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

作品名稱:《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

創作年代:盛唐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李白是唐代偉大詩人,也是我國詩歌史上乃至世界詩歌史上少見的天才。他留下的千餘首詩歌和六十餘篇文章,在文學史上閃耀着奪目的光輝,1200 多年來震撼着廣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為人間少有的「謫仙詩人」,無與倫比的「一代詩豪」!

原文

譯文

往昔曾經為襄陽城外大堤的遊客,也曾經過上山公樓。

開窗是滿眼睛碧綠的山巒,拂鏡映入清清江水流。

我那時戴高冠佩雄劍,長揖不拜荊州韓朝宗。

曾經在此地與夫子你離別,今日思念舊遊又看你來了。

你依然是朱顏未老,我卻白髮先秋。

歲月流逝,壯志蹉跎,功名卻如浮雲,難以掌握。

歸心急迫,遠夢悠結,落日時光,引發春愁。

羊叔子感嘆人生苦短,歲月功名難留,至今讓我思索,如何不墮淚在峴山山頭。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是唐代偉大詩人,也是我國詩歌史上乃至世界詩歌史上少見的天才。他留下的千餘首詩歌和六十餘篇文章,在文學史上閃耀着奪目的光輝,1200 多年來震撼着廣大人民的心魄。他不愧為人間少有的「謫仙詩人」,無與倫比的「一代詩豪」!


李白的詩,不但多方面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而且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經驗,他繼承、發展了屈原、莊周以來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並融會前人的許多藝術手法,把古代詩歌藝術和散文藝術推向新的高峰,形成了他特有的雄奇、奔放、飄逸的風格。[2]


參考資料

  1. 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 , 詩詞名句網,
  2. 清平樂·禁闈秋夜(清平樂其二), 李白詩歌網,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