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原圖鏈接
出生 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
國籍 奧地利
別名 海登、海典、偕丁
職業 作曲家、音樂家、鋼琴家、小提琴家、指揮家
知名於

偉大的器樂作曲家 古典音樂風格的傑出代表

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作曲家 ;交響樂之父
知名作品 《驚愕交響曲》《告別交響曲》《小夜曲》《吉普賽迴旋曲》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約瑟夫·海頓一般指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譯海登、海典、偕丁,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出生於奧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邊境的風景秀麗的羅勞村。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頓的音樂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韓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海頓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爸爸」。

人物生平

早期生活

1732年3月31日,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出生於奧地利和匈牙利邊境的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 海頓的父親是一個馬車製造匠,以修造馬車為生,母親是個廚娘。儘管父母親都是普通的勞動者,卻都熱愛音樂,這使海頓從小有機會受到音樂的薰陶。

1738年,海頓六歲時就離開了父母到維也納,被送到Hainbur gander Donau附近的親戚家,在那裡接受教堂唱詩班的訓練。 被選入童聲合唱團。

1740年,海頓八歲時被維也納聖斯蒂大教堂接納為唱詩班歌童。 在當時維也納的斯蒂芬大教堂音樂總監Georgvon Reutter下鄉選苗子的時候海頓被相中。Reutter把海頓帶到了維也納,在其後的九年裡,海頓一直在兒童合唱團唱歌。在最後的四年是和他的弟弟Michael在一起。其間海頓學習唱歌、鋼琴和小提琴。Reutter修改了海頓的第一首作曲,但並未對他正規教授作曲課。儘管如此,海頓還是學到了很多——主要是通過自學,另外他很小就開始享受維也納音樂環境的薰陶,這對一個音樂家來講是至關重要的。

1748年,從16歲起他甜美的歌喉開始不幸地逐漸沙啞。

1749年,海頓身體已經成熟,已經無法唱出兒童合唱團要求的童聲,加上一些變故最終是退出了合唱團。據說他在公園長凳上過了一夜,但隨後被朋友收留,開始了他的自由音樂人的生涯。在這之後十年的艱難歲月里,海頓做過很多不同的工作,當過意大利作曲家Niccola Antonio Porpora的隨從。他努力學習,以填補自己專業上的不足之處。並寫出了他的第一首四重奏和第一部歌劇。在這期間,海頓的專業造詣逐漸提高,羽翼漸豐。

1754年,海頓開始擔任維也納出生的當時10歲的Marianna Martines的鋼琴教師。在他開始教她的時候,Marianna Martines已經彈得很好了。海頓住在學生家,不收學費以抵房費。

1757年,海頓得到了他的第一個重要職位,即擔任在Pilsen的Lukavec城堡的公爵KarlvonMorzin的樂長。

1759年,27歲時完成了第一首交響曲。 他成為波希米亞伯爵莫辛的小教堂唱詩班的音樂指導。作為樂長他指揮一個小樂隊,並為之寫出他的第一首交響樂、弦樂三重奏、卡薩欣(Cassationen)、弦樂四重奏。這些曲譜多為手寫,並沒有印刷。

Morzin公爵不久出現財政困難,於是不得不解散樂隊。但很快海頓就於1761年在Esterházy家族找到了一個類似的副樂長職位。Esterházy家族在當時的奧匈帝國地位顯赫。後來樂隊的老樂長Gregor Werner於1766年去世,海頓升任正職。

音樂僕役

1761年,海頓被匈牙利最有權勢的保羅·安東·埃斯特哈齊王子任命為宮廷副樂長,在此,他度過了長達30年之久的音樂僕役生活。 [5] 受僱於人的滋味是辛酸的:上班時必須穿上繡金花背心,白色長統褲襪,頭戴假髮或梳辮子,臉上搽香粉。每天午餐前後,要恭候在客廳里,等待主人有關當天音樂活動的安排指示。在創作上,必須在規定的日期內按主人的命題或要求,準時寫成音樂作品。此外,還要監督樂隊的紀律,看管好每件樂器,給新歌手上課,提高樂隊水平等等。海頓曾悲哀地寫道:「我坐在我的荒野里,幾乎沒有人類和我在一起,我是很痛苦的......最近幾天我也不知道我是樂長還是劇場驗票員......要知道經常作奴隸是很可悲的......」。

