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日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康日知( ?-785年[1]),字日知,西域康居(今撒馬爾罕),粟特族。唐朝中期將領,左武衛大將軍康植之孫,戶部尚書康孝義之子。

  • 驍勇善戰,成為成德節度使李寶臣部將,授趙州刺史。
  • 建中二年(781年),平定李惟岳叛變,效忠朝廷,授深趙觀察使。
  • 興元六年(784年),授予同州刺史、奉誠軍節度使,遷河中節度使用、檢校左僕射,冊封會稽郡王。
  • 貞元五年(789年),卒於任上,追贈太子太師。

基本信息

姓名    康日知  
字號    字日知      
民族    粟特族      
官職    晉絳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  
爵位    會稽郡王  
追贈    太子太師     
出生地   西域康居(今撒馬爾罕)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785年 
所處時代   唐朝   
主要成就   唐朝中期將領   

人物生平

祖籍西域康國(即薩末建、颯彳未建,今撒馬爾罕)。後內遷定居靈州,便以靈州為籍貫。祖父康植在開元九年(721年),曾跟隨朔方大總管王睃,在參加征討突厥康待賓部,收復魯、麗、含、塞、依、契6胡州的歷次戰鬥中,立有戰功,受到唐玄宗的召見,提升為左武衛大將軍,封天山縣男。[2]

康日知青年從軍,在成德(今河北正定)節度使李寶臣部下做一名軍官,官至趙州(今河北趙縣境內)刺史。

建中二年(781年),李寶臣死,兒子李惟岳自請繼承節度使,朝廷不批准,於是他就勾結淄青(今山東東平境內)李正已和魏博(今河北大名)田悅等地方割據勢力聯合叛變。康日知堅守趙州,不與叛軍同流合污,拒不聽從李惟岳的將令,與別駕李濯和部將們「渫血為盟」,決心繼續效忠朝廷。於是李惟岳就命令兵馬使王武俊等率部攻打趙州,康日知站在城頭上大聲勸告王武俊道:田悅攻打邢台,死傷慘重,沒有得手。我趙州要比邢台城更為堅固,你來攻城也是徒勞的。並質問王武俊:「使者齎詔喻中丞,中丞奈何負天子,從小兒跳梁哉?」王武俊聽了康日知一番忠告的話以後,感到大為震懼和後悔,也就立即懸崖勒馬,反戈殺死李惟岳,向朝廷獻城反正。 建中三年(782年)二月,德宗為獎賞康日知的謀略,升授他為趙州刺史、深趙(今河北深縣)都團練觀察使,賜實封食邑二百戶。 建中四年(783年),王武俊出爾反爾,又勾結幽州(今北京地區)朱滔、魏博田悅,共同再舉叛旗,自立為王。又一次派遣部將張鍾葵攻打康日知鎮守的趙州城,被康日知擊敗。 [3]

興元元年(784年)正月,康日知升任奉誠軍(今陝西大荔)節度使、同州刺史。

貞元元年(785年)十一月,唐德宗在南郊祭祀昊天上帝,康日知與山南西道節度使嚴震、河中節度使渾瑊、昭義軍節度使李抱真、奉國軍節度使駱元光、邠寧節度使韓游瑰、渭北節度使唐朝臣大將陪同祭祀。

此後又改任晉絳(今山西臨汾)節度使,累加至檢校尚書左僕射,封爵會稽郡王。[4]

貞元五年(789年)十二月,康日知病故。獲贈太子太師。[5]

史籍記載

  •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十三》 [6]

參考資料

  1. 《寶刻叢編·康日知墓誌》
  2. 《新唐書·康日知傳》:康日知,靈州人。祖植,當開元時,縛康待賓,平六胡州,玄宗召見,擢左武衛大將軍,封天山縣男。
  3. 《新唐書·康日知傳》:會武俊拒命,遣將張鍾葵攻趙州,日知破之,上俘京師。
  4. 《新唐書·康日知傳》:興元元年,以深趙益成德,徙日知奉誠軍節度使,又徙晉絳,加累檢校尚書左僕射,封會稽郡王。
  5. 《新唐書·康日知傳》:貞元初卒,贈太子太師。
  6.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十三》.國學導航.201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