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常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2019新型冠狀病毒

中文名:2019新型冠狀病毒

外文名:2019-nCoV

命名時間:2020年1月12日

命名組織:世界衛生組織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因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發現,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等較嚴重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

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一大類病毒,已知會引起疾病,患者表現為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臨床症狀,例如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此次武漢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一種以前尚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60~140nm。其基因特徵與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顯區別。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達85%以上。

怎麼能滅活病毒?

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紫外線照射6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0.035%過氧乙酸、75%乙醇和500mg/L次氯酸鈉,作用2分鐘,即可滅活病毒的感染活性,但是核酸的完全破壞,需要延長時間至30分鐘。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什麼方式傳播?

根據目前的證據,可以確定新型冠狀病毒可以持續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目前已經確定的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傳播(打噴噴嚏、咳嗽等)和接觸傳播(用接觸過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

傳播途徑

(1)直接傳播: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氣體 近距離接觸直接吸入,可以導致感染;

(2)氣溶膠傳播: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3)接觸傳播: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污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有什麼症狀?

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有什麼症狀原圖鏈接 來自搜狐網圖片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一般症狀有:發熱、乏力、乾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甚至可無明顯發熱。嚴重症狀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礙。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除了以上發病症狀,還有可能發病症狀「不典型」,例如:

(1)僅以消化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噁心嘔吐、腹瀉等。

(2)以神經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

(3)以心血管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等。

(4)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

(5)僅有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如何區分流感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懷疑自己或身邊的人感染了病毒怎麼辦?

如果懷疑自己或身邊的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首先都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戴上口罩,與家人保持好距離,注意通風,注意個人衛生,到就近的定點救治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就診時主動告訴醫生接觸過哪些人,配合醫生開展調查。

何為可疑暴露者、疑似病例、確診病例?

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陽性的患者、野生動物、物品和環境且暴露時未採取有效防護的加工、售賣、搬運、配送或管理等人員。

疑似病例是指:發病前14天有武漢地區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發病前14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有聚集性發病或與新型冠狀病 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學相關。同時,符合以下臨床表現:

(1)發熱;

(2)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即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 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 液少見。

(3)發病早期自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 胞計數減少。

參考其他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潛伏期,結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相關信息和當前防控實際情況,將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定為 14 天,並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醫學觀察。

確診病例是指:符合疑似病例標準的基礎上,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或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可以確診。

何為密切接觸者?

密切接觸者指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陽性檢測者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採取有效防護者:

(1)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到密閉環境中探視患者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人員;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經調查評估後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陽性檢測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

(4)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其他與密切接觸者接觸的人員。[1]

普通民眾應如何防控?

(1)儘量減少外出活動: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區;建議疾病流行期間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儘量在家休息;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溫泉、影院、網吧、KTV、商場、車站、機場、碼頭、展覽館等。

(2)個人防護和手衛生:建議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場所、就醫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保持手衛生,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動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於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小毛巾遮擋口、鼻,沒有時用手肘衣服進行遮擋。

(3)健康監測與就醫:主動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額頭,如有發熱要為其測量體溫。若出現可疑症狀,應主動戴上口罩及時就近就醫。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疑症狀(包括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輕度納差、乏力、精神稍差、噁心嘔吐、腹瀉、頭痛、心慌、結膜炎、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應根據病情,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儘量避免乘坐地鐵、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場所。就診時應主動告訴醫生自己的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以及發病後接觸過什麼人,配合醫生開展相關調查。

(4)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居室勤開窗,經常通風;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沽,勤曬衣被;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桶內;注意營養,適度運動;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即野味);儘量避免前往售賣活體動物(禽類、海產品、野生動物等)的市場;家庭備置體溫計、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庭消毒用品等物資。

如何正確選擇和佩戴口罩?

正確選擇口罩致關重要,選擇有效的口罩才能得到有效的防護。紙質、棉布、海綿、活性碳口罩對於日常防護沒有太大的作用,建議選擇一次性醫用口罩、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

選擇了正確的口罩,進行正確的佩戴才能真正發揮口罩的作用。掛耳式醫用口罩使用方法如下:

(1)口罩顏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應該朝外,而且醫用口罩上還有鼻夾金屬條。

(2)正對臉部的應該是醫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顏色比較淺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帶有金屬條的部分應該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後,先將手洗乾淨,確定口罩是否正確之後,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

(4)最後一步,也是前面提到過的金屬條問題,將口罩佩戴完畢後,需要用雙手壓緊鼻樑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樑,然後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最好覆蓋住鼻子和嘴巴。

(5)居家隔離治療的和在家醫學隔離觀察者用過的口罩,先放入一個塑料袋,再用250~500毫克/升濃度的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將口罩表面噴濕,將塑料袋紮緊,隨生活垃圾丟掉;健康人戴的預防性口罩,需要包好丟進垃圾桶。

如何正確洗手?

正確的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進行手消毒,可以去除手部暫居菌,有效阻止疾病傳播。洗手或手消毒時,記住7步洗手法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每步重複5次,完成流動洗手要40~60秒,完成手消毒要20~30秒。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