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抱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抱真(733年-794年7月2日 ),本姓安,字太玄,河西人。唐朝中期名將,開府儀同三司安修仁玄孫、司徒李抱玉從父弟。

簡介

李抱真沉着多謀,小心忠謹。李抱玉任澤潞節度使時,命他掌管軍中事務。歷任汾州別駕、殿中少監及澤州懷州刺史等職,他奉命主持昭義軍事務。李抱真挑選士卒,加以精心訓練,使昭義步軍聞名天下。建中元年(780年),李抱真正式擔任昭義節度使。次年,大破叛藩田悅,奪回洺州。"四鎮之亂"時,策反成德節度使王武俊,聯手擊敗幽州節度使朱滔。因功獲授檢校司空。

李抱真晚年安於享樂,又相信長生不老之說,最終在貞元十年(794年)因丹毒而死,年六十二。獲贈太保。

李抱真
李抱真5.png
出生 733年1月1日
河西
逝世 794年7月2日
國籍 中國 唐朝
別名 安抱真
職業 義陽郡王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安抱真(後被賜姓李)是武德年間的粟特族功臣安興貴的後代,世居河西之地。安抱真喜好騎射,為人小心忠謹,處事果斷。 據《劉賓客嘉話錄》記載,李抱真早年還頗受宰相杜鴻漸的賞識。[1]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范陽、平盧、河東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發動"安史之亂"。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五月,安抱真的兄長安重璋(即李抱玉)因恥於和安祿山同姓,便向朝廷請求改姓。朝廷感其忠義,賜國姓李。因此,安抱真全族都被改姓為李,他也因此改名李抱真。

李抱玉任澤潞節度使時,十分器重李抱真,命他掌管軍中事務。後經多次升遷,累官至汾州別駕。

智料叛軍

廣德元年(763年),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在汾州反叛,李抱真身陷叛軍之中,後逃回京師長安。唐代宗因僕固懷恩倚仗回紇,所率領的朔方軍又十分強大,非常擔心,召見李抱真問他們的情況,李抱真上奏說:"郭子儀(唐朝中興名將,長年擔任朔方節度使)長期統率朔方軍,兵將大多都很懷念他。僕固懷恩欺騙朔方軍,說'郭子儀被魚朝恩(唐肅宗、代宗時期權宦)殺死了'。現如恢復郭子儀的官職,就可以不戰而勝。"後來,僕固懷恩之子仆固暘被部下殺死、僕固懷恩逃走,這些事多應驗了李抱真的判斷,他也因此升任殿中少監。

節度昭義

永泰(765年-766年)初年,李抱真兼任御史中丞,並擔任陳鄭、澤潞兩節度的留後。 他乘到朝中謝恩的機會上奏說:"臣雖然無才,但現在百姓是勞累還是安逸,和刺史很有關係。希望朝廷能讓我試着掌管一州。" 代宗允諾,改授他為澤州刺史,兼任侍御史、澤潞節度副使及巡內五州都團練使。 兩年後,調任懷州刺史。不論在澤州或是懷州,李抱真都立有良好的政績。此後,因李抱玉身兼鳳翔節度使一職,負責鎮守西境。 代宗於是授李抱真為檢校秘書監兼侍御史、權知澤潞行軍司馬,充任澤潞節度等使留後,仍知潞州大都督府事。

李抱真認為山東地區將有變亂,澤潞定會遭到進攻。此地剛經戰亂,土地貧瘠、賦稅繁重,人民益加貧困,無法供養軍隊。李抱真於是登記每戶的男丁,三名中選一名。有才能、力氣的人,還能享受免除租稅、徭役的權利。李抱真發給他們弓箭,下令說:"農閒時,分班比賽射箭。年底時,我將召集你們進行比賽。"到年底,李抱真將兵士徵調起來,舉辦比賽,並按照成績給予獎懲。後又命他們照常練習。

經過三年的時間,李抱真徵調的兵士都善於射箭,他說:"軍隊可以作戰了。"於是召集轄區內各鄉的士兵,共有兩萬人。因此前的練兵少有花費,使得昭義軍的倉庫儲備較為充實。李抱真厲兵秣馬,成了制約山東的重要力量。 當時,全國都認為昭義軍的步兵"冠諸軍"。不久,昭義軍節度使李承昭上表稱疾,朝廷於是任命李抱真為磁、邢兵馬留後,暫時主持昭義事務, 加職散騎常侍。