儘管有時宮廷生活強加給他的種種約束惹他生氣,他還是居住在這樣一個世界中。這個世界既不懷疑王公的至高無上,也不懷疑穿制服的偉大藝術家的天才。關於他在埃斯特哈齊家中的地位,他自己的最後評價認為有利條件超過了不利條件。「親王總是對我的作品感到滿意。我不僅經常受到鼓勵,而且作為一個樂隊的指揮,我可以進行實驗,觀察什麼產生了效果、什麼減弱了效果,我可以改進、替換、作一些增刪,可以大膽地按我喜歡的那樣去做,我與世隔絕,沒有人來擾亂或折磨我,我被迫成為『獨創才』。」

擔任樂長

大約在1770作為身穿制服並擁有官銜的宮廷樂長,海頓跟隨這個家族住過三個地方:大約離維也納50公里的艾森施塔特·維也納冬宮,以及一個叫做Eszterháza的新城堡。這座城堡於1760年在匈牙利地界修建。海頓當時的職責主要是作曲,領導合唱團,為宮廷成員演奏室內樂,以及組織歌劇創作。儘管眾多職責在身,海頓感覺很充實和快樂。Esterházy的王公們(先是保羅二世-PaulAnton,然後尼古拉一世-NikolausI.)都很懂音樂,欣賞海頓的工作並給他創造必要條件以使他的才能得以發揮。他們每天都去聽合唱團的演出。

1780年,在擁有一份穩定樂長工作後,海頓與Maria Anna Keller結婚,但婚後感情不好。Maria Anna不生育,這讓海頓很失望。有傳聞他與同是Esterházy樂團的歌唱演員Luigia Polzelli有染,並是她的兒子Anton的生父。海頓在Esterházy三十多年擔任樂長期間,不但創作出大量音樂作品,風格也不斷有所創新,而且名聲在外。逐漸地開始不但為僱主,也為公眾寫作。

1781年,海頓和莫扎特成為好朋友,並從那時起對他以後的作品有了很深的影響。兩人經常喜歡一起演奏弦樂四重奏。眾所周知,海頓在那時已經停止創作歌劇和交響樂,而這正是莫扎特的強項。莫扎特為此特意寫了首四重奏,以配合海頓剛剛完成的Op.33系列。莫扎特將這首作品獻給了海頓。

1785年2月11日,海頓加入共濟會所ZurwahrenEintracht。莫扎特未能參加他的入會儀式,因為當天他必須出席他父親列奧波德·莫扎特的音樂會。莫扎特也是該組織的成員。正是這種關係更加加深了海頓和莫扎特之間的深厚友情。

獨立樂人

1790年,Nikolaus大公去世,他的繼承人沒有絲毫的音樂品位,因此解散了宮廷樂隊並讓海頓退休。海頓隨後接受了德國音樂經理人Johann Peter Salomon的邀請前往倫敦,加入他新組建的交響樂團及合唱團。這兩次出行(分別於1791—1792年和1794—1795年)取得了極大成功。聽眾為看海頓的演出蜂擁而來,使海頓名利雙收。在倫敦期間,海頓還完成了一些重要作品,如交響樂鼓聲,軍隊,倫敦,騎士四重奏和吉普賽人三重奏。

1791年,海頓去倫敦,一年中寫了歌劇一部、交響曲6部和其它作品20部,他的音樂備受歡迎。他出席威斯敏斯特的亨德爾音樂節,成為牛津大學名譽音樂博士。 海頓曾經考慮加入英國籍並在那裡長期生活,但未能如願。他回到維也納,蓋了新房,並改變其作曲風格,開始寫氣勢宏大的合唱和交響樂作品。他完成了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的創作,並為Esterházy家族寫了六首教堂樂作品。Esterházy家族那時的王子很喜歡音樂。海頓還完成了他的弦樂四重奏系列的最後九首,如皇帝四重奏,五度四重奏和日出。儘管海頓已經不年輕,他還是對未來充滿憧憬。在一封信中他寫道:「在這美妙的藝術中還有那麼多要做啊!」。

1802年,海頓感覺到一種多年困擾他的疾病開始惡化,以至於他身體上已經不能繼續作曲創作。這對海頓來講無疑是一次重創:正如他自己所說,有如此多的新鮮的音樂創意,如潮水般源源湧來,等着他去完成。儘管海頓在最後的幾年裡被僕人精心照顧,經常有人登門造訪,並得到了許多榮譽,但這絕不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在生病期間,他經常靠彈奏奧地利國王頌來尋找精神安慰。這首曲子是他1797年以一個愛國者的熱情創作的。

後事

1809年5月31日,海頓在拿破崙攻陷維也納不久後病逝於維也納。享年77歲。 他最後的遺言,竟是在鄰居遭到炮轟後他安慰僕人們不要害怕。海頓被葬在Hundsturmer墓地(海頓公園,維也納Meidling)。

