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月色撩人(王安憶創作中篇小說)

《月色撩人》是當代作家王安憶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雜誌《收穫》2008年第5期,首次出版於2009年3月。 該小說講述了一個來自異鄉的女孩提提在繁華都市上海與潘索、子貢、簡遲生、呼瑪麗等人遭遇的故事。作者以細膩舒緩的筆墨,將讀者帶進上海充滿欲望和未知的漩渦里,字裡行間里透露出對現代社會、兩個時代、城市、青春的探討與哲思。 [1]

目錄

內容簡介

提提是江南水鄉中走出來的女孩。她高三時便與老師相戀,後來又發展到墮胎。提提在上海讀完大專後不顧家裡反對,選擇留在上海工作。為了生存,她做過餐廳服務生、售樓小姐,在這座城市不停地奔波,過着粗鄙的生活,卻依然生命力蓬勃。提提在上海偶遇藝術家潘索,在一段無果的戀情之後被潘索轉託給了子貢。一番波折之後又被子貢介紹給功成名就的商人簡遲生,接着結識了簡遲生的舊情人呼瑪麗,並與之進行了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最後,提提在混亂的感情糾葛中抽離出來,以出走的方式終結這段糾結而複雜的男女關係。 [2]

人物介紹

提提:提提原名王艷,江蘇海門人,自小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不那麼合群。從初一時無疾而終的初戀到高三與老師發生戀情至墮胎,改名「蘇提」的她在親友眼中成了個無名的人。提提小小的身軀里藏着她不自知的野心,野心驅動她在上海讀完大專,本該返回家鄉,按照父母設定進入工廠,但她決意留在上海。她打算利用青春抓住男人,快速達到進城目的。遇到潘索,她意識到必須牢牢抓住他,然而她遭到拋棄,到了子貢身邊。經過子貢介紹,提提成為簡遲生的情人,但最終她離開了簡遲生。

潘索:陶普畫廊的主持者,帶有些許先鋒性質的藝術家。他對藝術的權威來自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對傳統的激烈反叛。他的主要任務是和各種畫商打交道、特別是向老外出售畫作,為投資老闆賺錢。提提與潘索有過一場戀愛,但很快就結束了。

子貢:子貢在大學學的是德語專業,後來又到德國漢堡留學,被外國人稱為「小靈耗子」。在國外的留學經歷使得他早於一般人認識城市的夜生活,回到上海後又為這夜生活所吸引,並陶醉其中。他有着絕美的外貌,出身不詳、年齡不詳、籍貫不明、情感世界捉摸不透。他是個都市的異數,似乎不食人間煙火。

簡遲生:他生長於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年輕時充滿着激情與力量,驕矜而不可一世。他與呼瑪麗都經歷過「文革」,年少時兩人也發生過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青春已然消逝,簡遲生老了,卻有着不服輸的心態,他希望通過結交年輕的女人們,幫自己與青春做鬥爭。昔日戀人呼瑪麗的衰老,使他最終放棄了她。

呼瑪麗:呼瑪麗與簡遲生共同經歷過年少時的激情歲月,但時間的流逝、容顏的老去、簡遲生的拋棄,使她成長為一個更成熟的女性。呼瑪麗雖從二十世紀走來,有着與提提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閱歷也比提提更加豐富,但她們都先後愛上了同個男人簡遲生。與簡遲生分手之後,她選擇了淡出這段感情,沒有糾纏,灑脫利落。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說《月色撩人》由一場夜宴引出有着複雜關係的男女主人公們,關注他們在求愛過程中自我的迷失與尋找。小說通過提提與簡遲生的愛情表達了新與舊的主題:新與舊相遇,註定不會結果。小說最後,提提選擇出走,而簡遲生保持着去歌廳聽歌的習慣。只因為歌廳里的歌手在簡遲生的眼裡,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提提。新人與舊人兩敗俱傷,彼此無法成為對方的歸宿。