大曆十二年(777年),李抱玉去世,李抱真仍任澤潞節度留後。 昭義軍與澤潞鎮遂合為一鎮,仍然號為昭義軍,下轄澤州、潞州、邢州、磁州、懷州及河陽三城。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二月,朝廷正式任命李抱真為昭義軍節度、支度、營田使及澤、潞、磁、邢觀察使(昭義軍節度使),併兼領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檢校工部尚書等職。他就職後,將昭義軍的治所遷至潞州[2]

屢立戰功

建中二年(781年),魏博節度使田悅率兵反叛,命部將康愔進軍邢州、部將楊朝光駐軍於邯鄲西北的盧家砦,猛攻昭義軍的邢州以及洺州的臨洺縣,以圖斷絕昭義軍糧道。德宗下詔命河東節度使馬燧和神策軍行營招討使李晟率軍援救。李抱真與李晟、馬燧自壺關東下,在盧家砦、雙岡先後擊敗魏博軍,殺死楊朝光,斬首五千餘級。後又在臨洺擊敗田悅,斬首一萬餘級,解除對臨洺和邢州的包圍,田悅退保洹水。 李抱真因功升任檢校兵部尚書。

建中三年(782年)正月,李抱真和馬燧在洹水(今河北魏縣西南)大敗田悅,斬首二萬餘級,俘獲叛軍三千餘人,田悅僅率數百名騎兵逃回魏州。李抱真等乘勝包圍魏州,在城外擊敗田悅,因功升任檢校右僕射。六月,幽州節度留後朱滔、成德大將王武俊聚兵叛亂,率軍援助田悅。李抱真等不敵,退保魏縣(今河北大名西南)。

當初,李抱真想要殺懷州刺史楊秫,楊秫逃奔馬燧。馬燧收留楊秫,並上奏稱其無罪,李抱真因此怨恨馬燧。等到共同討伐田悅時,兩人多次發生爭執,導致唐軍久無戰功。德宗多次派中使和解二人。等到成德大將王武俊進逼趙州時,李抱真分部下二千人戍邢州,馬燧大怒說:"叛賊未除,正該同心協力,不知為何分兵自守,難道讓我孤軍獨戰嗎!"於是打算率兵返回河東。李晟從中勸和,終使二人釋怨結好。當時洺州刺史田昂請歸降馬燧,馬燧上奏以洺州隸屬昭義軍,請盧玄卿(李抱真的親信)為刺史,以此結好於李抱真。朝廷准允。

此戰,李抱真率昭義軍奪回了自大曆十年(775年)時被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奪占的洺州全境。昭義軍自此領有澤、潞、邢、磁、洺五州之地(河陽三城、懷州與衛州在建中四年另建號河陽軍 )。

討伐四鎮

建中四年(783年)六月,李抱真派遣節度參謀賈林前往王武俊的軍營詐降。賈林見到王武俊後,說道:"我來此是奉詔規勸,不是來投降的。"王武俊聞言色變,進問詳情。賈林道:"天子深知您忠義為國,在您登壇稱王之時,您還對左右說:'我本就忠義,只是天子不察。'諸將也曾共同上表證明大夫(指王武俊)的忠義之志。天子覽表後動容,對我說:'先前處事有誤,追悔莫及。朋友間有錯尚可道歉,朕為四海之主,一點小事怎能耿耿於懷呢!'" 王武俊道:"我是個胡人,為將尚且懂得安撫百姓,況且是天子?怎麼會專以殺人來安定天下?如今山東叛軍造反,百姓盡皆暴屍荒野,即使戰勝了又讓誰來守衛呢?我很想歸順朝廷,但已與諸鎮結盟。我們胡人性直,不願做理虧的事。如果朝廷下旨赦諸鎮之罪,我便帶頭響應,諸鎮有不聽命的,我肯定會奉詔予以討伐。這樣一來,我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朋友,不過五十日,河朔便能平定。"'就讓賈林回復李抱真。李抱真與王武俊自此在暗中結交。

同年十月,"涇原兵變"爆發,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陝西乾縣),在京閒居的太尉朱泚被叛軍擁立為帝。馬燧等都回師勤王,李抱真也打算退回昭義軍。田悅打算與王武俊、朱滔一同襲擊李抱真。這時,賈林再次遊說王武俊道:"而今退兵,前面是糧食輜重,後面是精銳部隊,人心堅固,難以圖謀。就算戰勝,利益也歸魏博所有;一旦失敗,成德則大傷元氣。您為什麼不先收復易、定、滄、趙四州呢?"王武俊便背棄了與田悅的約定。