而Esterhazy家族對此竟然不聞不問。直到後來vonCambridge公爵和NikolausII大公說起,才華橫溢的海頓曾在他家做過多年的樂長,他在1820年決定把海頓的墳遷到Eisenstadt的海頓教堂。當海頓的棺材被打開時,人們發現頭顱不見了。後來調查發現,Esterhazy大公的秘書——JosephCarlRosenbaum,是當時頭骨學者FranzJosephGall的崇拜者。他買通了監獄管理人和其他兩個公務員,在海頓下葬八天後,把棺材打開,偷走了頭顱。因為當時找不到被盜的頭骨,人們只能將無頭的遺體運到Eisenstadt下葬。後來監獄管理人JohannPeter交給警察一個所謂的海頓頭骨,但真的頭骨在秘書Rosenbaum那裡。他讓好友Peter將頭骨轉交音樂學院。但直到Peter死也沒有完成這個任務。Peter的遺孀還是沒有做到。頭骨後來經過多人的手,直到1895年被維也納音樂家之友協會收藏在它的博物館裡直到1953年。又幾經周折,終於在1954年頭骨從維也納被運到Eisenstadt與身體合為一體。經歷了145年,海頓總算是有了全屍。

主要貢獻

海頓對古典音樂的主要貢獻是交響曲和四重奏,由於他對於交響曲體裁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被人們稱作「交響樂之父」。海頓的性格善良,誠懇而質樸,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他的這些性格在音樂中得到了十分明顯的體現。他還熱心關懷青年音樂家,莫扎特、貝多芬等作曲家都曾向海頓求教,並且尊稱他為「我們的父親」。

人物評價

海頓的音樂幽默、悠閒、明亮、輕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海頓被尊稱為「交響樂之父」,同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為奧地利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綽號為「海頓老爹」。海頓29歲任宮廷樂長,從此綁定「老爹」的愛稱,直到77歲駕鶴西遊。海頓旺盛的人氣,接得住群眾叫他「老爹」。有意思的是,連英國人贈送他的鸚鵡,但凡見了主人,也一口一個Papa。其實,無論交響曲還是弦樂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創,不過,這兩個尊稱卻並不過譽,因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這兩種重要的器樂曲體裁才從草創進入了成熟階段。

德國作曲家瓦格納(1813-1883年)在評論海頓時曾這樣講道:他一生追求平靜安逸的生活和力圖保持受人敬愛的地位,所以他被看做唯命是從、卑躬屈節的人。海頓不像莫扎特那樣,敢於同封建勢力進行鬥爭,更比不上貝多芬,英勇主動地向黑暗現實發動猛攻!海頓就是海頓,他雖有時對屈辱的處境感到痛苦,卻能安於現狀,自得其樂。他的音樂風格正如他的個性:樂觀、親切、真誠、爽朗、幽默。

在弦樂四重奏中,他採用「說話的原則」,即各聲部彼此像交談般地呼應,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復調的美感。莫扎特說:「從海頓那裡我才第一次學會了寫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在交響曲中,他「確立了以短小動機加以動力性展開的奏鳴性發展原則,廢除了數字低音的傳統,以及開始確立了近代管弦樂的編制和配器原則」。這些,都給予莫扎特和貝多芬很大的啟迪。

個人作品

海頓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作品涉及的範圍也十分廣泛,其中包括歌劇、神劇、清唱劇、交響曲、器樂協奏曲、弦樂四重奏以及其它室內樂作品。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驚愕交響曲》、《告別交響曲》、《時鐘交響曲》、清唱劇《創世紀》和《四季》、弦樂四重奏《「雲雀」四重奏》、《「皇帝」四重奏》等。這些作品都與奧地利民間音樂保持着緊密的聯繫,深刻地反映出海頓純樸、明朗、幽默和樂觀主義音樂風格,並對後代音樂家的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海頓晚年兩次訪問倫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並創作了《倫敦交響曲》。海頓一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音樂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夜曲

清唱劇《創世紀》

G大調第94號交響曲《驚愕》

d小調《時鐘》

升f小調《告別》

《第一大提琴協奏曲》

協奏曲

小提琴協奏曲第一號

大提琴協奏曲第一號 C大調

大提琴協奏曲第二號 D大調

小號協奏曲降e調

法國號協奏曲

鋼琴協奏曲

Flöte und Flötenuhr

83.弦樂四重奏,

1.小提琴奏鳴曲

46.鋼琴三重奏

21.Streichtrios

126.Barytontrios

52.首鋼琴奏鳴曲

Klavierstücke,Cappricios und Klaviervariationen

Mass in time of war戰爭彌撒

Gott erhalte Franz den Kaiser

神劇<創世紀>

神劇<四季>

作品風格

音樂特點

海頓音樂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把細微簡單的音樂主題擴展成宏大的結構。他的音樂通常濃烈飽滿,在一個樂章中的關鍵情節經常迅速展開。 他的很多作品的結構原理遵循奏鳴曲式,它的主要組成部分 - 在海頓的作品裡 - 如下:

