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昭通記(黃文山)

​​ 昭通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昭通記》中國當代作家黃文山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昭通記

人稱雲南為「七彩雲南」,我看雲南像一朵盛開的映山紅。

映山紅「本是山頭物」,沒有牡丹富貴,沒有梅花孤傲,不如玫瑰那麼有脾氣,它開得沒心沒肺,質樸而又天真,沒有那麼些嬌氣和講究,就在山野里,無拘無束,一簇簇相依相偎,如姐妹家人抱着團。映山紅的雅名叫杜鵑,今年春天回到湖北,碰上當地的杜鵑花節。恰巧那段時間裡,正要準備動筆寫雲南,這本書名一直取不好,就跟端詳面前的映山紅一樣,我將雲南的地圖反覆琢磨了好多回,自己畫了一個地形圖,東邊是曲靖、紅河、羅平多依河;西邊是騰衝、瑞麗、高黎貢山;南邊是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從昆明往西北方向依次有楚雄、大理、麗江,以及巍峨的梅里雪山。雲南正如一朵盛開的映山紅,昭通是朝向東北角的那一瓣,頂端高高地翹起,長臥着雄偉的烏蒙山脈,奇峰峻岭四季蔥蘢,拱起了觀斗山、豆沙關。

雲南似一朵花兒,這一說來自我這個外鄉人的眼光,雲南朋友不見得會認可,在他們心目中,一定會有更多想象比這要恰當。然而在我看來,雲南質樸、可親,又是那麼奇妙、妖嬈,確實如盛開于山野的花兒,值得你一再地去賞。昭通,就是這樣一個去了多次依然令我久久回味的地方。

來昭通不能不到豆沙關,在這裡,能立刻感覺到從遠古到今天的峽谷之風。站在豆沙關隘口,只見百丈懸崖,滔滔關河被峽谷擠壓着奔流而下。豆沙關連通四川與雲南,兩壁千仞石岩,形成天然關隘,古隋朝時期修得巨大的石門,厚一尺二,所謂鎖滇扼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有鳥飛過,哪有人去得?據記載在唐代曾經一關就是幾十年,滇川之間只得繞行。

通往關隘的路狹窄難行,稱為「五尺道」,史料上解釋為「橫闊一步,斜亘30餘里,半壁架空,奇危虛險」,現在殘存遺蹟約有350米,一級級青石階上留有240多個深深的馬蹄印。五尺道始建於秦,由川入滇,是到緬甸、印度的古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溝通了川滇商貿文化往來。川滇兩地的馬幫長年累月載着布匹、鹽、大米、山貨、藥材、茶葉、銀、銅等物品,絡繹不絕地往返於五尺道上,馬蹄聲碎,喇叭聲咽,來自於中原、蜀地、夜郎、滇地的客商熱鬧了千百年。

有了豆沙關,不能沒有豆沙鎮,那裡的煙火勾引着客商們的魂。這鎮子位於昭通鹽津縣西南,鎮子附近有星星點點的村落,從名字便可知其古老:摩崖、石門、長勝、黑喜、石缸、萬古、銀廠,還有一處叫鹽井。可想而知,當年這一帶既出寶貴的鹽,還出更為寶貴的銀子,雲南朱提銀天下有名,歷代朝廷都將雲南作為提銀的天然銀行。五尺道上忙活的不光是民間客商,還有官家的馬幫。

[1]

作者簡介

黃文山,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