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春夢
圖片來自大眾網

春夢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寫夢前之思;後兩句寫思後之夢。此詩通過寫夢境,表達思念之深切、迫切,以夢境的恍惚寫感情的真切。詩中將一件小事經過藝術處理,深刻而真摯地表達出詩人內心所蘊藏的感情。

目錄

原文

岑參〔唐代〕

洞房昨夜春風起,故人尚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千里。

譯文

昨夜春風吹進了深邃的寢室,讓人驚覺已經是春天了,於是想起遠在湘江之濱的伊人。

不知不覺地沉沉入夢,在夢中只用了片刻工夫,就已經走完數千里的路程到達江南了。

賞析

  岑參集中,凡懷念朋友的詩篇,每每在題目中明言其人,如《宿華陰東郭客舍憶閻防》 《潼關使院懷王七季友》 《青山峽口泊舟懷狄侍御》等皆是。其實這也是古人寫詩的通例,不獨岑參如此。而此詩卻題作《春夢》 ,很是曖昧。根據詩題,根據詩中「洞房」「春風」「枕上」「春夢」等措辭以及全篇的風格來玩味,它的抒情主人公又似應為女性,是一首傳統的閨思詩。

  此詩寫法獨特。洞房忽起春風,極反常。然夢中春風,則合理。夢中千里尋人,可見思念之深切。所謂夜有所夢常因日有所思。因為是夢,所以能片時行盡千里。此所謂「反常合道」之巧思。

  詩的前兩句寫夢前之思。在深邃的洞房中,昨夜吹進了春風,可見春天已經悄悄地來到。春回大地,風入洞房,該是春色已滿人間了吧,可是深居內室的人,感到有些意外,仿佛春天是一下子出現了似的。季節的更換容易引起感情的波動,尤其當寒冷蕭索的冬天轉到晴和美麗的春天的時候。面對這美好的季節,想到在湘江之濱的美人,相距既遠,相會自難,所以更加思念了。

  詩的後兩句寫思後之夢。由於白天的懷想,所以夜眠洞房,因憶成夢。在枕上雖只片刻功夫,而在夢中卻已走完去到江南的數千里路程了。用「片時」,正是為了和「數千里」互相對襯。這兩句既寫出了夢中的迷離惝恍,也暗示出平日的密意深情。換句話說,是用時間的速度和空間的廣度,來顯示感情的強度和深度。宋晏幾道《蝶戀花》云:「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即從此詩化出。在醒時多年無法做到的事,在夢中片時就實現了,雖嫌迷離,終覺美好。很多人都有這種生活經驗,詩人在這裡對這種經驗給予了動人的再現。

簡析

  《春夢》是一首七言絕句。詩的前兩句寫夢前之思;後兩句寫思後之夢。此詩通過寫夢境,表達思念之深切、迫切,以夢境的恍惚寫感情的真切。詩中將一件小事經過藝術處理,深刻而真摯地表達出詩人內心所蘊藏的感情。全詩一改岑參平素奇峭豪放、金戈鐵馬、宏大氣魄令人震撼的邊塞詩風格,寫得淒婉迷離,一往情深,極盡思念之情。

岑參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後獲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曆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於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