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

日本著名茶人森下典子25年習茶日誌。詳述了細膩的茶道學習經歷和身心成長,與讀者親切的分享茶事器具使用、茶庭的布置、茶席的準備,茶人的修習等清雅的茶事美學。「沏茶時,重的東西要輕輕放下,輕的東西才重重放下。」茶每個人都在喝,但品茶的意境卻少有人達到,這本書,就是告訴我們怎樣從茶里喝出人生與幸福:「理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着做。茶道就是這樣。」「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聽手的感覺行事。」 本書名《日日是好日》,出自佛經《碧岩錄》。意指通過習茶的修行改變心境,即便遇上生命逆流,都能以平常心相待。

基本內容

書名:日日是好日:茶道帶來的十五種幸福

譯者:夏淑怡

出版社:印刷工業出版社

頁數:1239頁

開本:32

品牌:北京磨鐵

作者:森下典子

類型:烹飪美食與酒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語種:簡體中文

ISBN:9787514208641

內容簡介

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茶道修行日記,詳盡細緻的描述了茶道的美妙與禪意——行茶、分茶、碗泡、傳杯、清壺的茶事美學 分享茶道大家於茶道中感悟出的生命智慧:「理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着做。茶道就是這樣。」 「馬上做,不要思考。手自然知道,聽手的感覺行事。」 「不需思索,指尖自然就反射了內心的情緒,手隨心動。」

在日本流傳20多年,公認的「茶道心靈聖經」!李曙韻祝曉梅解致璋等茶道名家強烈推薦:「懂茶、惜茶之人不可能錯過的好書」!

停下來,飲一杯茶,喝出人生與幸福:迷茫時,飲一杯茶;心累時,飲一杯茶;痛苦時,飲一杯茶,沉浸在茶的清香中,心境已然不同!

作者簡介

森下典子,日本著名茶文化學者。1956年生於神奈川縣橫濱市,畢業於日本女子大學文學部國文科。二十歲開始學習茶道,至今仍悉心探索。著作包括《典奴溫度計》《典奴波斯灣冒險》、《典奴日本導覽》(文藝春秋)、《剛開始戀愛》、《感動典奴的故事》等 。

日本著名茶人森下典子25年習茶日誌。詳述了細膩的茶道學習經歷和身心成長,與讀者親切的分享茶事器具使用、茶庭的布置、茶席的準備,茶人的修習等清雅的茶事美學。

名人推薦

森下典子小姐的文筆優美親切,深情自然流露,有如多年不見的好友,對你細細敘說動人心弦的別後故事。

——茶人 解致璋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茶煙幾縷,黃鳥一聲…… 解致璋

推薦序二 空谷足音 祝曉梅

推薦序三 一本永不褪色的茶人日誌 李曙韻

前 言

序 章 所謂的茶人

第 一 章 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第 二 章 自然上手

第 三 章 集中精力於「當下」

第 四 章 觀有所感

第 五 章 目睹真品

第 六 章 品味季節

第 七 章 五感與自然相系

第 八 章 用心於當下

第 九 章 順其自然過日子

第 十 章 這樣就好

第十一章 人生必有別離

第十二章 傾聽內心深處

第十三章 雨天聽雨

第十四章 靜待成長

第十五章 放開眼界,活在當下

後 記

後記

本書所寫,不過是我這二十五年來學習茶道的部分體驗。由於有太多事情想表達,原稿寫得更為冗長,最後不得不刪節一半。

其實,還有更多難以用文章表達的思緒。那些思緒不斷擴大,無論如何奮筆疾書也始終跟不上。

外表看不見的內心世界,應如何表達才好呢?我不知因此而停滯發呆多少次。

總之,對於茶道的世界,我還像個不懂事的孩童。由我這麼不成熟的人寫一本有關茶道的書,想想真是太過輕率。不過,茶道就是這麼寬容,容許人的不完善。為了讓讀者能投入如此寬容深奧的茶道世界,寫了這本書。其中,若有不足之處,請不吝指教。

「日日是好日」這句話,出自中國佛書《碧岩錄》的禪語。

此外,書中出現的人物全部採用假名。

二十五年來,教導我快樂面對夏天的酷暑、冬天的嚴寒,讓我發現看似束縛的茶道中存在無限自由的老師,·在此深深表達無限感激之意。「老師,這就是我現在的茶道」,由衷奉上此書。

