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戴震紀念館

中文名: 戴震紀念館

外文名: Dai Zhen Memorial Hall

地理位置: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老街90號

類 別: 社會科學類名人專題紀念館

門票價格: 免費

戴震紀念館,位於安徽黃山市屯溪區老街90號,隸屬於黃山市屯溪區文廣新局,是一座社會科學類名人專題紀念館。


1959年,在東原圖書館舊址設立戴東原紀念館籌備處。1982年,政府決定建立戴震紀念館。1986年5月9日,戴震紀念館正式開館。2003年4月8號,戴震紀念館新館址開館。


截至2019年末,戴震紀念館有800件/套,舉辦展覽5個,開展教育活動2次,參觀人數1萬人次。


戴震紀念館被評為國家級2A旅遊景區,該館也是安徽省和黃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是安徽省首個社會科學知識普及基地,也是屯溪區科普示範基地。[1]


目錄

歷史沿革

1957年,隆阜戴氏私立東原圖書館創辦人戴祖蔭、戴琴泉將其圖書館文物及館舍全部獻給國家。


1959年,在東原圖書館舊址設立戴東原紀念館籌備處,因歷史原因一直未能開館。


1982年,政府決定建立戴震紀念館,由屯溪文化局主管。


1986年5月9日,戴震紀念館正式開館。館舍占地面積100平方米,實用面積150平方米,內設陳列廳三間,書庫兩間,值班室辦公室各一間。


2003年4月8號,為了更好地宣傳戴震思想、弘揚徽州文化,屯溪區人民政府經過努力,訪得老街立新巷一棟民國初期的建築,整修之後作為戴震紀念館新館址。老街立新巷1號新館正式開館。館名由已故中國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周谷城題寫。


戴震紀念館占地面積42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戴震紀念館原址坐落在市郊隆阜正街118號,是一幢清代的民居建築,稱搖碧樓, 因其瀕臨橫江,樓影與碧水相映得名。1924年,梁啓超、胡適等在北京隆重舉辦紀念戴震誕辰二百周年活動,陶行知也着文推崇戴震。住在隆阜的戴震後裔,創辦了《隆阜戴氏私立東原圖書館》,這座建築物一直作為紀念場所而被保存下來。戴震紀念館地處環境優雅的小巷之中,建於清代晚期(距今有100多年)。磚木結構,粉牆黛瓦,古樸典雅,具有濃厚的徽派民居風格。正屋居中為堂屋,一脊兩堂,三開間,一樓設陳列展廳、二樓為古籍庫房。東邊附屬屋倚附正屋山牆建造,今為辦公用房。


展廳

戴震紀念館基本陳列有《戴震生平展》《戴震書房展》《戴震著作》《戴氏族譜展》及《研究戴震成果展》幾個部分組成。通過館藏物品、歷史文獻資料以及圖文並茂的圖片展示,再藉助講解員生動的解說,觀眾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戴震。重要展品有戴震生前用的書桌、戴震祖屋遺存的「古歡園」石碑、戴氏家祠遺存「戴震戶界」石及戴震著名著作較早版本《孟子字義疏證》《原善》等。


《戴震生平展》10幅生平畫,10個生動的故事,詳細地介紹了戴震生平的幾個重要歷史階段以及他求知治學的歷程。他從求學中成長到成長中的磨婪,無不在圖中展現的淋漓盡致。33歲時,受到族人迫害,隻身一人進京避難;在北京歙縣會館講學,一時名重京師,聞名大江南北:戴震與江永、戴震與紀昀、戴震與段玉裁、王念孫的故事等;紀昀等推薦入四庫館任纂修官,乾隆皇帝賜他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病中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哲學著作《孟子字義疏證》;55歲病死於任上。完整真實的反映了戴震一生。


《戴震書房》一張書桌、一把椅子、一張睡床、一排書櫃就是戴震的書房,這是戴震當年生活場景的真實再現。此書桌為戴震33歲前在隆阜三門裡故居學習使用,就在這張書桌上,他焚膏繼暑,日夜耕讀,在這兒寫下了《策算》《考工記圖注》《爾雅文字考》等名著。