呈示:音樂內容開始部分的呈現,緊接着向屬音的轉調(音樂的緊張程度開始升級),然後是屬音的終止。海頓風格的呈現部分與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常常不需要一個對比的「第二主題」來達到屬音,而是重複已展開的主題(或其變奏)。展開:音樂內容通過迥然不同調式的轉變被重組,轉換以及分解。通常會在短音階平行調達到一個高潮。再現:呈示部的內容被重新呈現,但主要在主音調上。通常這種重複包含着一個「二次展開」,以此達到變調到屬音的效果。這個二次展開通常在下屬音發展。與莫扎特和貝多芬不同,海頓經常在再現部將主題的順序打亂。

海頓的作曲實踐也影響了莫扎特和貝多芬。貝多芬的初期作品經常是以冗長鬆散的奏鳴式展開,但緊接着在他所謂的「中期」運用了海頓的方法,這就是在十分簡單的基調上逐漸發展出高度有機的音樂結構。

也許海頓不同於其他作曲家的另一個特點就是他在曲子裡加入的幽默。最有名的例子是第94號交響曲《mit dem Paukenschlag》突然響起的和音。還有更有意思的:在四重奏Op. 33 Nr. 2 和 Op. 50 Nr. 3 的假結束以及他在Op. 50 Nr. 1 platzierte故意放進的那些古怪的周期性的幻覺。

晚巴洛克風格

海頓的早期作品寫自於晚巴洛克風格(巴赫和亨德爾的音樂就是這種風格)過時之際,當時的海頓還沒能寫出使用新式語言的有分量的作品。那是一個學習和風格不穩定的時期,而海頓(在18歲時巴赫去世)本身就是一個當代音樂研究者。海頓也承認巴赫的次子、前輩卡爾·菲利普·艾曼紐爾·巴赫對自己的作品影響很大。

細心分析海頓創作的1749到1802這50年,可以看出海頓的作品逐漸開始變得複雜和細膩,這是海頓從自己的經驗和同儕中得到的,其中一些作品是他風格演化的里程碑。

1760年末1770年初,海頓進入所謂的狂飆運動時期,作品充滿尖銳的和弦,突兀的轉句,少見的小調和聲。35到55號之間的交響曲大都是這樣的作品。這段時間海頓專心研究對位法,並嘗試寫賦格,不過這種賦格和巴赫的賦格作品不大相干,而是源於意大利的維也納傳統賦格,例子就是寫於1772年的六首「太陽」弦樂四重奏Op. 20的終樂章。

1781年,海頓發表了6首弦樂四重奏Op. 33,並敬告聽眾,這將是一批「全新的、另類的」作品。Charles Rosen曾經說過,這並不是炒做,而是認真的。他指出了許多在這些作品裡體現的海頓作曲風格的重要進步。比如樂句之間流暢的過渡、後句的主調非常自然的不間斷地從前句衍生出來、嫻熟的將陪襯部分從主調部分發展出來,以及注重所有樂器保持其完整性(也就是貝多芬所所說的「obligates Accompagnement」)。這些里程碑式的風格轉變影響到海頓其後創作的很多四重奏作品。

從1781年及1782年起,海頓開始經常與莫扎特切磋技藝。兩位音樂巨匠惺惺相惜,友情不斷加深。在音樂界有海頓的前莫扎特和後莫扎特時代的定義。

在18世紀90年代,由英國之旅的激發,海頓發展出所謂的「大眾風格」,就是迎合廣大聽眾口味而導致空前的巨大成功,但又不乏學院派的嚴謹的風格。海頓借鑑了奧地利和克羅地亞的民間音樂素材,並將其融合到作品中。民樂的作用在於加強了作品的穩定性,尤其在結構宏大的作品中作用尤為突出。在其後期作品中人們經常能品位到海頓的這種大眾風格,比如12首倫敦交響曲和其後來的兩齣清唱劇的鋼琴三重奏。

田園詩風格

海頓的音樂風格熱情、典雅,充滿了歡樂、幸福、和平的氣氛。他的音樂就象優美的田園詩一樣。他總是用這種筆調來歌頌大自然,歌頌生活。在他的作品中,還經常可以感受到鮮明的奧地利民歌風格。海頓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樂曲中充滿了愉快而別致的情趣。

