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拉維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快帆)
前往: 導覽搜尋

卡拉維爾(Sud Aviation SE 210 Caravelle)是法國南方飛機公司開發和製造的雙發動機噴氣式客機,載客量為80-130人,航程為 1,650至3,400千米,為世界上第一款專為中短程航線市場開發的噴氣式客機。「Caravelle」在法語中為小帆船之意,一般音譯為「卡拉維爾」,有時亦譯作「快帆」[1]

卡拉維爾客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將發動機置於機身尾部的噴氣式客機,這與在當時是一種創新性的設計。這種設計之後被眾多中小型客機所採用,如DC-9、MD-80系列等。

卡拉維爾客機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由國營東南飛機製造公司(Société Nationale de Constructions Aéronautiques du Sud Est,SNCASE)開始研製,並於1955年5月27日首飛成功。首個使用卡拉維爾客機的航空公司是法國航空,於1959年5月6日投入服務。

卡拉維爾客機各種型號共生產了282架,儘管有20架被售予美國聯合航空,但其仍主要被應用於歐洲和非洲。1980年代後,隨着航空客流的增加和新型客機的出現,卡拉維爾客機開始逐步退出歐洲航空市場,並被轉售給非洲或南美洲的航空公司。民主剛果的Waltair是最後使用卡拉維爾客機進行商業運營的航空公司,已於2005年停運。

起源

1951年10月26日,法國民航局(SGACC)發布了研製中短程客機的規格方案。根據該規格的要求,新客機需能夠運載55-65名乘客與1噸貨物飛行2,000千米,並達到600千米/時的巡航速度。同時,新客機需能夠在短於1,800米的跑道上起飛,降落距離不超過1,125米。發動機型號與數量則並未明確。其實,早於1946年起,一些法國的航空製造企業已開始研製此類型的客機,但這些公司的財力均不足以獨立完成後續的開發和生產工作。該方案發布後,法國各航空製造商反響熱烈,最後共提交了20份不同的設計方案。這些方案中,絕大多數都是完全採用渦噴發動機[2]推進,也有個別方案提出渦噴發動機與渦槳發動機結合的推進方式。

1952年3月28日,法國民航局最終選出3個候選方案,包括Hurel-Dubois設計的HD-45、SNCASO設計的S.O.60、以及SNCASE設計的X-210。最初SNCASE的X-210方案為三發動機設計,因此時發動機提供商羅爾斯·羅伊斯已開發出推力更大的新型羅爾斯·羅伊斯Avon發動機,使得該方案中的第三個發動機並不必要。因此,民航局要求SNCASE將X-210方案按雙發動機進行重新設計。在重新設計的過程中,SNCASE決定仍將發動機置於尾部機身。後來證明,該布局比起其他方案將發動機置於翼下的設計,顯著地降低了機艙內的噪音。1952年7月,SNCASE將按雙發標準進行改良設計的X-210方案提交給法國民航局。

視頻

卡拉維爾 相關視頻

為什麼噴氣式飛機能超過音速,看看它的工作原理就知道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