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斜果挖耳草,是狸藻科陸生小草本。假根少數,絲狀。匍匐枝絲狀,有稀疏的分支。葉器少數,基生成蓮座狀,散生於匍匐枝上,線性或狹倒卵狀,長0.3-2厘米,寬0.5-2毫米,頂端鈍形,有1脈,無毛,通常在開花前凋萎。捕蟲囊多數,生於匍匐枝和葉器上,寬卵球形,長約0.2毫米,側扁,有柄;口側生,上唇有一條不分枝的鑽形附屬物,下唇有成排頂生偏斜腺頭的齒狀突起。[1]

目錄

形態特徵

花序直立,長3-12厘米,中部以上有1-10朵疏離的花,無毛;花序梗絲狀,粗0.2-0.2毫米,有少數與苞片同形的鱗片;苞片基部着生,狹卵形,頂端急尖,長0.8-1毫米,小苞片與苞片相似;花梗直立,絲狀,長約1毫米。花萼2裂達基部,裂片幾乎相等,寬卵形,長1-2毫米,上唇頂端鈍形,下唇頂端微凹,脈不明顯,無毛。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長2.5-7毫米,無毛,下唇狹長圓形,明顯長於上方萼片,頂端微凹或者圓形,喉突隆起;距鑽形,伸直,頂端鈍形,通常明顯長於下唇並與其成銳角叉開。

雌蕊無毛,花絲線性,稍微彎曲,2藥室匯合。雌蕊無毛,子房卵球形,花柱粗短,柱頭下唇半圓形,上唇微小,正三角形。呼氣9-11月蒴果斜長卵形,長2毫米左右,果皮膜質透明,室背開裂。果期11-12月。種子少數,幾近球形,長0.2毫米,種皮無毛,有網狀突起,網格幾乎等徑。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低的濕地、潮濕石面或沼澤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江蘇、江西、福建、廣西。也分布在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日本、澳大利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