軼事典故

海頓爸爸

從未有人對海頓的音樂天才表示懷疑,但卻發生過面對着藝術家本人而懷疑他究竟是不是海頓的怪事。由於他身材粗笨矮小,相貌又不大好看,致使一向喜愛海頓音樂的公爵夫人多恩在第一次見到他時竟失聲問道:「你是真正的海頓嗎?......」 儘管我們的大師其貌不揚,卻十分善良、純樸、幽默和平易近人,因而,他的好友與崇拜者們都親切而風趣地稱他為「海頓爸爸」。

珍貴禮物

有一次,他意外地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屠夫。一見面,客人就恭恭敬敬地摘下帽子,虔誠地請求道:「尊敬的大師,我最親愛的小女兒即將舉行婚禮,對我來說,這是重大事件。我滿懷感激之情,請您為我寫一首最美的小步舞曲。如此重大的請求,除了向您提出,還能去找誰呢?」

善良誠懇的海頓立即慨然允諾。到了約定之日,他果真寫成一首典雅的《C大調小步舞曲》屠夫千恩萬謝地取走了這份珍貴的禮物。幾天之後,正當作曲家伏在書桌前全神貫注地埋頭寫作之際,窗外突然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混雜聲響,着實把海頓嚇了一跳!他好不容易才反應過來:這是有人在奏樂,是什麼曲子呢?

大師懷着一顆好奇的心仔細聽了半天才終於恍然大悟:天哪!這不正是自己前幾天作的那支《C大調小步舞曲》嗎?他趕緊跑到窗口向外張望,只見台階上立着一頭強健的公牛,牛角上還掛有金色的彩帶,喜笑顏開的屠夫站在一旁,身後是滿面春風的女兒女婿,一支由流浪藝人組成的樂隊正在起勁地吹吹打打!屠夫莊重地走上前來,懇切地說:「尊敬的大師,對一個屠夫來說,用健壯的公牛來對優美的小步舞曲表示謝忱是最好不過的了。」

為亨德爾哭泣

海頓在宮廷供職的30年裡,埃斯特哈齊王宮兩易其主(召海頓進宮的保羅·安東王子於1762年去世,繼位的胞弟尼古拉王子於1790年病故),1790年繼位的新主人只聘請他作掛名的音樂指導,海頓從此得到自由,於是他移居到維也納。

1791年,應英國之邀,海頓前往倫敦訪問。在此期間,他出席了紀念已故大作曲家亨德爾的音樂會。當大廳里迴響起亨德爾的名作《哈里路亞》時,年近60歲的海頓激動得突然振臂高呼:「亨德爾是我們一切人的先師!」接着,便如同小孩子一般哭泣起來,全場聽眾無不肅然起敬! 1809年5月31日,海頓在維也納逝世,享年77歲。遺體被葬於聖麥斯公墓。

海頓有着超人的音樂才華,八歲那年,被選為當時施台芳教會的兒童合唱團的團員。長大後,嗓子變聲,被合唱團趕了出來,從此流落街頭,嘗盡了世間的艱難困苦。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他一生最為艱苦的時期。雖然生活困窘,但他熱愛音樂的信念從未動搖,他努力學習音樂,最終得到了匈牙利貴族保爾·艾斯特哈齊的幫助,成為這位侯爵的宮廷樂師。此後,海頓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這一時期創作的,由於他性格開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聽起來總有一種寧靜、樂觀的感覺。

個人生活

1760年,他娶凱勒為妻,犯了一個悲劇性的錯誤,為自己招來莫大的痛苦。凱勒體魄強壯而智能低下,性格兇狠暴躁,素質極差!她不僅在生活上虐待海頓,還常常把丈夫用大量心血創作的音樂手稿隨便擦桌椅、包糖果、製做點心盒等等。對此,海頓只有仰天長嘆,而這又會引起更大的麻煩!後來,他們終於分道揚鑣了。

生日爭議

1732年4月1日,車輪匠馬蒂亞斯·海頓的老婆瑪麗亞·科勒在羅勞(位於下奧地利,接近匈牙利邊境)生下一個兒子。這孩子出生證明上登記的日期是4月1日,起名叫弗朗茨·約瑟夫·海頓。

約瑟夫·海頓曾對自己的第一位傳記作者迪斯這麼說:「我生於4月1日,我爸爸的日記上也是這麼寫的。但我兄弟米夏伊爾(另一位大作曲家)總說我生於3月31日。這是因為他不想說我生在愚人節。」 (也有說法為海頓生日是3月31日,因為,海頓一輩子都否認他是在4月1日出生的,原來是他不希望別人說,他是在愚人節出生的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