《戴震著作展》戴震一生著述宏富,涉及的領域很廣泛,在語言學、古算學、天文學地理方志學等許多方面都有重大貢獻。展出的主要著作有《孟子字義疏證》《原善》《考工記圖注》《方言疏證》等一些較早版本的古籍書。除戴震的著作外,陳列室還展出了戴氏的篆、隸、行、草手稿影印件幾十件。先生的書法均古樸莊整,流水行雲。


《戴氏族譜展》戴氏為新安望族之一,隆阜戴氏源遠流長,據隆阜戴氏族譜記載,戴震,字東原,號稱東原先生,始祖居隆阜是在唐代末年(大約在930年左右)。屯溪的隆阜,即戴東原之故里。坐落在隆阜村三門裡的戴東原故居,戴震在着作中稱為「遊藝染」,早年 毀於兵火。現僅存故居遺址。


《戴學成果展》從戴震在世兩百多年來,一直有人不斷地評價、研究戴震的思想和學術。海內外眾多戴震專家學者熱心戴學研究,碩果纍纍。特別是19世紀80年代以後,學術研究領域對戴學研究掀起了一個新高潮。研究成果蔚為壯觀。這個展覽展出了國內外研究者研究戴學的專着、學刊。同時展出還有現為最完整最全面的一套《戴震全集》,囊括了戴震在天文,地理、數學、音韻、訓詁、考據等方面已經刊刻的和整理從未刊刻過的著作。它是戴震研究會、戴震紀念館在國內外戴學研究者的期盼中,歷時12年完成的「國家八五重點圖書」。


戴震紀念館藏品來源戴氏後裔捐贈、社會徵集。藏品類別有古籍圖書、戴震遺物、當代名人書畫題贈、徽式古家具等。


截至2019年末,戴震紀念館有800件/套。


重要藏品

戴震紀念館重要藏品有:


古代文獻圖書典籍有近萬冊,其中有戴震參與編纂的《四庫全書》,有清代編纂出版的大型類。書《古今圖書集成》,有刻印精 致的二十四史。戴震使用書桌一張、戴震故居遺址留存「古歡園」石碑、戴氏家祠遺存「戴震戶界」碑。等。


石刻「古歡園」是戴震隆阜祖屋的一方物體,祖屋在今隆阜小學內,太平天國期間,毀於兵火,從石刻年款「甲申」可推測,祖屋大概建於明末清初。


「戴震戶界」石在黃山學院西大門以北地段發現的,戴震父親曾建家祠一幢,作為族人集會議事場所,《隆阜戴氏私立東原圖書館紀念冊》刊有家祠照片一幀,可見在1924年時家祠還在,而今已毀,僅存此界石一方。


當代名人書畫題贈,如楚圖南題詞:「治學不為媚時語,獨尋真知啟後人」;北大已故教授王力的題詞全面概括評價了戴震的貢獻:「哲學兼科學,疇人擅九章;天文識盈縮,聲律辨陰陽;原善明經典,傳薪得段王;高山安可仰,徒此挹芬芳」。還有着名經濟學家千家駒教授、泰斗啟功的書法等等。


藏品保護

戴震紀念館對藏品保護方面採取了有效地措施,製做了樟木箱和樟木書櫃,使館藏古籍和名人字畫能夠得到有力貯藏;及時更換滅火器材,做好防火工作;在陳列展廳配置了監控設備,對藏品的防盜起到了適時的監察工作。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保護了藏品的安全。


戴震紀念館除日常免費開放外,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功能,以「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等重大節日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參觀學習,讓廣大群眾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學生,在心靈上受到強烈的震撼,在思想上得到有益的啟迪,在行動上看到有效的行為,真正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正確樹立青少年的人生觀、榮辱觀、歷史觀,增強青少年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除了做好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紀念館還充分發揮公益性文化結構的社會價值,通過提供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講座等形式,引導社區矯正對象、邢釋解教人員熱愛祖國,使他們重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紀念館不定期開展「走近戴震、了解戴震、學習戴震——戴震文化進校園」、戴震文化進社區等活動。


重要活動

1987年4月一1997年12月,戴震紀念館與黃山學院共同主持編纂整理和出版了國家八五重點圖書《戴震全集》(全六冊,葉光立主編 ,260萬字),1992年、1996年兩次作為清華大學優秀圖書參展國際圖書博覽會,這是戴學史上第一部搜集戴震着作最多,資料較全的標 點本戴氏著作總集。


