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斯圖爾特 (卑詩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斯圖爾特
圖片來自REDDIT

斯圖爾特英文Stewart)是一個位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北部波特蘭河上游的小鎮。[1]於2006年, 斯圖爾特的總人口為496人。[2]

歷史

居住在納斯河周邊的尼斯加人稱包括斯圖爾特在內的波特蘭河上游部份為夕卡-亞-浩運斯(尼斯加文:Skam-A-Kounst〕,意為「安全屋」或「堅固的房子」。這些尼斯加人給予這一帶這個命字,是因為納斯河上游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域,當海達人特林基特人攻擊他們時,尼斯加人便退守這一帶。另外,尼斯加人還會在特定季節中到這裡採摘漿果和狩獵鳥類。尼斯加人將波特蘭河上游視為他們的避難所,因此賦予它這個名字。[1][3]雖然如此,但是其實這一帶以至整個波特蘭原本是德內語支的艾錫索人(又稱夕卡-亞-浩運斯印第安人、吉斯亞威人)的居住地。於1856年至1857年期間,尼斯加人和海達人攻擊艾錫索人,最後導致整個族群滅絕。[4]

於1896年,隸屬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的船長D.D.蓋拉德(位於巴拿馬運河的人造河谷蓋拉德河谷便是以這個人命名)成為第一個到達這一帶的人。他探索了周邊區域後離去。兩年後,首批淘金者和移居者到達這一帶定居[5]。D. J.雷恩是這批移居者的其中一人。位於這一帶的其中一個小溪和一座山都是以雷恩命名。而於1902年,斯圖爾特兄弟來到這個小鎮。於1905年,小鎮第一個郵政局長兼為其中一個斯圖爾特兄弟的羅伯特·M·斯圖爾特以自己命名這個小鎮。[4]

開採黃金白銀占據了斯圖爾特早期經濟主導地位。而位於斯圖爾特附近的阿拉斯加小鎮海德,亦於1917至1918年期間因於鎮附近發現大量白銀儲量而開始發展起來。因此,海德成為了礦產的中轉站之一,而斯圖爾特則成為礦產的出口港。[6]這時候,波特蘭的礦產中心為距離斯圖爾特14km的普米爾。而位於斯圖爾特附近的礦場還有珍寶、英屬哥倫比亞白銀、赤崖和波特-愛達荷。[7]直至1903年,美國與加拿大都在爭奪包括斯圖爾特在內的阿拉斯加邊界地區

一戰前為斯圖爾特的極盛期,當時其人口遠超一萬人,並且是當地重鎮。但是在當地礦業衰退後,其人口不斷下降,並且其地位亦沒以往高。於2000年,其人口已 下跌至約700人。根據2006年的人口調查,其人口更加下跌至496人。而人口亦持續下降。[2]

位置

人們能經英屬哥倫比亞公路37A直通斯圖爾特。斯圖爾特的西面為海德,兩鎮僅僅相距3公里(2英里)公里。而小鎮以東61公里(38英里)則是梅西埃丁交界。再向東157公里(98英里),就是基特旺加。再向東174公里(108英里),則是迪斯湖。

氣候

斯圖爾特擁有一個海洋性氣候,並且位於溫帶雨林地區。其年均降雨量為1,842.8 mm(72.6英寸),並且大部份降雨皆源自下雪。斯圖爾特的年均溫度為6 °C(42.8 °F)。根據加拿大環境部資料,斯圖爾特是整個加拿大中最北的不凍港[8]

經濟

斯圖爾特的經濟得到了包括伐木,採礦和採礦勘探在內的各種行業的支持,並且註定將成為礦石和原木分銷的主要港口。斯圖爾特深海無冰港口可輕鬆快速地進入亞太市場,是魯珀特王子港和溫哥華的可行替代方案。較短的周轉時間以及私人存儲和裝載設施使Stewart成為了卑詩省北部的首選港口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