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扶桑號戰列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扶桑號戰列艦(ふそう)是日本海軍扶桑級戰列艦1號艦。由日本獨自設計的第一艘超弩級戰艦。艦名由來:是根據日本海軍規定以古國名來命名的戰列艦。所謂的扶桑是以前中國對日本的稱呼,現在則被用來作為日本的美稱。本來的意義是,位於東方日出之國的神木。使用該艦名的有二代(初代是1879年竣工的鐵甲海防艦)[1]

戰艦簡介

"超弩級"戰艦的第一號

「扶桑號」是日本海軍最初建造的"超弩級"戰艦的第一號。所謂的弩級艦是指英國無畏級戰艦,它的火力大大的超越了當時的水準,當時一般的戰艦大多配備12英寸炮四門,而無畏級戰列艦則破天荒的裝用了十門12英寸主炮,分別裝在五個雙聯裝炮塔之上,依前一後二左右各一排列。之所以稱「弩級」是因為「無畏」的英文是「Dread nought」,那麼以日式英文來念就是「Do le do- no to」而取其第一個字而叫它"Do"級艦,如果用漢字來發音的話則可以用"弩"這個字,因為它也發「Do」的音。戰列艦的發展也就由弩級艦作為一個里程碑。「扶桑」號是日本海軍最早建造的超弩級戰艦第一形式的第一艦.在同時和民間造船廠一起建造巡洋戰艦(即戰列巡洋艦)時,海軍工廠開始着手建造這艘新型戰艦。

設計缺陷

「扶桑」號在竣工時,不管是排水量,兵裝,艦型都是世界最大,最強的戰列艦,連乘員也比巡洋戰艦"金剛"級多出約一百人,擁有一千三百五十一名的乘員.本艦裝用了14英寸炮共十二門,分別裝置在六個主炮塔之中。

其六個連裝主炮塔都裝在船身的中線,艦橋前面布置兩個炮塔,採取背負式,第三炮塔布置在艦橋後第一煙囪及第二煙囪之中,炮口向後(後來廢止第一煙囪,第三炮塔改成向前),第四炮塔布置在第二煙囪和後部艦橋之間,炮口向後。第五和第六炮塔則布置在後部艦橋之後,也採用背負式布置法。因為主炮數目高達十二門,所以「扶桑」號從外觀看起來就十分雄偉.為當時最重武裝的艦隻。但是其設計亦有所不足,鍋爐艙室與第3第4炮塔配置太接近的結果,就是在後來近代化改裝時增設鍋爐相當困難,為參加太平洋戰爭的日本戰艦中速度最慢.另外其占艦身全長一半的中彈高危區(彈藥庫等)為防禦上的弱點.第3第4炮塔不恰當的主炮塔配置,在齊射時其爆風會掃蕩整個艦體等多個問題。

首次改裝

和日本海軍的大型艦艇一樣,「扶桑」號也歷經數次的大改裝。首先是在大正十四年時,將艦橋由三腳檣改建成樓檣式,日本戰艦的特色之一就是都擁有雄偉高大的艦橋,本艦也不例外。之後在昭和五年(1930)四月開始了為期三年的大改裝。主要是防禦裝甲的加強,而主輪機的鍋爐數也由就是的二十四個趕換成艦本式(艦政本部式)的重油專燒鍋爐六個,所以廢止了以前緊貼着第一艦橋的第一煙囪。以前第一煙囪對低矮的艦橋主體建築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後來改建成樓檣式之後就不行了。樓檣式的上層建築由昔日只不過比第二炮塔高不了多少的艦橋主體沿着三腳檣向上延伸,如此一來"爬"道地一煙囪附近的艦橋就發生了一個問題:排煙口排出的濃煙往往會滲到艦橋里,讓艦橋頓時陷入一片烏煙瘴氣中。所以廢止了第一煙囪.整個外觀在改裝後看起來就像另一艘船一樣。