2008年11月一2010年10月,戴震紀念館全程操作書稿的寫作和出版,胡槐植着述、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前清學者第一人戴震》(近17萬字,42篇章)在中國新華書店發行,這是第一部系統撰寫戴震的傳記文學作品。這部文學作品的出版以及在中國新華書店的發行,擴大了戴震的宣傳,凸顯了戴震紀念館的研究成果,標誌着戴震研究發展到新的階段。


2004年元月,戴震紀念館為隆重紀念戴震誕辰280周年,特約著名戴學專家中國人大張立文教授、中山大學李錦全教授、中央黨校王傑教 授、南京大學李開教授、江蘇省社科院胡發貴教授、上海空政大學華強教授以及戴震後裔撰文,並在戴震紀念館舉辦《戴震未刊著、手稿資料展》。


戴震紀念館先後成功舉辦了紀念戴東原逝世210周年學術座談會(1987年6月)、紀念戴東原誕辰265周年紀念會(1989年)、紀念戴東原 誕辰280周年學術座談會、紀念戴東原逝世230周年系列活動(2007年7月)、《紀念戴東原誕辰285周年特展》(2009年1月)。


1996年、1997年先後攝製了《一代宗師》《獨尋真知啟後人》。


2009年11月,澳門澳亞衛視「徽商人文之旅」專題節目攝製組在台灣歷史學家、文化評論家胡忠信教授的帶領之下,走進戴震紀念館進行專題拍攝。


為紀念戴震誕辰286周年,2010年1月戴震紀念館與黃山人民廣播電台聯合主辦「徽州大講壇」節目並進行了全程現場直播。


戴震紀念館先後接待了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亞歐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戴學專家洛登博士(1986年4月)、日本道協正義教授(1991年8月)、美國夏威夷大學國際戴學專家成中英教授(2001年5月)、中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和原安徽省委書記盧榮景(2005年)以及港、台戴學專家,接待了美、日、韓等國一些年輕學者對戴震故里的考察。


所獲榮譽

戴震紀念館是安徽省和黃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是安徽省首個社會科學知識普及基地,也是屯溪區科普示範基地、國家級2A旅遊景區。


相關人物

戴震是清著名思想家、經學家和哲學家戴震的故里。戴震(1723年-1777年),字東原,40歲中舉,51歲被召為《四庫全書》纂修官 。戴震一生研究領域甚廣,着作豐碩,尤在哲學、樸學上卓有成就,是「乾嘉學派」皖派中的代表人物。


戴震不僅以其如炬的思想啟迪後人,而且以其建造珠塘壩,制服山洪,造福鄉里的行動澤被後代。二百多年前,位於屯溪華山嶺和楊梅山之間的珠塘,年年梅雨季節,山洪暴發,不僅沖毀沿途農田水稻,而且水淹屯溪,百姓叫苦連天。當時,人們以為洪水為害是珠塘龜精作怪。正值青年的戴震,不信神怪,自告奮勇勘察洪災現場,提出了防洪抗洪方案。他和地方有識之士一道集資,在珠塘建築了一座石壩,高達10米,壩頂長43米,寬22米,蓄水約在百萬立方米。塘口用石塊造一個塘印(閘門),壩下辟有水溝,直通新安江。平時關閉閘門,以利養殖魚鴨和灌溉農田。遇到山洪肆虐,當即打開閘門放水,農田不再受澇,屯溪街也不再被淹。戴震一時名震鄉里。1965年,越南國家主席胡志明由董必武同志陪同來屯溪視察,聞知二百年前戴震用科學技術興修水利,為民造福,興奮地讚揚:「實在了不起」珠塘壩仍 然保留完好。這裡水深幽靜,山高坡陡,舟行其中,堪同巴水蜀水,因而古有「珠塘鷗雨」的勝景之譽。珠塘所在的華山嶺已闢為戴震公園,成為遊人垂釣、划船和休憩遊玩的好場所。園內有徽派建築、徽派盆景。動物園和戴震塑像等景。


機構設置

單位性質: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


經費來源:財政全額撥款。


人員編制、組成:在職職工8人,本科4人,大專4人,專業技術人員3人,其中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3人,主要為講解員和保安人員。


觀眾接待:年接待觀眾人10萬餘人次。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戴震紀念館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老街90號。


參考來源

  1. 戴震公園安慶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