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可樂抗拆記

內容簡介

《李可樂抗拆記》是中國第一部以「暴力拆遷」和「抗拆遷」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是一部現實主義的釘子戶抗拆遷寶典。是一部描述「暴力拆遷」與「抗拆遷」的百科全書,各種拆遷和抗拆遷的手段,令人目不暇接。李承鵬為中國文學恢復了現實主義的傳統。 李承鵬寫這部小說緣起於2009年發生於成都的「唐福珍自焚案」。當時李承鵬曾經寫過一篇影響力巨大的博客文章表達憤怒,但他還是覺得,只有長篇小說的容量,才能讓他真正表達出對「暴力拆遷」和「抗拆遷」的全部思考。歷時一年,終於有了這部《李可樂抗拆記》。 由於無力購房而與女友瀕臨分手的李可樂,無意中聽到丁香街即將拆遷的內部消息,激發了他當「釘子戶」的想法。與夥伴們湊錢在丁香街買了一所待拆遷的油條房後,原想坐享漁翁之利的他,卻無可避免地跟丁香街居民命運相連。在目睹及親歷強拆、衝突、斷臂、自焚,及強制送往精神病院等慘烈事件後,脫胎換骨的李可樂和居民們一起走上了釘子戶的抗爭之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抗拆」事件…… 在一系列的荒誕,幽默,笑中帶淚的故事中,拆遷辦主任、房地產商、公交司機菜刀妹、詩人憤青、暴發戶、媽媽桑高姐,各色人物粉墨登場!尤其是公交司機菜刀妹,是這部小說中最令人喜愛的人物,她粗暴,惹急了拎刀砍人。但她漂亮,勇敢,正直,重情,講義氣。李承鵬在接受採訪時這麼提起菜刀妹:「如果我現在沒有女人,會去追菜刀妹,對她好,愛她,哄着她,不讓她生氣、受傷害,偶爾還會逗她拎着菜刀滿大街跟着我追殺。她的手腳總是冰涼,我會在每一個冬天為她捂手捂腳。」 李可樂周旋與他們中間,這個原本懦弱、世故、圓滑、愛占便宜的小人物,逐漸成為「抗拆遷」的核心。在這個過程中,他既目睹了暴力拆遷的罪惡和血腥,也意識到不能用暴力的方式來反抗,最終,他想出了一個無須暴力抗拆遷,也能達到阻止拆遷目的的錦囊妙計, 總結出一部看似荒誕,而又非常現實可行的釘子戶抗拆寶典。這一非暴力抗拆妙計是李承鵬在構思這一小說時想出來的,他在採訪一些著名釘子戶,說出這一想法時,釘子戶們無不叫絕。李承鵬說,也許這一方法隨着《李可樂抗拆記》一書的出版,會被推廣,從而減少很多暴力抗拆事件。 《李可樂抗拆記》的結尾既不是一個光明的尾巴,也不是一個悲涼的結局。有的人死了,更多的人受到永遠無法彌補的傷害,李可樂和菜刀妹在一場幾乎無望的鬥爭中找到了愛情,但這並不意味着,等待他們的一定是幸福。 

幽默、蔫壞、有點兒小純情的李可樂是這個時代的觀察家,他以一人之力對兩三年來的熱詞、流行文化、社會時政等熱點話題進行了盤點式的回顧,這種回顧零零散撒地穿插於小說人物的自白與對話過程中,讀完《李可樂抗拆記》,不知不覺間讀者也會完成一次自我審視,會重新思考自己與社會的關係。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這一點在李可樂身上尤為清晰,《李可樂抗拆記》記述的不只是他一個人的遭遇,而是在記錄當下多數中國人的心靈史片段。 在文本上,《李可樂抗拆記》不是痞子文學,雖然它有着王朔「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影子。不是黑色幽默,因為它與王小波的作品相比少了點深刻多了些尖銳。它對現實採取了「超現實」的關注方式,讓它也和網絡文學不沾邊。《李可樂抗拆記》的寫作是建立在集體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的,作者汪洋肆意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近乎張狂的想象力,在與冰冷的事實撞擊後,製造出一種誇張的閱讀效果,寫作者和讀者通過媒介的傳播,共同完成了一件行為藝術,即用最安全的方式擺出最強硬的抵抗姿態。所以,不妨把《李可樂抗拆記》當作一本有實用價值的筆記體小說。 前些年不斷有作家、評論家提出「回到文學現場」的概念,可這麼多年過去,中國的作家們要麼在找不到任何歷史背景的虛構作品裡醉生夢死,要麼在象牙塔里玩弄文字遊戲,一提到現實題材文學,我們想到的最多的還是那批老作家們在寫村里七大姑八大姨的那點事兒,現實題材成了鄉土題材的代名詞。作為前著名足球記者,在經過意見領袖這個跳板以及兩部長篇小說的歷練後,李承鵬進入了文學最應該到達的現場之一:暴力拆遷。

