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之學(喬顯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扁鵲之學》是中國當代作家喬顯德的散文。
作品欣賞
扁鵲之學
扁鵲之思。首先在於他的醫學思想。在治療方面,扁鵲能熟練運用綜合治療的方法。其中,從治療虢太子一例,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針刺法,還有熱熨法和服湯藥法等。綜合療法為扁鵲行醫時的主要治療措施。先秦時期,在臨證中,醫學尚未明確分科。儘管《周禮》中已有獸醫、食醫、疾醫和瘍醫之分,但這僅僅是在宮廷中的設置。獸醫、食醫、瘍醫分別管理牲畜疾病、宮廷飲食調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項。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證,都屬疾醫的範疇。扁鵲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齊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說明他是內科方面的能手。扁鵲還能根據當地的需要,隨俗為變地開展醫療活動。當他遊歷到秦國時(今陝西咸陽一帶),就專治小兒疾病;當他雲遊到邯鄲(當時為趙國都城)時,又主要診視婦科病證;而當他到雒陽(當時是周國的首都,今為河南洛陽)時,便主要從事老年人病證的治療,多醫治耳、眼等五官病證。據記載,扁鵲還精於外科手術,而且應用了藥物麻醉來進行手術。扁鵲在自己的醫療生涯中,不僅表現出高超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還表現出高尚的醫德。他謙虛謹慎,從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屍蹶證後,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稱讚他有起死回生之術,扁鵲卻實事求是地說:「這是患者並沒有死,我只不過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復他原來的狀態而已,並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其次,在於他的預防思想。扁鵲十分重視疾病的預防。從齊桓侯這個案例來看,他之所以多次勸說及早治療,就寓有防病於未然的思想。他認為對疾病只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在初起階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頗有感觸地指出:客觀存在的疾病種類很多,但醫生卻苦於治療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預防。
扁鵲之詩。並不是扁鵲所作,而是後代人謳歌扁鵲的詩歌。通過我精心搜集,現將下面幾首詩歌呈送給大家。馮善(知府)《謁鵲王廟》詩中,「新晴西上鵲峰巔,絕壁森森北斗連,台殿高低來畫星,笙簫縹緲入雲邊。風迥藥圃春光寂,雨過丹爐草色芊,安將當時醫國手,為療雕瘵錫長年。」元·不忽木《題九龍橋》詩中,「相彼山泉源本清,太平君子濯塵纓。泠泠似與遊人說,說盡今來古往情。」崔數仞《詠九龍橋石柏》詩中,「柏生山石石生柏,根入石山山作根。山石柏根同一體,石山不老柏常存。」魏大本《詩一首》詩中,「東皋來往熟,荒墓幾生愁,術自長桑君,名因野艾留。魂搖瀛海月,祭應楚江舟,何恨庸醫妒,明珠可暗投。」明·張元孝《碑詩(之一、二)》詩中,分別為「前朝廟貌枕山巔,金碧輝煌鼎煥年。臨澗古楊蟠黛色,當階瑤草帶蒼顏。技臻神品由天授,思入玄機奪化權。我有靈丹人不識,用時還解壽顛連。」和「壽域天開百丈閒,萬家工力極經營。遙連北極分丹栱,直削西山作畫屏。調劑當時真國手,追崇異代見民情。空庭鵲噪梧桐冷,靈藥滿山雲自橫。」元·不忽木《一勺神漿》詩中,「一勺神漿浩滿襟,天開明哲豈難諶,齊侯無幸菑殘速,虢子有緣惠澤深。磊磊山形千古仰,巍巍廟貌四方欽。惟王授我刳腸術,換盡人間巧偽心。」清·施彥士(邑令)《三月三西山鵲王廟會》詩中,「夙聞上池水,今謁鵲王神。榱桷千年寺,牲牢九縣人。是真風俗地,況值祓除辰。勝會年年事,何妨聽我民。」