興元元年(784年)正月初一,德宗下罪己詔,並大赦天下。赦令下達後,四方人心大悅。田悅、王武俊、李納都去除王號,上表謝罪。 同月,李抱真被加授為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使相。其爵位由倪國公被進封至義陽郡王。

當時,朱滔率幽州軍及回紇兵五萬南進,與朱泚呼應。朱滔認為田悅違反約定,於是圍攻貝州(今河北清河)等地,並派大將馬寔威逼魏州。 李抱真本擬與王武俊一同援救田悅,但魏博內部發生兵變,田悅被其堂弟田緒殺死。李抱真等聞訊後,不敢進軍。

朱滔、馬寔等圍攻貝州、魏州等地已久,仍未將其攻陷。賈林於是再次勸說王武俊與李抱真合兵共救魏博,陳說道:"朱滔此次出兵,企圖先平定魏博,卻逢田悅被害,人心不安。只要十天不去救援,魏州、貝州必被攻下,朱滔的兵力就會增加數萬。張孝忠(義武軍節度使)見魏州、貝州被奪,必定向朱滔俯首稱臣。到時三鎮連成一氣,再加上回紇,您能倖免於難嗎?恆州失守,李抱真就會退保山西,河朔地區則盡歸朱滔。您現在與李抱真合兵救援魏博,擊敗朱滔易如反掌。到那時,關中震動,長安很快就能收復,天子也能重返京師,這可是最大的功勳。"王武俊欣然同意,但心中仍有猜疑。

李抱真
李抱真6.jpg

不久,王武俊屯兵於南宮東南,李抱真也率軍前來,兩軍相距十里。李抱真為消除雙方的猜忌,只帶幾名騎兵到王武俊軍營中。李抱真離開之前,門客都交相勸阻。李抱真派軍司馬盧玄卿掌軍,並吩咐說:"我今天的舉動,關係到國家的安危。我如果死了不能回來,管理軍隊聽從朝廷旨意,就靠你了;指揮軍隊、洗刷我的恥辱,也靠你了。"說完便前行。

王武俊的軍營戒備森嚴,李抱真對他說:"朱泚、李希烈僭越稱帝,朱滔圍攻貝州,他們都想騎在我們頭上。您既然不能和他們爭雄,難道願拋棄真命天子去臣屬叛賊嗎?何況陛下已經在奉天頒布了罪己詔,真可以說是夏禹、商湯一樣的明君啊。" 說到德宗外出避禍,他抱着王武俊哭了起來,淚水直流。王武俊也跟着哭泣,周圍的人也被感動。李抱真於是與王武俊約為兄弟,誓同滅賊。王武俊道:"十兄(李抱真家中排行第十)天下聞名,得蒙您的勸諭,讓我棄惡從善,免去死罪,享受王公的尊榮。如今又不因為我是個胡人,覺得與我結為兄弟是恥辱,真是讓我無以為報啊!朱滔所恃的,不過是回紇騎兵,十兄不必擔心。到時交戰,請十兄牽着馬看着我作戰。我一定為十兄擊敗他!" 宴罷,李抱真就在王武俊賬中睡下。王武俊更是感激,指着心口發誓:"我這條命就給十兄了。"於是兩軍連營而進,屯軍於貝州三十里外。

朱滔命馬寔等人帶領回紇軍前來挑戰。王武俊事先派兵馬使趙琳領五百騎兵在桑林(今河北廣宗東北)埋伏,李抱真則在後排列方陣。王武俊親率騎兵抵達回紇。兩軍交戰時,回紇穿陣而過。王武俊按兵不動,待回紇退出,便趁勢進逼。趙琳也命伏兵出擊,二人合力擊潰回紇軍。王武俊迅速追擊,使朱滔所部被騎軍衝散。李抱真此時又與王武俊合軍追擊,與朱滔所率三萬幽州軍再戰,朱滔大敗而逃,幽州軍被斬殺一萬餘人(一作斬首三萬級 )、逃散一萬餘人,朱滔僅與數千人堅守營壘。當夜,王武俊在幽州軍東北紮營,李抱真則紮營於西北。朱滔自知不敵,連夜焚燒糧草,逃回幽州。李抱真與王武俊則因大霧瀰漫而無法再行追擊,各自回鎮。幽州軍所丟棄的武器、甲冑堆積如山。此役,唐軍擒獲朱滔所任命的宰相朱良佑、李俊。 李抱真因功被加封為檢校司空,賜實封食邑五百戶。

