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刻板」生涯(趙文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的「刻板」生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的「刻板」生涯》中國當代作家趙文卿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的「刻板」生涯

上點年紀的教師,大都有過刻鋼板油印試卷的經歷。

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我經歷過近20年的「刻板」生涯。每每回憶起那段日子,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詞就是——刻骨銘心。

一塊鋼板、一支鐵筆,鋪開一張蠟紙。鋼板長30厘米、寬10厘米,講究點的嵌在一個精緻木框內;不講究的,乾脆「裸」用。鐵筆如同圓珠筆,一個鋼針嵌進塑料筆桿里。蠟紙是上了蠟的柔韌的紙,看上去像油紙,似透明似不透明。蠟紙鋪開,握緊筆桿,用力去刻。如果生手不得要領,像握一般鋼筆一樣「輕描淡寫」,往往會把蠟紙戳破或筆畫「旁逸斜出」,那整張蠟紙就廢了。所以,那時剛參加工作的老師,學會刻鋼板是必修的「功課」。不然,你印試卷、印資料不能總求別人吧?

在我們學校,我的「刻功」不能說是最好的,但起碼刻出的東西拿得出手、不丟人。這是我久經刻練的結果。我初學刻鋼板,如大多初學者一樣,刻一張基本廢一張。一筒蠟紙不久就用完了。再去討要,總遭總務主任奚落:你是刻蠟紙還是吃蠟紙?其實,刻鋼板並無什麼高深技巧,「唯手熟耳」。只要有一定的寫字功底,練得多了自然熟能生巧。

每當考試臨近的時候,也就是刻印試卷最頻繁的時候。搜集到一套好的試卷,或自己出的一套試題,就想着趕緊刻印出來發給學生,讓學生練習。那就連夜刻吧。孤燈下,桌子上,鐵筆與鋼板「親密交談」,發出「嗞嗞啦啦」的聲響。雖不美妙,但令人亢奮。刻了一張又一張,累了,抽根煙,或站起來甩甩胳膊腿。尤其冬夜,天寒地凍,手指不可屈伸,刻得久了,不知不覺右手就「刻」出凍瘡。紅腫紅腫,如透明的胡蘿蔔,腫塊下去,又奇癢無比。但功夫沒有白下,每當把印好的試捲髮到學生手裡的時候,心裡充滿了成就感。

刻一般的試卷、資料比較隨便,可以刻隨筆字,沒那麼多講究,只要學生能看得清就行。但刻相對正規的校報,就得一筆一畫,不能那麼隨便了。

我和學校另外一個老師曾主持創辦了一份油印校報——《冬青報》。既然名曰報紙,就得像模像樣。首先字體得工整,儘量接近印刷體。橫平豎直,來不得半點馬虎,儘量體現「方塊字」特徵。這更需要功夫。刻畢一張蠟紙,往往手肚子拿捏得生疼。甚至刻多了、久了,鐵筆桿將中指上關節處磨出繭子來。再者就是插圖、布局版面。插圖是比葫蘆畫瓢,找來報刊,照着上面的插圖模仿着刻上去。布局也很重要,哪篇文章放一版,哪些文章放末版,要疏密有致,還要兼顧美觀。所以,刻一份報紙不僅僅是刻,還要會畫、會編輯排版。我和另外一個老師輪流編輯、刻印。這樣也就有了對比。我們都不甘落後,暗自比比誰編輯、刻印的一期校報字更工整、版面更美觀,更受師生歡迎。在辦報、刻印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提高了能力,養成了良好的文字素養,成長為學校的語文教學骨幹。

其實,刻鋼板只是完成了上半部分工作,接下來就是油印了,也是相當辛苦、費事的。記得那時學校有一部手推油印機,忙時,還得排隊去印。油印既是個力氣活,也是個技術活。一張刻好的蠟紙張到網子上,調好油墨,油墨稠了,要倒上一些煤油稀釋稀釋。稀釋好了,拿滾筒在網子上慢慢推勻,先試印一二張,然後正式開印。印時,如果是一個人就要一邊推滾子,一邊掀紙張,慢且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推一人掀就快很多,省勁很多。蠟紙張到網子上是有講究的,熟手張得既平又緊,印出來清晰不說,印的份數還多;生手就不同了,張上的蠟紙歪歪斜斜、皺皺巴巴,印出的字跡模糊看不清,往往印幾十份就報廢了。油印也是個髒活。熟手還好些,生手一張蠟紙印下來,往往手上弄一手墨,臉上弄個「大花臉」。因為印時,不是蠟紙錯位了,就是滾筒掉了。錯位了,掉了,就得用手去收拾,一不小心油墨就會粘到手上、臉上。

後來有了手搖油印機,雖然印得快點,但仍擺脫不了油墨的「黏」。

到了20世紀末,鋼板蠟紙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打字蠟紙。那種打字蠟紙呈藍色,下面襯一張棉紙,原本是用鉛字來打印的特殊蠟紙。因手工鉛字打印機挑字、嵌字,排版慢,費事,我們乾脆就拿來用鐵筆或圓珠筆直接寫在上面。這種蠟紙不需要鋼板,一塊玻璃或較平整的桌面上即可書寫,使用起來方便很多。

不久,這種打字蠟紙也被淘汰了,有了電腦,有了打印機。打印機開始時是針式的,後來有了噴墨的、激光的。所需試卷、資料,往電腦里一輸,或下載或掃描下來,很快就可以印刷。印刷也方便多了,先是單個印刷機,後來是製版、印刷一體機。幾百份上千份試卷、資料,交給文印員,不大工夫,唰唰就「吐」了出來。而且清晰、整潔,手上、臉上不粘一點兒墨跡。

時代發展科技進步。先進的印刷技術結束了我近20年的「刻板」生涯。可惜的是我練就的一手「刻板」技術再無用武之地,慶幸的是我的手再不會因「刻板」而凍傷、臉再不因油印而被「抹黑」。[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