扁鵲之死。扁鵲所處的年代,正是人才流動,人才輩出的時代,各國的競爭機制,形成了一個尊重人材,招納賢士的社會風尚。為增強實力,各國都在攏絡有用之材。秦國除重視治理國家的人才外,對醫生也很尊重。《莊子.列禦寇》載:「秦王有病,招醫,破費潰痤者得車一乘,所治癒下,而所得愈多。」給予醫生以極好的待遇,各國名醫紛紛到秦。扁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為秦人的。秦武王勇武好鬥,手下養了很多武士,有一次他去洛陽遊玩,見到大禹留下的九鼎,他問手下武士舉不舉得起來,有一武士勉強舉起,卻受了內傷。秦武王不服氣,不顧大臣勸阻執意舉鼎,結果鼎落下砸到他腳,閃住了腰,疼痛難忍。吃了太醫李醯(音西)的藥,也不見好轉,並且更加嚴重。有人將神醫扁鵲已來到秦國的事告訴了武王,武王傳令扁鵲入宮。扁鵲看了武王的神態,按了按他的脈搏,用力在他的腰間推拿了幾下,又讓武王自己活動幾下,武王立刻感覺好了許多。接着又給武王服了一劑湯藥,其病狀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鵲為太醫令。李醯知道後,擔心扁鵲日後超過他,便在武王面前極力阻撓,稱扁鵲不過是「草莽游醫」,武王半信半疑,但沒有打消重用扁鵲的念頭。李醯自知「不如扁鵲」,就決定除掉扁鵲這個心腹之患,派了兩個刺客,想刺殺扁鵲,卻被扁鵲的弟子發覺,暫時躲過一劫。扁鵲只得離開秦國,他們沿着驪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殺手扮成獵戶樣子,半路上劫殺了扁鵲。
扁鵲之說。不是扁鵲說什麼,而是扁鵲死後的有關歷史傳說。先說神應王由來。說到應國、應鄉、應侯、應王,這一點跟鷹城很真實有緣。只不過扁鵲神奇了一些,成為了神應王。這是因為扁鵲深得民心,在平民百姓心目中他死後無論如何都應該封侯拜相。大王、鵲王和藥王之稱謂不脛而走。但萬事民為先,民間的東西久而久之也得到了上層的認可。北宋仁宗時期,得了一種奇怪的病。他一不燒二不涼,看似體溫挺正常,可就是不能吃東西。太醫束手無策、無能為力。就在宋仁宗奄奄一息之時,卻於夢中見到了邢州的一座扁鵲廟,並示喻他求扁鵲。於是祭祀扁鵲。不久,宋仁宗的病就好了。宋仁宗在金鑾殿上封扁鵲為神應王,還命開國公李瑞愨在邢州為扁鵲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開國公李瑞愨就按照王宮模樣對扁鵲廟進行重建。廟宇選在扁鵲墓東邊,南邊是九龍山,北邊是鳳凰嶺,在九龍朝鳳交口處蓋了大殿——神應王殿。殿內正面端坐神醫扁鵲的彩色雕像,頭戴垂旒冠,身穿皂黃滾龍袍,手扶銀須,雙目放光。寶坐前雙鶴獻仙草,祭鼎內香煙繚繞。十二位弟子分列兩班,右邊是淑女、太子、子陽、子豹、子明、子游,左邊是佚妹、子儀、子同、子越、子術、子容。大殿後建有寢宮,那是神應王扁鵲睡覺休息的地方。殿前是獻殿,是人們上供祭典的場所。獻殿前是雄偉的山門。山門前有一塊平地,西邊是歷代皇帝,封疆大吏修建扁鵲廟的碑文和記載扁鵲一生豐功偉績的詩文碑刻。翻修一新的回生橋飛架在襄河上,回生橋南邊蓋有戲樓,北邊便是聞名的鐘樓了。鐘樓內有800斤重的生鐵鑄鐘,每逢祭日或有重要官員拜謁,鐘聲盤山繞嶺,可傳到四五十里的內邱縣城……
再說顏天翼修廟。和扁鵲一樣,太醫顏天翼是元朝一代名醫,內丘縣人。他從小刻苦鑽研扁鵲著的《八十一難經》,又跟忽必烈南征北戰,治療傷病員,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一代名醫,他多麼想像扁鵲那樣為天下老百姓治病啊!多麼想把家鄉的鵲王廟修好啊!於是就向忽必烈提出回故鄉到蓬山扁鵲廟主持廟務。一邊行醫,一邊修繕扁鵲廟。
忽必烈萬般不舍,臨走時,對顏天翼說:「你年事已高,跟着我南征北戰20多年,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啊!每年收的香火錢,你先顧家中的生活,有富餘的再來修廟。」
顏天翼領不顧年老多病,帶領一家老小剷除雜草,在廟內蓋起三間草房,安頓了一家老小。他決心用自己的醫術掙錢來修廟。於是顏家父子在邢台、邯鄲、大名、保定、河南安陽等地走州過縣為人們治病,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掙錢為修廟籌備錢財。頗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但天不假年,顏天翼臨終時對伯祿說:「我死後,你們不要把我的死奏明皇上。咱們顏家啥時修好了廟,啥時再回朝復命,你們要繼續修廟啊……」其妻張氏和兩個兒子忍着悲痛將顏太醫安葬在扁鵲墓旁邊,永以為伴。長子伯祿背起父親生前的藥葫蘆繼續行醫。張氏帶次子伯祥繼續主持廟務,收斂香火錢,購買物料。張氏夜裡陪伴伯祥攻讀醫術,讓伯祥子承父業。
顏家母子的義舉感動了鵲山人,更感動了前來朝拜的香客。鵲山人有錢的出錢,沒錢的義務幫工。那些天南海北來的香客,也紛紛送來豐厚的香火錢。顏家母子終日奔忙,帶領民工,請來工匠,修了大殿,修獻殿,修了獻殿,建山門,最後又築起了漢白玉結構的回生橋,使扁鵲廟群建築成為全國最大的扁鵲廟。廟群又蓋了八年,蓋成之時,年已七旬的張氏累死了。
