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曼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曼菱
出生 1948年
國籍 中國
知名於 大陸改革開放後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女性。
知名作品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濤聲入夢》

張曼菱manling zhang,1948年 - )女。雲南昆明人。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從小就生活在文化的薰陶下。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

生平

被打成反革命分子

21歲那年,被送到雲南德宏做知青,7年過後,回到昆明,組織了一場紀念周總理的活動,結果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取消了高考和上學資格。知識又不是只能在學校學到,她壓根沒覺得自己受到了什麼打擊。

進了北大

1978年恢復高考後,張曼菱取得了雲南省文科狀元的頭銜,但因為之前的「反革命行為」,沒有學校敢錄取她,就在要放棄的時候,兩位北大的招生老師親自上門,果斷將她收歸門下。進入北大之後,她開始發表了一系列的文學作品,反響都不錯,加上平時乖張獨特的舉動,比如「跳樓」、「寸頭」,「小皮帽」,「唱歌」很快就獲得了「北大才女」的稱號,在大型文學刊物《當代》上發表了小說:《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引起極大反響,後來小說翻拍成電影《青春祭》,被譽為中國大陸知青電影的巔峰之作。

宣講女權主義

1980年,北京海淀區選人大代表,北大一共5個名額,3名老師,2名學生,當時,沒有一個名額是給女生的。但張曼菱去報名,成為第一位女競爭者,在競選中大肆宣講女權主義,希望女同胞們能擁有自我解放的意識。此事一度驚動中央政府,想「整頓」北大校風,但都被北大的老師們阻止了。他們冒著風險、賭上前途去保護她,尤其是季羨林,讓自己的秘書每天去給張曼菱「當秘書」,寸步不離。直到事情告一段落,中央政府通知她去領莊重文學獎,季羨林才撤回秘書,放下心來。自此,兩人成了忘年之交。

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1982年,張曼菱以論文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說是論文,其實也不叫論文,因為那就是她自己寫的小說。剛交上去的時候,很多人覺得不靠譜:這位同學之前受到幾次教訓,卻依舊沒長「心眼」,肯定會得零分。然而,老師們的舉動再次保護了她特有的個性。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畢業後,張曼菱進入天津作家協會,專職寫作,不久又以學者身份去到美國訪問,登上《時代週刊》封面。1989年,隻身來到中國最南部的海南省,創辦影視文化公司,拍了《天涯麗人》等佳作,事業風生水起,她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昆明。

《西南聯大啓示錄》

張曼菱回來,是為了那個已經不存在,卻影響深遠的西南聯大。當時世界各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痴迷於對西南聯大的研究:短短8年零11個月,從那裡走出2位諾貝爾獎得主,8位兩彈一星元勳,172位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再沒有比這更能挑起學者們興趣的地方了。她也這樣想,雖然自己無緣西南聯大,但他的父母都曾就讀於西南聯大,所以,搶救和整理歷史資料的任務,就是她的使命。1998年,張曼菱開始四處尋訪西南聯大走出的學生,用了10多年的時間,走遍海峽兩岸和大洋彼岸,採訪了西南聯大校友近120位,把那段埋藏了幾十年的歷史,原原本本地給複製了下來。西南聯大就是一部,學校史、教育史、人文史,它必須浮出水面,進入大眾的視野,讓它所蘊藏的財富,成為社會的財富和大眾的精神食糧。

《西南聯大啓示錄》,就在那個時候落成,裡面有西方學者垂涎已久的教育研究,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2]

《北大回憶》

2007年,她去看了自己的老朋友季羨林,季羨林希望她能寫一本《北大回憶》,那段歲月對北大和整個社會都很重要。當時張曼菱沒有直接答應,寫一本書是需要感情的,她的感情還沒到,便不能寫好。不想第二年的時候,季羨林給她寄了一封信,裡面只有一張紙,兩遍「北大回憶」。張曼菱一下子被打動,感情來了,便什麼都攔不住雷厲風行的她了。

那個年代的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那個年代的很多文人,自成風骨難筆拓,那個年代的學子們,有著獨立的思想,張曼菱經常會思考中國的教育到底在什麼時候轉了彎,也一遍遍地對現實失望了。她在書中說:「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以及尊嚴高於一切,」