此外,還要感謝歷年來一起上課的茶友、寫這本書期間一直支持我的友人,以及勸我去學茶道的母親、表妹,謝謝你們。 最後,對於本書編輯飛鳥新社的島口典子小姐,也要表達心中多年來蒙受照顧的感謝之意。若沒有她的熱忱與努力不懈地催稿,我不可能完成此書。在此由衷說聲「謝謝」。

學習茶道第二十六年。

平成十四年(二○○二年)初春

森下典子

序言

茶煙幾縷,黃鳥一聲……

結廬松竹之間,閒雲封戶。

徒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階。

茶煙幾縷,春光滿眼,黃鳥一聲,此時可以詩,可以畫。

——明 陸紹珩

當接到碧員電話,知道《日日是好日》將再度出版時,內心真的十分高興。原來生活美學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已經甦醒了。

這本書深受我們身邊學習「台灣茶道」的朋友們喜愛,過去由於絕版了,只好以影印方式在眾人之間默默流傳。

森下典子小姐的文筆優美親切,深情自然流露,有如多年不見的好友,對你細細敘說動人心弦的別後故事。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從綠茶到紅茶,世界上所有的制茶方式都是中國人發明的。

無窮出清新,是中國茶葉寶貴的特質,源源不休止的蛻變來自古老文化的美學基因。從古至今,由於制茶的方法不斷沿革,飲茶的方式也就跟着相應調整變化;而對於茶香、茶味無窮盡的追尋,又反過來刺激制茶的方法不停地流變與創新。 中國歷史上三個品茶文化璀璨的時期——唐代、宋代、明代,所飲用的茶都是綠茶。煮茶法、點茶法、泡茶法,分別代表各個時期不同的時代風格與情感,我們現代所風行的泡茶法延續了晚明以後的泡法。烏龍茶這種繁複的製法在中國歷史上出現得很晚,不過最遲在清初已有文獻記載。清代,烏龍茶隨着福建閩南和廣東潮汕地區的移民傳入台灣。

自從公元七八〇年,唐代陸羽書寫《茶經》,把飲茶這事提升到「品茶」的境界——用欣賞品味的態度來飲茶,把它當成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一種鑑賞的藝術之後,雖然飲茶的形式有所變異,但由品茶意境延展而來的審美情趣,卻像條河流,一直在歷代的風雅人士心中迴蕩綿延,與詩書、繪畫、陶瓷、焚香、插花、彈琴等事,交織成一脈精微燦爛、儒雅閒適的生活美學,直到清代才開始逐漸衰微沒落。

公元一一九一年,南宋光宗時代,到中國參訪的榮西禪師把祥和的寺院點茶法和蒸青綠茶製法帶回日本,並以漢文寫成日本第一本茶書《吃茶養生記》,從此品茶的風潮隨着禪宗思想在日本傳播開來。雖然在現代中國,古代的飲茶方式已完全消失了,但日本卻把點茶法完整地保存在細膩而獨特的茶道文化之中,直到今天。

不論任何時代,茶香都是我們寄託情感的好地方,不論外在物質條件充裕或者不足,我們都可以在茶湯的美味中找到安慰。然而,伴隨着品茶情趣延展出來的生活美學,卻無法不跟着中國近代的動盪和戰亂而衰退。

十九世紀中葉以來,接連的戰爭與革命,品茶的藝術不但無從發展,而且被中國人遺忘了。直到近三十年,台灣由一個貧窮的島嶼轉變為富裕的地區,在富裕後趨於沉澱的社會中,又漸漸興起一股細緻的品茶時尚,為我們整體的生活情調帶來了明朗的氛圍。

誠如森下小姐所言,每年季節不停地循環,人生亦有季節的起伏,除此之外,還有更大的循環不斷重複上演。國家的興衰、文化的開合,是否也歸屬於自然的節奏、生生不息的循環呢?

我對於森下小姐敘說的茶道美學,一點兒也不感到隔閡,因為我們兩地的文化來自同一個源頭。

清香齋 解致璋[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