伯祿、伯祥又守孝三年,才回朝復命。忽必烈把伯祿留在身邊作太醫,封伯祥為嘉議大夫上都留守兼開平府尹。伯祥向忽必烈講述了父母為修廟殉職的義舉,忽必烈聽了十分感動,立即命翰林院大學士、修國史的大臣王鄂撰寫重修扁鵲廟的碑文,對顏氏一家義舉進行勒石頌揚。王鄂連夜寫好碑文,天明就去請教宰相劉秉忠。這劉秉忠原是郭守敬的老師,邢州人,是一位賢相。劉秉忠看完王鄂的碑文,連稱「奇文!奇文!」並把這篇碑文,用楷書工工整整的書寫一遍,為了不在家鄉人面前顯露自己顯赫的官位,只署名為:「藏春居士劉秉忠書丹。」神醫扁鵲的豐功偉績傳了一代又一代。顏天翼舉家義修扁鵲廟的事跡也傳了一代又一代。
扁鵲之廟。其實,顏天翼舉家義修的扁鵲廟,原來是扁鵲被害後,虢太子千方百計把扁鵲的頭顱從秦國找回,葬在今邢台市內丘縣蓬山,並立廟祭祀,由此這個山村便更名為「神頭」。廟稱作扁鵲廟,又名鵲山廟、鵲王廟。相傳扁鵲是四月二十八日誕生的,人們在他的家鄉建造起「藥王廟」,專門供祠他。每年四月二十八日這天,大家都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同時,也祈求他保佑人們無病無痛、延年益壽。在扁鵲廟周圍還有許多扁鵲採藥、製藥、作手術的遺址,藥石、石炕、撈腸溝等地尚存。據《魏書·地形志》載:「中丘前漢屬常山,後漢,晉屬趙國,晉亂罷,太和二十一年,復有中丘城,伯陽城,鵲山祠」。太和即北魏孝文帝年號,二十一年即公元497年,中丘即今內丘縣。據《內丘縣誌》記載,「扁鵲廟漢唐有之,始建不詳。自漢至今,歷代均有修葺,現存為元代建築。」也就是顏天翼一家人的功德。清乾隆十五年《順德府志》記載:「鵲山廟者,祀扁鵲也」。
而同在河北,邢台扁鵲廟的祭祀活動,根據碑刻記載可以上溯至戰國時期,有悠久的歷史根源。後周顯德年(954一959年)間,安國軍節度使陳思讓重修鵲山祠時,碑刻已有王稱。於上文中宋仁宗遣使至廟求醫,病癒賜封扁鵲「神應」之號對應。歷代朝封累授予扁鵲。明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重修鵲山廟記》載:「迄今季春之月,有司歲以典禮從事,遠近士女執香幣奉牲醴,以致誠悃者爭先而趨。」清康熙五十八年(1720年)(重修鵲山后土諸殿碑記)亦載:「至今二千餘年,歷代褒封,太府歲祭王之……」。祭祀,朝拜扁鵲的人員層次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無所不有。除碑刻所記太府,有司歲以典禮祭祠外,朝廷亦派員到鵲山祠致祭。元中統元年(1260年),宣差太醫提點李國偵奉皇帝聖旨致祭五嶽四讀,敬謁鵲山神應王祠,且申報謝。元中統三年(1262年)皇闕門逸士訾洞春特奉皇帝聖旨降祭東海淵聖廣德王廟,敬謁致祭鵲山神應王之祠。元至元十七年(1281年),永寧王令旨,八班妃子懿旨,特差太醫王口善降香致祭鵲山神應王之祠,以申報謝。元至元二十三年(1287年),皇太子……致祭……鵲山神應王之祠。
扁鵲的頭埋在自己故鄉,身子埋在了陝西咸陽。今天西安市臨潼區扁鵲紀念館就是以扁鵲墓和中醫文化展示為主題的旅遊景點。它是在扁鵲墓原址上建立的,意在紀念春秋時期偉大的醫學家秦越人扁鵲,弘揚祖國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臨潼縣政府於1983年開始籌建扁鵲文管所。同年10月,臨潼縣人民政府公布扁鵲墓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墓冢進行維修。1984年,成立了「東周秦越人扁鵲墓文管所」。1991年更名臨潼縣扁鵲紀念館,1992年4月,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扁鵲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扁鵲紀念館原館占地13畝,建築面積310平方米,由神醫殿和扁鵲墓組成。扁鵲紀念館主要建築以南北為軸、東西為輔,神醫殿、扁鵲堂、杏林,由南至北,排列有序,東西配殿與主建築精妙局,相互襯托,渾然一體,構成了中醫藥的「中」字。在神醫殿前,聳立着一尊扁鵲的銅像,高約2.7米,重約1噸,是由西安美術學院陳啟南教授根據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的形象設計、雕塑的。扁鵲手持拐杖,腰懸藥壺,長須飄然,一副古代神醫的形象。
另外,山東濟南郊區鵲山西麓有扁鵲墓,墓前石碑署「春秋盧醫扁鵲墓」,並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樣。
作者簡介
喬顯德,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