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摩洛哥牆摩洛哥西撒哈拉土地上建立的一系列隔離牆,主要由砂石堆築,總長約2,700千米(1,700英里),分隔了摩洛哥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區和波利薩里奧陣線控制下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1]

根據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MINURSO)與聯合國難民署提供的地圖,部分圍牆延伸到了國際承認的毛里塔尼亞領土境內。

抗議者在西撒哈拉護堤前舉着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旗幟(2011年)

目錄

結構

圍牆綿延於西撒哈拉荒無人煙的荒漠中,以沙子與石頭築成,高約3米。周圍布有沙坑、圍欄和地雷。牆體附近的地雷區可能是世界上最長的連續地雷帶。摩洛哥控制區的一邊,每隔一段距離建有兵營、碉堡機場,有雷達監控牆外的動向。

後果

工事完成後,摩洛哥有效的控制了圍牆以西的區域,稱之為國家的「南方省區」。波利薩里奧陣線建立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控制了圍牆以東,稱之為「自由地帶」,但絕大多數地方氣候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負責隔離衝突雙方,並監督停火的執行。

建造

從1980年起,隨着控制區的推進,摩洛哥一共建了6道圍牆,分別是:

  • 第一道牆(1980年8月 - 1982年6月)將「有價值的三角地帶」圍在牆內,包括阿尤恩[2]斯馬拉城和Bou Craa的磷酸鹽礦。長約500km。
  • 第二道牆(1983年12月 - 1984年1月)圍住了Amgala綠洲地帶。長約300km。
  • 第三道牆(1984年4月 - 1984年5月)將西撒哈拉北部的城鎮Jdiriya和Haouza圍在牆內。長約320km。
  • 第四道牆(1984年12月 - 1985年1月)將西撒哈拉東北的城鎮Mahbes和Farciya圍在牆內。長約380km。
  • 第五道牆(1985年5月至9月)將Guelta Zemmur,Bir Anzarane和達克拉圍在牆內。長約670km。
  • 第六道牆(1987年2月至4月)將西撒哈拉南部的城鎮Auserd,Tichla和Bir Ganduz圍在牆內。長約550km。

視頻

摩洛哥牆 相關視頻

KTM 冒險系列摩洛哥拍攝花絮
走進摩洛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