貞元元年(785年),李抱真入京朝拜。十一月,德宗在南郊祭祀昊天上帝,李抱真與河中節度使渾瑊、山南西道節度使嚴震、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邠寧節度使韓游瑰、鄜坊節度使唐朝臣、奉誠軍節度使康日知等大將陪同祭祀。 在長安居住一段時間後,李抱真又回到了昭義軍。

貞元二年(786年)四月,叛亂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被部將陳仙奇毒死。朝廷論功,授李抱真的一位後代為七品正員官。

毒發身亡

四鎮之亂平定後,天下局勢大體穩定。李抱真開始耽於享樂,大建樓台、池塘以供消遣。他晚年又篤信長生不老之術,讓道士為自己煉製金丹。

貞元十年六月一日(794年7月2日) ,李抱真因丹毒發作而去世,享年六十二歲。德宗聞訊後,為其輟朝三日,贈官太保。又賜其家綢布、糧食等助喪財物。

主要成就

治政理戎:李抱真沉着多謀,在澤州、懷州刺史任上,都立有良好的政績。 李抱真長期便參與管理澤潞、昭義兩鎮。他挑選士卒,加以精心訓練,使昭義步軍聞名天下。

大破叛藩:建中二年(781年),李抱真與河東節度使馬燧等協作,於臨洺之戰、洹水之戰大破魏博節度使田悅, 奪回了此前被魏博奪占的洺州全境。"四鎮之亂"時,他策反成德節度使王武俊 ,與其聯手擊敗反叛的幽州節度使朱滔,迫使其逃回幽州

人物評價

總評

李抱真沉着果斷、智謀過人。他想要招攬全國的賢才,聽說誰有長處,一定不遠千里,命人帶着禮品把他請來;如果在交談之中發現所請之人沒有可取之處,也會以禮相待,逐漸讓他離開。

歷代評價

陸贄:①守必以常,學本明誠,動有攸利,謀猷屢告,規益孔多。皆戮力盡瘁,志匡王室,陳師鞠旅,同討不庭。仗大義而萬眾葉心,體至公而千里同契;合軍於呼吸之際,決策於指揮之間。並轡載馳,執桴親鼓,兇徒殄殪,河右廓清。國家無北顧之虞,奸慝阻南侵之計,時乃同德,厥功茂焉。 (《授王武俊李抱真官封並招諭朱滔詔》)②咸遣士旅,遠赴行營,同討不庭,厥有成績。 (《平淮西後宴賞諸軍將士放歸本道詔》)

董晉:皇矣上帝,降祚有唐。蘊粹孕靈,克生義陽。明明天子,賢能是獎。乃命義陽,鎮於上黨。烈烈義陽,惟國之楨。屹若崇山,隱如長城。用極於正,性根於忠。英風外馳,明謨內融。王度克遵,惠此罷人。以德代刑,散澆為淳。軍以威凶,雄以定懾。恢振皇綱,輔弼天業。帝曰抱真,允文允武。俾登鼎鉉,錫之茅土。名高方召,道冠申甫。刊石紀功,用駕終古。 (《義陽王李公德政碑記》)

穆員:①公自生勛門,幼被儒術。長覽太史公、班孟堅書,服從衡之言,至於兵法,尢其天性。而體乾之剛,利坤之貞,煦春之仁,厲秋之義,蹈禮之節,包樂之和。是以文昭扶翊,武著戡清,行備九德,政成百度。忠與勛偕,業與時並。兵符相印,與身終始。開國傳家,與國無窮,盛矣哉! (《相國義陽郡王李公墓志銘》)②陰陽成歲,百物以生。聖賢撫運,天下以平。神武嗣統,朝陽啟明。照臨萬邦,震曜不庭。蠢彼昏迷,乃命徂征。風行王化,雷動天聲。靡守不固,何攻不傾。狺狺豺武,率馴忠真。茫茫氛蹋,於變廓清。入覲於王,惟周之楨。帝念藩翰,復我長城。宜錫難老,以主夏盟。奈何昊穹,天(闕)壯齡。善積存沒,報窮哀榮。勒勛王府,遺業生靈。歸我真宅,封山表塋。永閉泉戶,與天壤並。 (《相國義陽郡王李公墓志銘》)

元稹:朕聞上黨亦天下之勁兵,昔者李抱真用之,一舉破朱滔,再舉蹙田悅,訓養十萬,威聲殷然,人到於今,號為良將。 (《批劉悟謝上表》)

李德裕:李抱真始建昭義軍,最有功,德宗尚不許其子繼。 (《新唐書》引)

杜牧:上黨則不然,自安、史南下,不甚附隸,建中之後,每奮忠義,是以郳公抱真能窘田悅,走朱滔,常以孤窮寒苦之軍,橫折河朔強梁之眾。 (《上李司徒相公論用兵書》)

