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家燕的故事(上官建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我和家燕的故事》是中國當代作家上官建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和家燕的故事
有人說,燕子不入苦寒門。依我看,這話說得似乎有點偏頗。唐人劉禹錫詩云:「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入不入家門,它們看重的是這家人的人氣,人味,人品,人格等因素。它們並非嫌貧愛富攀高結貴之徒,只要這家尋常百姓值得信賴,就會在這裡安家落戶,孵養兒女。
驚蟄節氣剛過,天空飄灑起濛濛細雨。原野,村莊,樹林,河湖,全籠罩在濕漉漉的雨幕里。院子裡合歡樹枝幹上染了青綠色彩,枝頭綴着晶瑩的水珠,水珠旁邊錯落有致地排列着紫紅色的嫩芽,每顆嫩芽都裂開精巧的小嘴,向我確切地報告,春天來了。
農曆二月二十六是個天朗氣清的好日子,兩隻矯健的燕子在我家院子的上空飛來又飛去,最終落在合歡樹枝上。它們梳理羽毛,扭動着靈巧的腦袋左顧右盼,發出唧唧喳喳的鳴叫聲。我聽得出,那叫聲里飽含着從遙遠的南方奔波而來的疲憊。我看着,我聽着,衷心祝福他們櫛風沐雨穿雲破霧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到北方。
我輕輕地走到合歡樹下,仰望燕子那扁而短的喙,寬而厚實的翅膀,像張開口的剪刀似的尾巴,油黑髮亮的背羽,乳白色的胸肚。貨真價實的燕尾服,彰顯出一副紳士的模樣。我家的金毛二哈也一蹦一跳跑了過來,瞪着一雙狗眼看樹上的家燕。我說:「你是走獸,它們是飛禽,既然有緣相會,就應該成為和睦相處的好朋友。」二哈像是聽懂了我說的話,起身一跳,朝着高處的燕子親昵地叫了兩聲,意在邀它們下來玩耍。然而,燕子卻把二哈的盛情當成驢肝肺,只見它們雙爪彈枝,歘的一聲,雄飛雌從向遠處飛去,樹枝上彈落的幾滴水珠打在我臉上,涼爽爽的,頓生幾分愜意。
第二天,那兩隻家燕又回到我的院子裡,倏而飛到合歡樹上,倏而落在晾曬衣服的鐵絲上。並且在屋檐下、窗台旁、大門洞內上下翻飛,最後落在屋門口的台階上,朝着着屋內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倆燕子叫了一陣飛走了,不一會兒,竟招來了五六隻燕子一起叫。噢,我心想這是在考察我們這家人能否耐得噪音。我和家人並不煩惱,也沒有驅趕。我正伏案寫字,啾啾燕聲入耳,徒生雅趣。我放下筆,起身掀開門帘出屋的瞬間,那些被招來助威的燕子全飛走了。唯有那兩隻家燕趁我掀簾瞬間飛進屋內,繞着天花板從外間飛到臥室,從臥室飛到廚房,從廚房飛到我的書屋,一會兒飛到衣架上,一會兒飛到衣柜上,一會兒又落在電視機的邊緣,甚至把燕屎拋在案頭的稿紙上。二哈見狀,顯出一副怒不可遏的兇相,朝着燕子又吠又撲,仰着狗腦袋滿屋驅攆,潔白的仿瓷牆壁愣是印了許多狗爪梅花點。燕子受到驚嚇,在門窗的玻璃上慌忙碰撞,碰得玻璃咚咚響卻飛不出去。我趕緊大開房門,摘下門帘,從門口進出幾趟,兩隻家燕這才恍然大悟,疾速飛向屋外。
我琢磨,燕子以身試險,大抵是要印證房的主人是否心存善良,能不能容得下它倆不速之客。經過多次打交道試探,燕子決定在我的院裡築巢安家。
