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本體編輯器

圖片來自nlpir

本體編輯器,又稱為本體論編輯器或者本體管理環境,是指設計用於輔助本體之創建、編輯、保存或處理等操作的應用程序。

它們往往在眾多的本體語言之中選用其一來表達本體。不過,有些本體編輯器還可以採用其他本體語言進行導出。儘管人們大都習慣於稱此類工具為本體編輯器,而本體編輯器的功能實際上往往並不僅局限於本體的創建、編輯和保存。[1]

目錄

本體的生命周期

本體構建是本體生命周期的起始步驟,是本體應用的基礎。本體的構建需要有好的方法路線指導,以便在不同領域的本體構建中保持一致,從而保證本體的規模化、規範化建設。

提出了本體生命周期的概念,文獻介紹了本體從建立到進化的整個生命周期。本體的生命周期包括了本體的建立(creating)、組裝(populating)、有效性驗證(validating)、應用(deploying)、維持(maintaining)和進化(evolving)六個階段。

本體的建立是從現實世界將知識進行抽象化後而構建出本體的過程;本體的組裝是將本體和外在資源進行鏈接;如 Web 網頁的語義標註,就是將 Web 上的內容和本體建立聯繫的一個過程;本體的有效性驗證是對建立起來的本體進行概念上的一致性檢查,是對本體構建工作的一種檢驗和修補;本體的應用指的是將本體應用到具體系統使本體真正發揮作用的過程;本體的維持和進化則是指本體隨着環境的變化而自身進行修正的過程。

本體的建立是本體生命周期的起始階段,是本體能夠發揮其效用的基礎。因此,建立一個好的本體至關重要,而這一切,需要有好的方法論來指導。

規則

本體的構建多是面向特定領域,只有用好的方法路線指導,才能保證在不同領域本體的構建中保持一致,從而保證本體的規模化和規範建設。因此,關於本體構建方法的研究對於本體的具體構建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沒有一套標準的本體構建方法。

當前,建立本體大部分還是採用手工方式,建立本體還遠遠沒有成為一種工程性的活動,缺少大家都認同和遵循的開發方法,導致對本體的共享、重用和互操作還難以實現。但是隨着本體應用的展開和研究的深入,在實踐中產生了一些面向不同應用需求的構建本體方法,分析總結了 7 種構建本體的方法體系,包括 TOVE 法、METHONTOLOGY 法、骨架法、KACTUS 工程法、SENSUS 法、IDEF5 法和七步法。還提到了循環獲取法,並且在循環獲取法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基於螺旋模型的原型進化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