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挖野菜的日子(吳德明)

挖野菜的日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挖野菜的日子》中國當代作家吳德明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挖野菜的日子

小院種植了多樣蔬菜,但長勢並不喜人,野菜卻長得旺盛。望着這些熟悉的野菜,不禁想起了兒時挖野菜的日子……

那是「文革」的後期,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運動有所緩和。為了增收,莊戶人家紛紛搞起了小型養殖,飼養的牲畜主要有豬和兔。大人們忙於「農業學大寨」,於是,為牲畜挖野菜的任務就落在了我們半大孩子的身上。

夏天來臨,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各種野菜漸次生長起來。下午放學後,我把書包往家裡一撂,帶上柳編筐,約上三五個夥伴有說有笑地奔到田埂地頭,大家就手忙腳亂地挖起來。甜苣、苦苣、木根根、灰灰菜、車前前、燕兒衣、羊耳朵葉等,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嫩草,都是我們採挖的對象。由於家家戶戶都挖野菜,所以田埂地頭的野菜有時供不應求,我們才到莊稼地里挖,但大家都非常謹慎,專揀壟背走,生怕踩壞青苗。這時,最有趣的就是發現了麻雀窩,幾隻小麻雀靜靜地相互依偎着,我們好奇地欣賞說笑着,絕不傷害它們。有時鳥窩有幾顆鳥蛋,我們知道小鳥終究會孵化出來,也不會損壞鳥蛋。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們那種愛護小鳥純樸的行為,也算是保護自然生態吧!

挖野菜的夥伴們,自然有手快的。他們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挖滿滿一筐,然後幫助手慢的夥伴繼續挖,直至所有的人筐滿為止。這時,正是夕陽西下之時,落日餘暉照在我們的臉上、身上,像鍍了一層黃金。大家擦一把汗水,肩抗滿筐的野菜,像戰士繳獲戰利品一樣,高高興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直至今天,想起當時夥伴們互幫互助的情景,我仍然被感動着。

回到家裡,顧不上吃飯。去掉野菜中的雜物泥土,並按豬兔的吃食喜好將野菜分成兩類。供豬吃的野菜要煮熟,有時還要拌上從糧庫按指標買回的豬飼料,這樣豬吃了才上膘。而餵兔子省事,把野菜嫩草扔給它們就行。或許和我的生肖屬兔有關,我從小就喜歡兔子,黑兔油光發亮;青兔狡黠調皮;白兔活潑誘人,特別是那對圓圓的紅眼睛,覺得又好看又神奇。看着它們專注地吃着新鮮的野菜嫩草,愜意感油然而生。

挖回來的野菜除餵養牲畜外,甜苣、灰灰菜和木根根等,莊戶人們不時地也食用。人們把野菜和土豆絲一塊兒涼拌,或者把野菜和土豆切碎做莜麵囤囤和餃子。那時人們從集體分來的口糧不足,吃野菜完全是為了充飢。肉食除去過年外,平時吃不上一點。調料僅有麻油、鹽和醋,至於香油味精辣椒醬等現在經常食用的調料,那時的莊戶人恐怕都沒聽說過,更別說享用了!所以做出來的野菜食物孩子們實在難以下咽。可是不吃你就要挨餓,也只好硬着頭皮,勉強吃個半飽。那時決然想不到幾十年後的今天,人們吃膩了大魚大肉之後,都想吃純天然全調料的涼拌野菜!真是世事滄桑今非昔比啊!

時下的悠閒之人偶爾也挖野菜,是為了換個口味。兒時挖野菜卻是硬任務。試想:沒有足量的野菜,牲畜就長得慢,焉能保障一家人的柴米油鹽?那年月的莊戶人沒有掙錢的渠道,飼養的牲畜就是「銀行」。所以每天一筐野菜成了不成文的家規,星期日則要完成兩筐。後來我在離家二里的鄰村讀高小時,下午上學時就把筐帶上,放學的路上順便挖野菜,這樣既節省了時間,也減輕了勞累

挖野菜經常遭受日曬,有時還要挨餓,特別是返回的路上,滿滿一筐菜壓在肩上,腰酸肩痛。可是想到挨餓的牲畜;想到自己的學費書費;想到家裡缺錢時父母的眼神,似乎就有一種力量在我的身上流淌,這種無形的力量鼓舞着我堅持!再堅持!一直到我寄宿讀初中時,才不用每天挖野菜了!

挖野菜固然給我帶來了許多歡樂,但挖野菜的生活勞累;挖野菜的日子艱苦。然而正是這種艱苦勞累的生活給了我無價的財富:它磨練了我的意志,培養了我肯於吃苦的品質,使我在以後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中,都能迎難而上,克服人生路上的一次次艱難!

真想約上當年的小夥伴,再到田間滿滿地挖一筐野菜!

[1]

作者簡介

吳德明,男,1963年7月出生,中學高級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