春暖花開,草木萌發的日子,一隻燕子銜了一根蘸了黃泥的柴棒飛了回來。它飛到大門洞內彩繪照壁的右上角,把那根泥棒用力往水泥牆面上貼粘,可能黃泥有點稀,未粘牢,柴棒掉下來。燕子並不灰心,一個俯衝,叨起柴棒重新飛去粘貼,這次粘住了,而且非常牢靠。它心滿意足地飛走,另一隻燕子也銜來泥棒,用尖尖的喙用力按捺,務使粘貼結實。連續多日,你來我往,辛苦築巢。蓋房築牆是農村莊稼人的大事,鄰里之間都興相互幫忙。為盡友鄰情誼,我找來幾枚5吋鋼釘,提來錘頭搬來梯子放在燕巢下,我踩梯爬上用錘頭將鋼釘楔進水泥牆內,又用麻繩和布條纏繞成一個小小的平台,以便燕子窩外歇息。很快,一座約三四寸高、口大底小,看上去比較規則結實的燕巢建成了。倆燕子沒有停歇,繼續在巢內鋪上一層軟綿綿的絨草。從此,它們有了一個躲風避雨,安身立命的家。
五月南風起,小麥復隴黃。芒種將至,天氣一天熱過一天。我們這個河邊小村周邊水多草多莊家多,清晨和傍晚蚊蠅成陣,那倆燕子大顯身手,滿院飛騰撲捉蚊蟲。這時候,我能聽見它們那骨質小喙咔嗒咔嗒捕捉蚊蟲時的響聲。消滅害蟲,燕子們義無反顧,我向它們致謝。
收割小麥的日子,我注意到只有一隻體型較瘦且很健壯的燕子,單獨飛來飛去。它銜着一隻還在蠕動的青蟲,飛到窩邊撅起尾巴,頭往下一伸,將青蟲丟給窩裡的同伴就又飛去覓食。我多次留神觀察,原來母燕臥在巢穴中下蛋孵仔。母燕「坐月子」,公燕自然擔任伺候「婆姨」的職責,一趟趟地相贈食、水,一次次地忙碌奔波,那種相濡以沫、同舟共濟的關愛深情,讓我深深動容。為了能減輕公燕的勞動強度,我拿着網兜、洗臉盆和鐵鍬,走到河邊的沼澤地堵堰刮水撈小蝦,帶回家後,將那些活蹦亂跳的小蝦置於一個乾淨的菜盤中,放在燕窩下已搭好的平台上,只等公燕啄食。幾天後,盤中的小蝦全都不翼而飛。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從心眼裡高興。
幾天後,窩裡的母燕出現了。起初它站在窩邊往內深情張望,似乎對自己多天來的孵化工作很滿意。它將窩裡的廢物髒品一件一件地叨起丟在窩外,講究衛生也是燕子的天性。
又過了些日子,有5隻雛燕的小腦袋出現在燕窩邊沿,黝黑的小嘴周圍鑲着米黃色金邊,瞪着圓溜溜的眼睛,掃視着神奇的大千世界。燕子夫婦為哺育自己的兒女,可謂不遺餘力,嘔心瀝血。從早到晚冒着炎炎烈日銜回食物塞進兒女們大張着的嘴巴里,那種舐犢之情深與人類無異。村里人說:「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看到這種情景,凡是明事理的人都會憐惜那可些愛的燕子和所有的「三春鳥」。
雛燕羽毛日漸豐滿,嘴邊米黃色線條也已褪去,全換上了嶄新的灰黑色燕尾服。
燕子夫婦開始對孩子們進行飛翔技能訓練。它倆先是繞着窩巣慢慢飛,或上下或左右盤旋。有時繞大圈,有時繞小圈,聲聲鳴叫似在鼓勵孩子們大膽嘗試。有隻雛燕好像受到啟發,站在窩口伸伸腦袋,展展翅膀,猛然飛離巢穴,在門洞裡試飛,動作雖稚拙愚笨,卻不屈不撓,累了歇,攢足勁再飛。
其它雛燕受此鼓舞,也躍躍欲試。又有三隻雛燕飛出巢穴,在老燕的帶領下,在門洞裡練翅。那隻最小的雛燕也不再猶豫,學習同伴們振動雙翅朝前一躍,終因體力不支跌落在地。二哈奔了過來,毫不客氣地衝着落地的雛燕汪汪狂叫。燕子父母不顧一切箭一般地沖向二哈,在它的頭部、尾部猛撲猛啄。二哈顧了前顧不了後,在地上直打轉轉。見狀,我急忙上前制止了二哈的魯莽行為,捧起那隻不知所措的雛燕,朝上一拋,它居然飛出門洞。落在院子裡的合歡樹上,扯着嗓子呼朋引伴。這時,不知從什麼地方飛來五六隻燕子前來湊熱鬧,它們在燕窩旁、門洞裡、院子裡奮飛呼叫,熱鬧非凡。五月十九是個吉利的日子,雛燕出窩是燕子族群里的大事,它們的親友前來捧場賀喜呢。
不久,老燕雛燕全部遠走高飛了,院子裡安靜下來。孤零零的燕巢懸在牆角,盡顯寂寥。傍晚時分,七隻燕子全飛回來了,有的在窩裡歇息,有的站在窩沿四處張望。第二天,我發現當時給公燕盛小蝦的菜盤中,擺放着十三顆紫紅色的桑葚。我猜想,那是它們對我多日來友好相處的真誠回報。
接連幾天都有更多的桑葚、小葡萄出現在菜盤中。它們也深諳投桃報李的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