歷史淵源

2009年「唐福珍自焚案」是《李可樂抗拆記》的誕生源頭,在此書寫作發行之間,有關暴力拆遷致死的個例在全國各地不斷發生,媒體頻繁的報道已讓此類案例成為日常事件而失去了新聞的新鮮性,讀者每天接觸此類信息也日漸變得麻木,這個時候文學的介入不失為一種良好的發聲武器,小說成為劇場,小說人物走下紙頁就是現實中人,單單這一條就足夠震撼人心,在「圍觀改變中國」成為一種口號之後,我們寧願通過對小說的圍觀而非對血腥現實的圍觀獲得警醒,因為這是一種成本最低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方式。(來自於 韓浩月的評價)

《李可樂抗拆記》:中國第一部以拆遷為題材的文學作品!

《李可樂抗拆記》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學,終於有一位作家可以正視眼前發生的一切,挺身而出,為我們所生活的時代,為這個時代跋涉的人群,創作一部沉厚的文學。

李承鵬,曾經是中國最有名的記者,他有一顆凌厲的心,《李可樂抗拆記》亦有一顆凌厲峻烈的靈魂。

李承鵬,曾經是(現在仍然是)中國互聯網最有名的文字領袖,他有一杆辛辣的筆,《李可樂抗拆記》,以雜文風骨切入小說,使得中國當代小說重新變得精神抖擻,充滿勁量。

《李可樂抗拆記》是作為小說家的李承鵬個人里程碑式的作品。至此,李承鵬終於樹立起融黑色幽默與社會現實於一體的,濃墨重彩、誇張詭異、辛辣峻烈的小說風格。

真正的黑色幽默風格的小說,中國文學中,似乎未曾有過,自李承鵬殺入文壇起,也許就真的有了。

真正敢如此大刀闊斧,痛快淋漓地刺入中國最當下的社會現實中去的小說,一直以來,亦為文壇稀缺品種,是不敢為?還是不能為?自李承鵬《李可樂抗拆記》,似乎也就有了!

作者簡介

李承鵬,著名雜文家、暢銷小說家,當代中國具有重要話語地位的公共意見表達者和思想者。著有雜文集《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小說《李可樂尋人記》(《尋人啟事》)、《李可樂抗拆記》、《你是我的敵人》以及《中國足球內幕》等作品。其代表作《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席捲大江南北,展示了其犀利的文筆、獨特的視角、人文的情懷。李承鵬認為:我寫作只是為了尊嚴,記憶的尊嚴,智力的尊嚴,生存的尊嚴,藝術的尊嚴 承鵬1968年9月生於新疆哈密,後遷居成都,曾在廣州工作,後長時間寓居北京。 平民的出身、大漠風光的畫面感和力度、川西平原的細膩、四處漂泊的經歷以及專業寫作的訓練讓他擁有獨樹一幟的文字風格,文章體現出的生動的畫面感、內在的韻律感、深刻的認識和思考方法,形成標誌性的李承鵬風格。 近十餘年來,他以雜文、長篇小說、散文聞世,成為中國大陸讀者最多的作家之一:截至2014年1月底,個人博客累計閱讀流量超過3.2億次,個人微博粉絲超過743萬,而發表於2008年5月19日的一篇博文在五年半之後仍以超過3700000次的點擊保持着新浪博客單篇瀏覽紀錄。 寫作題材的多樣性,寫作體裁的豐富性,寫作風格的複雜性,讓

內容預覽

自從得了精神病,我的精神就好多了。 我一日三餐,作息固定,面色甚至出現紅潤。草長鶯飛,陽光大好,偶爾還可以在草坪上做些遊戲。這天院長在對面牆上畫了一道門,對我們說:打開這道 門,你們就可以回家了。室友們興奮不已,排成縱隊尖叫着沖向大門院長很失望,回頭見唯有我沒動,有些欣慰:你為什麼不跟他們一起? 我想了想,揚了揚手上的鑰匙:那些傻B,鑰匙在我這兒呢。 我才不會上當,表面看這是醫院一個經典測試節目,實則是個陷阱,在上釘維樂園,如果哪個指出這不是門而是畫了門的牆,立馬會被高大男護士一電棍 撂倒,碰得頭破血流也絕不退縮,才有可能走出高牆。所以我是裝的,在廁所里打掃衛生時曾偷聽到院長打電話:越正常的就越精神病,越精神病,才越正常。我深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