此外,主炮的最大仰角也由三十度增加到了四十三度。而且,第三炮塔被重新裝置,炮口轉向前方.第三炮塔的轉向能更加方便地安裝水上飛機彈射器,所以「扶桑」號就成為了一艘擁有向前及向後主炮塔各三個的一艘戰艦。然後,在第三炮塔之上架設了水上飛機用的彈射器,本艦在建造當初還沒有布置水上飛機的發射場所,但隨着時間的演進,只好 加裝彈射器,但是本艦是一艘滿載武裝的大戰艦,而且主炮塔數高達六個,不像金剛型或者是長門型只有四個,所以中線上根本就沒有地方放置彈射器,所以就只好架設在第三炮塔之上了。英國的納爾遜號,美國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也都曾將彈射器架設在炮塔之上。

二級戰艦

性能上的"二級戰艦"

之後,昭和九年開始了第二次改裝,為期一年多,主要是艦尾的延長工事,延長了大約八公尺左右。這時,「扶桑」號已成了一艘超過三萬四千噸的大型戰艦。但是,隨着歷史的演變,本艦的性能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已經過於舊式化,號稱日本海軍第一艘超弩級戰艦的「扶桑」號,在太平洋戰爭中成了一艘性能上的"二級戰艦"。

練習艦

少尉候補生練習艦

在太平洋戰爭後,「扶桑」號的第一次出擊是中途島海戰,配屬第二戰隊。當時隸屬于山本五十六大將親領的主力部隊中,和「大和」、「長門」、「陸奧」、「伊勢」、「日向」、「山城」並列洋上,埋伏在南雲中將的機動部隊之後。在中途島慘敗後,本艦就退居二線。「扶桑」號的速度最快不過25節,如果替航空母艦群護航的話將會拖累整個艦隊的行動。而且,海戰的時代就由巨艦大炮主義(日本人慣用的語法是大艦巨炮主義)進入了航空機至上的時代,像「扶桑」號這種落在時代之後的戰艦,既沒有長門號的火力,也沒有金剛號的高速,所以,堂堂的一艘超弩級戰艦降格成瀨戶內海的海軍兵學校的少尉候補生練習艦,就這樣停泊在瀨戶內海之中。

扶桑末日

隨着太平洋戰爭的戰局持續的惡化,所有二線級的戰艦也奉命進入戰場,在增加了新的電探(雷達的舊日式語法)及增設了一定數量的防空機槍之後,於昭和十九年(1944)二月進入了聯合艦隊在太平洋的泊地—特魯克島,成為聯合艦隊的附屬艦。

接下來參加了真正的實戰,萊特灣海戰.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二十二日,和僚艦「山城」號被編入第二艦隊第二戰隊第三夜戰部隊,隸屬於西村祥治將軍的麾下,投入了萊特灣海戰之中.十月二十五日,沖入了蘇里高海峽,計劃從南面進入萊特灣對美軍的登陸艦隊實施炮火打擊。但在那裡等着「扶桑」號的,是美國海軍的六艘戰列艦,和四艘重巡洋艦,「扶桑」號被魚雷命中後引起彈藥庫大爆炸,艦體斷開成二段沉沒,全員無一生還。

基本數據

建造所 吳海軍工廠

起工 明治四十五年三月十一日

竣工 大正四年十一月四日

排水量 29330噸(第一次改裝後32330噸)

全長:205.13m

艦寬:28.65m

航速:22.5節(第二次改裝後24.7節)

航續力:14節/8000海里

武器裝備:356mm(14英寸)45倍徑主炮十二門 152mm(6英寸)副炮16門 76mm(3英寸)高射炮4門 533mm魚雷發射管

近代化改裝:

昭和八年5月12日第一次改裝完成

昭和十年2月19日第二次改裝完成

排水量:34700噸

全長:212.75m

艦寬:33.08m

航速:24.7節

航續力:16節/11800海里

武器裝備:356mm45倍徑主炮十二門 152mm副炮14門 12.7c25mm機槍16挺

水上偵察機三架,飛機彈射器一台

戰沉:昭和19年(1944)10月25日

視頻

扶桑號戰列艦 相關視頻

【扶桑號戰列艦】:世界名艦,海上危樓,一戰就沉的「雞肋」日本扶桑號戰列艦
海軍傳奇系列: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從建造到沉沒全紀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