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鄉的高度(林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故鄉的高度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故鄉的高度》中國當代作家林筱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故鄉的高度

離開故鄉多年,夢裡的故鄉依然是兒時的模樣。可是,一旦回到故鄉,看到面目迥然,已找不到兒時的感覺。

我家後面是延綿不斷的山脈。山上長着松樹和雜木,鬱鬱蔥蔥。地面覆蓋着各種植被,生意盎然。雖然不能說走遍了故鄉的山山水水,但大部分的山還是留下我的足跡。山上有無窮的情趣,那是我們的樂園。采蘑菇,摘野果,到山沖里放牛,種田,都是農家子弟的必修課。

靠山吃山,這是祖輩留下的遺訓。兒時最難忘的莫過於挖掘松樹的根蔸,老家稱挖柴頭。松樹砍伐之後,我和小夥伴們就扛着鋤頭和斧子上山。先用鋤頭把樹頭四周的泥土挖開,接着用斧頭砍斷主根和側根,然後將柴頭挑回家,劈開曬乾。每逢圩日,大夥就挑到鎮裡賣,鎮裡的人用來燒火做飯,當時還沒有煤氣。我當時年紀小,力氣也有限,最多也就挑五十斤左右。從家到圩鎮約莫五六公里,路上,我們總是走走停停,歇歇腳,才又繼續趕路。

到了集圩,賣柴的人多,而買柴的人很少。來一個人詢問就如同遇到救星,眼巴巴看着他,也不懂得討價還價,只要能賣出去就開心得不得了。好不容易賣出去,換回了幾毛錢,也不交給母親,自己就花掉了,在鎮裡吃點河粉,喝點薄荷水等。那時候窮,家裡吃不上河粉、麵條之類的東西,只有逢年過節時,才有可能吃到米粉,那是難得的美食了。

那時候,我總覺得山很高,很陡峭。大山與我,仿佛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在山腳下,覺得自己極其渺小。登上了山頂,極目遠眺,豁然開朗,雖然沒有讀過杜甫的《望岳》,但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氣概和意味還是有的。

後來考上大學,離開家鄉,到了省城,畢業後又分配在外地工作。儘管也時不時回家,但很少再到山裡去。多少年後,當我再度進山回訪時,感覺一下子異樣起來,從前巍峨的群山變得那麼低矮,形同丘陵。「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或許正應了這句話,去過泰山、衡山、華山、黃山、嵩山、峨眉山、廬山等名山之後,再回到故鄉時,家鄉的山那么小,不像是山了,確實讓我感到無盡的失落。

我希望家鄉的山,無論在眼裡,還是在心裡,永遠都是那麼高大偉岸,繁茂鮮活,它見證了我生命的起點,刻錄了我成長的足跡,也承載着祖輩對我的希望。一草一木、一石一徑,無不代表着故鄉的厚愛。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無法提升故鄉的山的高度,但我們可以助長其精神和品格

[1]

作者簡介

林筱,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