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合作教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建教合作)
前往: 導覽搜尋

合作教育(英語:Cooperative education,港澳稱為合作教育,台灣稱為建教合作),是一種結合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經驗的結構化教學方法。作為教學過程的一部分,合作教育經驗通常被計入學分。此種教學方法的重要意義在於幫助沒有什麼工作與社會經驗的青年學子能更全面地從學校至工作銜接,在此過程中學習與經驗是並重的,除了學習理論以外,也着重實際操作和參與過程的經驗養成。合作教學採用主動參與的方法,在平等、公平和參與決策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如何共同解決問題。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遊戲,陳述觀點,公平參與,分享。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為世界上最大的合作教育大學[1],一學年在120個科系中有超過6700的僱主及19800實習學生。

各國合作教育

合作教育指職業學校、附設職業類科或專門學程之高級中學及特殊教育學校,與合作教育事業機構合作,以培育學生職業技能為目標之機制。合作教育的學生在台灣勞動基準法[2]中稱為「技術生」。

合作教育教育是具有教育制度,經濟功能與社會適應的職業教育制度,整合了「教育」與「建設」兩方面的功能,由學校及事業機構雙方共同培育人才,使教育與經濟制度密切結合,是配合國家經濟發展、開發人力資源,具經濟功能的一種教育措施。職業學校主動為業界服務;而業界則提供訓練資源配合學校教育。

過去中華民國政府為因應台灣經濟建設與工商業發展之基層技術人才需求,1969年開始試辦「合作教育實驗班」,其辦理方式是學生一方面在學校修習一般科目及專業理論課程,一方面到相關行業職場工作,辦理的類科以各校設立的職業類科或學程為主,並透過廠校雙方的合作規劃,安排學生到業界職場實習、工作,並期望使學生獲得生活津貼、且習得一技之長。然而在執行上,卻常常壓榨學生、讓學生得不償失。

2004年教育部訂頒《高級職業學校合作教育實施辦法》,供各校做為辦理之依據。合作教育教育課程由「學時制」改以「學分制」修讀,學生三年修滿150學分可獲得高職畢業證書,並自2009學年度起提供合作教育班學生免學費之措施,期望能照顧合作教育教育之學生。自2010年,在台灣約仍有3.5萬合作教育班學生。

視頻

合作教育 相關視頻

3分鐘認識職業教育
青年職業技能競賽

參考文獻

  1.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產學合作教育及啟示,參考網,2014-07-25
  2. 台灣勞動基準法 ,法律教育網,200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