一本《北大回憶》,讓她深深感覺到時代的不同,80年代,太多事情不確定,但每個人都帶有一種別樣的朝氣,眼睛熠熠生光。而現在,一切塵埃落定,不需要大學生們去抗議,去遊行,去展現愛國精神,他們有了大把自我時間,卻讓這個時代,變平庸了。[3]張曼菱於1978年秋考入北京大學,到1982年畢業,她與母校耳鬢廝磨的時光是4年。可是北大在她的心裡,早已相知。

在北京大演講,觀點犀利獨到,極具穿透力

21014年3月29日,張曼菱在北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觀點犀利獨到,極具穿透力。[4] 原本她只是想講些西南聯大的故事,卻被一雙雙小鹿般空洞迷茫的眼睛震撼,所以她改變了注意。

演講中,她說:你們坐在這裡,號稱是北大學子,然而,你們離當年的北大學子,西南聯大人有一種精神源頭的隔閡遠。所以,這些故事解決不了你們的實際問題。他們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覺醒的一代精英。而你們,雖然頭頂名校桂冠,卻只是「被動成長」和「成功壓抑」的產物。她不講故事,開始講自己的思想,這些思想並不系統,但是鮮活,現實,能夠觸動他們,能夠觸動社會。

你們坐在這裡,你們考入了北大,但我並不認為,你們就是天之驕子,就是精英。說實話,我認為,你們能夠考入北大的那種因素,那個分數,其實並不是那麼光榮,那麼有力量,那麼有積極意義的。相反,它是一種消極的標誌。並不是你們真的比你們的同學優越,聰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你們才坐在這裡。你們比你們的同學更能夠接受壓抑,配合壓抑,與壓抑你們的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服從,壓抑了你們青春的個性,是這種對壓抑的服從,使你們通過了考試機器,使你們得了高分,進了北大。我稱之為「壓抑的勝利」。你們贏了嗎?

你們這些高分的寵兒,比起你們那些沒有考上北大的同學,你們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潑,少了遊戲,少了戀愛,少了美麗,少了俏皮,少了青春,少了分數外的許多最寶貴的東西。你們會把這種壓抑當作是成功的必要,當作是人生正面的經驗,誤以為就這樣被動地學習,生活,加大對自己的壓抑,就可以完成一個成功的人生。這是一個太大的謬誤。你們是過去消極考試的產物,如果不能夠迅速地調整自己,調動生命的真正活力,那麼一條路走下去,你們死定了!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的生活。西南聯大的學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而你們卻是。你們的樣子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樣子,更多的時候,你們不敢說「不」,更不敢說「我要」。所以,你們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嬌,而卻在大方向上完全服從的孩子。你們沒有真正自我的閱讀,你們不知道天下與歷史,你們知道的只是媒體和網絡上的浮淺信息。你們沒有個性,因為你們一生沒有選擇和經歷過真正的歷

主要成就=

  • 大陸改革開放後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女性
  • 出版隨筆集《北大才女》、《中國布衣》,風行大江南北;以深邃之筆墨記錄了兩代中國知識分子的高風亮節,是為中國「布衣文化」的旗幟之作。
  • 作為「西南聯大」的史料搶救者與研究者,其擔綱製作的歷史文獻片《西南聯大啓示錄》深得海內外聯大校友所認同,獲北大、清華、南開三校高度評價與認可,已榮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此片昭示與搶救了中國民族文化史上重要篇章,為中國高等教育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代表作品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獲《當代》文學獎,中篇小說《唱著來唱著去》獲《當代》炎黃文學獎,任總撰稿總編寫的歷史文獻片《西南聯大啓示錄》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作品入選獎,獲莊重文文學獎。

基本著作

  • 著有長篇小說《濤聲入夢》、《天涯麗人》。
  • 小說集《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 散文集《曼菱閒話》、《中國布衣》、《北大才女》。
  • 評論集《張曼菱評「紅樓夢」》[5]《西南聯大行思錄》,電視劇劇本《知青行——重歸德宏州》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