,20多歲,往外一丟。」
我在喬家大院參觀時,從相關資料了解到, 喬貴發早年父母雙亡,一貧如洗,在村里待不下去便去了口外,在蒙古的包頭苦捱了三十年。先是在一家當鋪當店員,後與人合夥做小生意,由於待人接物好,又善於管理,生意日見興隆,財力日漸雄厚,至道光年間就稱雄包頭,壟斷歸綏,遠通蒙俄。此後,喬家在商業的基礎上兼營金融業,開設「大德通」、「大德恆」兩大票號,並在全國設有 30 多個分號,總資本銀多達 1000 萬兩白銀以上。
而我聽到的有關喬貴發的民間傳說,則與上面所說大同小異,更具傳奇色彩,也更耐人尋味.。
喬貴發是山西省喬家堡人。傳說那地方,因那年災情嚴重,喬貴發父母雙亡,剩下他孤身一人給人打工過日子。有一年,他家族中有人娶媳婦,他要去喝喜酒。那時候,喬家堡有個風俗叫「認親」,就是結婚那天,新娘子要一個一個認喬家的親戚。當喬貴發上前要與那位新娘子認親時,旁邊許多人起鬨、取笑他,鼓譟說喬貴發你窮得連媳婦都娶不起,還好意思認親啊?喬貴發一時尷尬無比,漲紅着臉楞在那裡。這時候,一個寡婦站出來說,你們不要門縫裡小瞧人,今後喬家堡的大富大貴之人,一定是喬貴發,不信你們走着瞧!喬貴發被眾人嘲笑之後酒也不喝了,長辮子一甩,離開了人群,從此離開喬家堡走了西口。喬貴發雖然出身貧苦,但身體好,力氣大,又能吃苦耐勞,在關外他先是給商隊趕頭駝,幾年後掙了些錢,便開草料店和做起了其他生意,甚至創造性地做起了期貨,成了一位巨富商賈,只是一直沒有討媳婦。有一年,在眾人的勸說下喬貴發年回到喬家堡說親。喬貴發這時富貴還鄉,家財萬貫,自然有許多人上門給他說了好多個富貴人家的年輕女子,但喬貴發一個也看不上,卻娶了當年看好他、對眾人說不要門縫裡小看喬貴發的那位寡婦。
喬貴發就是現在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喬致庸的始祖。喬家到了喬致庸這一代,家產不僅在包頭有房屋 1000 佘間,而且北京、雲南、上海、太原都有房產,僅喬家大院一處就占地 8700 多平方米,分為 6 大院 20 進小院 313 間房屋,設計精巧,氣勢宏偉,富麗堂皇,被專家學者視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有「皇家看故宮,民宅數喬家」之說。
我從喬貴發看喬家,又從喬家看晉商,認為他們的經商發跡有四個顯著特點:一是吃苦耐勞,敢於冒險;二是善於管理,敢於創新;三是維護誠信, 小忍小讓;三是官商相依,尋找靠山;四是人事獨到,章規嚴謹。我概括的這四條,都有許多可圈可點可贊可嘆的故事和傳說,只是限於篇幅,這裡不便轉述。但我要特別指出的是,他們創立的東家投資當財東,由掌柜經理抉擇經營方式,就是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他們創立的此處交款彼地用錢的票號,就是中國現代銀行的「鄉下祖父」......
在平遙商業繁榮的西大街上有一座院落,大門上有一塊古老的匾額,,上有三個色彩剝落的大字:日升昌。
日升昌這時不是商鋪,也不經營業務,卻門庭若市:進出的人擠得滿滿的,從全國各地到平遙古城的人,都好奇地前來一睹這裡啥模樣?
日升昌是一座舊宒院,卻是當時蜚聲四海的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的票號。它創建於道光四年也就是公元1824年,歷經100多年,在全國30多個城市,商埠重鎮,歐美和東南亞等國,共設有35處分號,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資本銀中期曾高達30萬兩。日升昌票號創立後,先後又有介休、太谷、祁縣相競效仿,並非它一枝獨秀。只是,日升昌百年滄桑,業績輝煌,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它開中國民族銀行之先河,執全國金融之牛耳,並一度操縱十九世紀大清王朝的經濟命脈------到日升昌參觀的人,看着那古老發黃的票據,聽着關於當時經營情況的介紹,便會從中聯想到時代的風起雲飛中,當年日升昌匯通天下的無限風光,和平遙古城曾經滿城紅燈籠的繁華。
走出日升昌,乘三輪摩托轉了平遙南、北、東幾條大街,我無意中發現,平遙古城的民居有個怪現象,就是房屋大都建成單坡,向內落水。我找平遙當地人問了後,才知道這是「平遙十大怪」中的一怪:房子半邊蓋。他們說,山西地處乾旱且風沙較大,將房子建成單坡,能增加房屋臨街外牆的高度:臨街不開窗戶,能有效抵擋風沙,也提高防盜的安全性。他們還笑着告訴我,說外面的人對此有個流傳甚廣的說法,說平遙人房子半邊蓋是」四水歸堂」,或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我問他們說,那你們平遙人是怎麼理解的呢?他們笑而不答。我這外來人則相信,那種說法是對的,因為符合商人的理念,更何況大院單坡向內的緊湊布局,也顯示着當時對外排斥、對內凝聚的民族性格。
我是喜歡攝影的,自然慕名參觀了平遙古城舉辦的「平遙國際攝影節」展出的作品,從中了解到這個攝影節,進一步讓平遙與國內和國際接軌,不僅使平遙古城獨特風光和古樸民風,與形式多樣的攝影活動交相輝映,還不斷提升了平遙古城的知名度。
據說平遙古城有三寶:古城牆、鎮國寺、雙林寺。在瀏覽了鎮國寺和雙林寺後,離開平遙古城的那天我特意起了個早,請一部三輪摩托車拉着我,沿着平遙古城牆轉了一大圈。這天天氣很好,我以平遙古城牆為背景,拍了一幅彩霞滿天蒸蒸日上的照片;如果說,平遙古城滿城紅燈籠的氤氳祥光里,有着平遙人一代又一代的追求和祈盼,那麼,這張照片則寄託着,我對平遙古城的衷心祝福......[1]
作者簡介
楊宇,男,廣東徐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