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朗茲·李斯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弗蘭茲·李斯特
弗蘭茲·李斯特
原文名 Franz Liszt
出生 (1811-10-22)1811年10月22日
奧地利萊丁
逝世 1886年7月31日(1886-07-31)(74歲)
國籍 匈牙利
職業 演奏家
知名作品 《匈牙利狂想曲》
《浮士德交響曲》

中文名稱 弗蘭茲·李斯特

國籍 匈牙利

出生日期 1811年10月22日

職業 演奏家

外文名稱 Franz Liszt

出生地 奧地利萊丁

逝世日期 1886年7月31日

代表作品 《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響曲》

弗蘭茲·李斯特(李斯特·弗蘭茲,德語:Franz Liszt/匈牙利語:Liszt Ferenc,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匈牙利鋼琴演奏家、作曲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匈牙利人自詡為歐洲唯一的有色人種,他們的姓名排列也和其他歐洲人不同:姓在前,名在後。

人物介紹

弗蘭茲·李斯特出生於奧地利一個叫萊丁的村莊,是當時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他父親是匈牙利人,母親是奧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兩個名字,分別是匈牙利和奧地利德語兩種拼法。他從小隨母親說德語,直到晚年才學會用匈牙利文寫作。

李斯特的父親是一位業餘音樂家,他5歲時由父親教會彈奏鋼琴,8歲時開始作曲,9歲登台表演,獲得匈牙利貴族資助赴維也納學習,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家卡爾·車爾尼,他曾說:「我的一切都是車爾尼教我的。」貝多芬曾聽其演奏,並親吻其額頭。1823年全家遷居巴黎,1824年在巴黎首次公演獲得成功。

1835年他和達爾古特伯爵夫人同居,1840年分手,伯爵夫人為他生了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女兒後來嫁給瓦格納。1843年擔任魏瑪大公的宮廷樂長,1848年他又和俄國親王王妃莎茵-維特根斯坦同居,並成為貴族,改名為弗蘭茲·馮·李斯特。1861年赴羅馬,為了不和王妃結婚,1865年李斯特出家成為天主教神職人員,但仍然身着神甫的黑袍在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和意大利各處奔走授課,並分文不取,扶助了許多年輕音樂家,如葛利格、德布西、鮑羅丁等,為普及音樂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匈牙利人為了爭取獨立,將李斯特看作是民族英雄,每次邀請他回匈牙利,都會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1886年他在德國的拜羅伊特(巴伐利亞州靠近捷克邊境)因肺炎不治去世,安葬於當地。

從李斯特開始,歐洲音樂家的地位開始迅速提升,國王王公們都會對他脫帽致敬。

李斯特生前曾是歐洲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經常奔波在歐洲各地演出,他彬彬有禮,善於迷人,堅定地支持肖邦、柏遼茲和瓦格納,他積極探索鋼琴的演奏技巧,充分靈活地運用轉調手法和音色變化的技巧,並推動了管弦樂隊的改革,他的演奏往往是即興的,是一種創造性的演奏,有時就是現場創作,因此相當吸引觀眾。

他一生創作了700多首音樂作品,還著書立說,出版多部論文和書信集,他的論文《論藝術家的處境》對改善音樂家的社會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在魏瑪時為許多新進的年輕音樂家提供了演出舞台,他經常親自擔任指揮,讓這些先鋒音樂家自己出演。他的主要音樂作品有吉普賽風格的《匈牙利狂想曲》(米高梅出品的動畫片「貓和老鼠」其中獲奧斯卡獎的一集「湯姆貓彈鋼琴」使用了完整的匈牙利狂想曲作為全集的背景音樂,也顯示出這個曲子彈奏的複雜技巧),《浮士德交響曲》,《但丁交響曲》,《帕格尼尼練習曲》,《瓦格納改編作品:湯豪舍》等。有人認為他的作品技巧輝煌,內容膚淺,但他不愧是位偉大的音樂革新家,並在歷史上對改善音樂家地位,推動新生音樂風格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部分著名作品

愛之夢

《愛之夢》,S541,實際上是3首夜曲,據烏蘭(Ludwig Uhland,1788-1862)與符利拉德(Ferainand Freiligrath)的詩上所附《男高音或女高音獨唱用的三首歌曲》(Drei LiederFut eine Tenor Oder Sopran-Stimme)的編曲。共三首:1.據烏蘭的《高貴的愛情》(Hohe Liede)而譜曲,富於表情的小行板,降A大調。2.據烏蘭的《神聖的死亡》(Seligen Tod)譜曲,極似慢板,E大調。3.優雅的快板,降A大調,據符利拉德的《盡其所能愛德去愛》(Olied,so land du lieder kannst)譜曲。

音樂會練習曲之一:森林的細語

李斯特從青年時代開始受肖邦、帕格尼尼等人的影響,苦練鋼琴技巧,成為首屈一指的鋼琴演奏家。此後他也作了一些肖邦式的音樂會練習曲。《森林的細語》是李斯特呈現給其弟子普魯克納的《兩手演奏會用練習曲》之一,這兩首樂曲作於1862-1863年。 熱愛大自然,崇拜大自然本是浪漫主義作家創作的一大特徵,而寫作此曲時作曲家已洞悉人世榮則極盛、逆則難逾的真諦,他於羅薩利奧聖母修道院所在的馬里奧山岡俯瞰俗世,寫出這富於哲理的名曲有其個人的感受。李斯特把音樂從近乎耳語的聲(pp,極弱),發展到颶風般地撼天氣勢(fff,最強),表現了鬼斧神工的浪漫主義大家手筆。

弗蘭茲·李斯特|原圖鏈接來自東莞陽光網

《湯豪舍序曲》

《湯豪舍》(Tannhauser)原是瓦格納創作的三幕歌劇。作於1842-1845年完整標題為《湯豪舍以及瓦爾特堡的歌詠比賽》。音樂以小號的號角式演奏揭開了典禮的序幕,音樂進入舒展高雅的「高雅主題」,使人們仿佛看到了瀟灑的紳士和端莊的貴婦人的進行隊列。而《湯豪舍》的序曲可以說是整個故事情節的縮影。整首作品不但技巧繁複且氣勢磅礴。有三個部分構成,中間部分表現肉預感的維納斯堡的世界,前後兩個部分是虔誠的朝聖者的音樂。而且這是一首結構宏大的歌劇改編曲,從各種快速音階、琶音、雙音到左右手跳躍的八度、和弦,是典型的李斯特筆下的炫技式作品。

《梅菲斯托圓舞曲》

李斯特的這首曲子也常被意為《魔鬼圓舞曲》,因為梅菲斯托就是歌德劇作《浮士德》中的魔鬼。李斯特的這部作品原來是一首鋼琴獨奏曲,作曲家在1862年將它改編成約10分鐘長的一首管弦樂交響詩,而後又將其發展成為總共約70分鐘長度的三樂章交響曲《浮士德》中的終樂章,鋼琴版的《梅菲斯托圓舞曲》則堪稱是李斯特炫技作品的代表之作。

參考文獻

匈牙利狂想曲

作品欣賞

李斯特 - 愛之夢第二首:幸福的死 Liszt - Liebestraum No.2 - Seliger T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