同時,小說關注了時下女性的生存與命運。提提作為外鄉來滬的代表,是小說主人公,也是一個類型化的人物形象。小說反覆強調,如提提這樣在都市邊緣求生存的女孩比比皆是。這一代人成長於國家政治和社會時尚變化之時,物質主義的追求觀念特別明顯。她們粗鄙、堅韌,擁有頑強的生命活力。她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後現代的城市,上海也為她們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她們很快適應時代轉折中的巨變,很快融入上海這座城市,以自己的青春來迎合時代變化。

藝術特色

敘事結構

小說採取了花瓣形結構,每一部分出現的是兩個人的故事,如呼瑪麗和簡遲生的青春戀情,提提少女時期和老師的故事,提提和子貢的故事,提提和簡遲生的生活狀態。小說不再有單一主人公,雖然提提是亮點,但潘索、簡遲生、子貢、呼瑪麗平分秋色,都占據了相當篇幅,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經歷得到了介紹。

敘事角度

小說採用了中間化、中性化的敘事角度,作者為此特定塑造了一個人物子貢。這個中性人在作品中,有時就充當作者的代言人,對人物事件分析評論。作者想以一種跳出男女看世俗的方法,不偏不倚,較為客觀地展現、評論生活。子貢這個角色實際上充當了故事的針線,把幾個故事穿插成篇。同時,作者也試圖通過子貢的局外人身份,以旁觀者的身份讓讀者感受其理性,以故事人的身份讓讀者感受其真實。

城市文化

小說用了大半篇幅談論上海的現代藝術,因為藝術往往最能表達一個時代、地域的文化品性。小說中,王安憶對上海的現代藝術反映的上海文化,是以主人公提提在上海的經歷來表達的。提提初來上海,在陶普畫廊做小妹,陶普畫廊里全是形式主義和抽象主義的作品,白天來客稀少,到了晚上就是「藝術家」的天堂,聚集了一群「藝術家」,表演「最後的晚餐」之類的行為藝術。藝術家創作的題材和靈感並不在生活中尋找,也非沉思和個人激情,多半是某種形式元素、材質及風格的強調、放大和重複。這樣的藝術最容易被具體生活效仿,成為生活時尚。小說中這些描寫無疑透露了上海現代藝術在追求國際化的過程中,抽象藝術日趨商業化,並變成一種超級時尚的狀況。

作品評價

《北京青年報》羅皓菱:《月色撩人》中各色人等如若隨緣而遇的朋友,也許分離,卻在兜兜轉轉中重又相逢。作者用娓娓的敘述,向我們展示了一段年齡相差甚大的感情糾葛。而在文字背面,體現的是對兩個時代深刻的反思。 [8] 《成都晚報》:王安憶着眼於大量湧入這座城市的外來人口,深入這座城市的細枝末節,生動刻畫了成長在不同年代和地域的人們的都市生活。他們由於遷徙的緣故,在人生不同階段邂逅在相同的時間和空間裡,不論是來滬打工、經商或是流離。在這篇八萬多字的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王安憶對於藝術精妙的解讀,而她更是以一種看待藝術所持有的視角來創作小說本身,帶着略微戲謔的筆觸,描繪這幅不夜城耐不住寂寞時的圖景。 [3]

作者簡介

王安憶,1954年3月6日出生於江蘇南京,原籍福建同安,現居上海,中國當代著名女作家,文學家,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八十年代即已成名,其短篇小說《小鮑莊》被視為尋根派代表作。

1976年,發表散文處女作《向前進》。1986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69屆初中生》。1987年,調入上海市作家協會創作室從事專業創作。1996年,出版長篇小說《長恨歌》,後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5年1月,短篇小說《髮廊情話》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優秀短篇小說獎。2012年7月,長篇小說《天香》獲第四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首獎。 2013年9月,獲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2020年10月,發表長篇小說《一把刀,千個字》。[4]

參考資料

  1. 莫佳蓓.月色撩動誰的心——王安憶《月色撩人》作品簡析[J].大眾文藝
  2. 左秀秀.「撩人」的月色——談王安憶《月色撩人》中的情愛書寫[J].名作欣賞
  3. 中國作家網
  4. 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