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怨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怨言漢語詞語,拼音是:yuàn yán,注音:ㄩㄢˋ ㄧㄢˊ 釋義:埋怨話。 [1] 中文名 怨言 拼 音 yuàn yán 釋 義 埋怨話 出 處 《東周列國志》第六回 .

怨言
圖片來自百度


目錄

1 釋義.2 出處.3 例句.

釋義

表示忿恨或埋怨的話.

出處

《論語·憲問》.

例句

《論語·憲問》:「奪 伯氏 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宋書·劉湛傳》:「雖奉詔旨,頗有怨言。」宋 蘇軾 《上梅直講書》:「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三回:魏延心中不悅,口出怨言──孔明只做不知。 [2] 明 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後來頗覺厭煩,只是難好推託。及至送與,卻又爭多嚷寡。落後回了兩三遍,楊洪心中懷恨,口出怨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到後來大少爺死了,更是冷一頓,熱一頓,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時候,少奶奶卻從來沒過半句怨言。」巴金 《新生·五月十七日》:「在朋友們底仇視、破壞、攻擊等等底包圍中,他卻依舊這麼平靜地繼續做他底工作,並沒有一句怨言。」 [3]

怨言
圖片來自百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