劉昫:①李抱玉、李抱真,以武勇之材,兼忠義之行,有唐之良將也。且如農隙教潞人之射,數騎入武俊之營,非有奇謀,孰能如是。惜乎服食求仙,為藥所誤。 (《舊唐書》)②抱玉、抱真,我朝良將。虔休之心,亦多可尚。 (《舊唐書》)

宋祁:抱真喜士,聞世賢者,必欲與之游,雖小善,皆卑禮厚幣數千里邀致之,至無可錄,徐徐以禮謝。會天下稍無事,乃飾台沼以自娛。好方士,謂不死可致。 (《新唐書》)

包拯:竊見唐李抱真民兵之制,事頗相近。故當時昭義一軍,雄視山東。 (《群書索考》)

張預:孫子曰:"上兵伐謀。"抱真請用子儀,而解回紇之兵。又曰:"士卒熟練。"抱真步兵為諸軍之冠。又曰:"親而離之。"抱真說降武俊而敗朱滔是也。 (《十七史百將傳》)

孫之翰:德宗建中中,以兩河亂,銳意平定,時得馬燧、李抱真、李晟輩數名將任之,竟不能平魏博、淄青之亂,反致大變者,相不得人也……然馬燧、抱真、李晟之為將,亦過於高崇文、李光顏、李愬之徒也。 (《歷代名賢確論》引)

李綱:李大亮宿衛之忠,裴行儉、蘇定方術略之奇,秦叔寶、薛仁貴、李嗣業搏戰之勇,高崇文紀律之嚴,王忠嗣執守之固,李抱真訓練之精,張萬福樂善之篤,李光顏、愬(李愬)謀慮之決,皆凜然有賢將之風。 (《唐朝賢將傳序》)

葉適:蓋當時良帥也。 (《習學記言》)

曹安:古之釋怨者,如廉頗、藺相如、賈復、寇恂、馬燧、李抱真輩,不一載綱目讀史管見,可以為法。 (《讕言長語》)

胡三省:代、德之間,李抱真鎮昭義,有大功。 (《資治通鑑》注)

張綸言:歷代之將,若晉之羊佑,吳之陸抗,唐之李抱真,《將鑒博議》皆深與之。今考羊、陸則有交歡邊境之失,抱真雖善用兵,晚年惑方士服丹喪軀,其智無足言,而戴亦或不能無遺議者,當時取其一長而不責其備,亦或思慮未及而舉彼以棄比歟? (《林泉隨筆》)

毛憲:李抱真集練步卒,遂雄諸鎮。 (《陳言邊事疏》)

韓邦奇:遐想古人李抱真之帥澤潞也,教習步兵,而天下推勇;郭子儀之至朔方也,按誅亂將,而諸鎮奉法;趙充國屯要害、浚溝渠而興屯田,於是羌夷降敗。是皆名將也。得是人而布之邊陲之上,如李抱真焉,何患乎軍士之不振。如郭子儀焉,何患乎紀綱之不伸。如趙充國焉,何患乎帑藏之不足。 (《苑洛集》)

葉向高:古之才臣,受一面之寄,輒有以自見。即當艱難危困之秋,亦能設法措置。如李抱真之於澤潞、張詠之於益州、韓世忠之於楚州、孟珙之於襄陽,皆不歲月間,化貧弱為富強。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

黃道周:懷恩造反,挑敵出頭。抱真不忿,逃歸獻籌。令公請起,以伐其謀。果如所算,懷恩敗羞。山東有變,兵賦早求。三十擇一,二萬已優。田悅初反,刑洺皆仇。希烈李納,復反鄆州。懷光相次,河東虔劉。抱真忠勇,獨自挺矛。離沮潰叛,賊不自由。朱泚之反,名號已浮。弛說武俊,帝焉可侔。武俊感悟,合兵以收。盡力若此,為臣之尤。 (《廣名將傳》)

李抱真
李抱真7.jpg

王夫之:夫戡亂之主,拯危之將相,慮患不可不密也;尤不可無鎮定之量,以謹持其所不必防。李抱真得武俊之要領而示之以誠;李晟蔑視懷光之反,而安據渭橋,不為妄動;皆能忍暴集之奔湍,堅以俟其歸壑者也。有臣如此,賊不足平矣。 (《讀通鑑論》)

朱軾:《綱目》書李抱真會王武俊於南宮,幸之也。幸抱真忘身徇義,此一會,關天下安危,故書之也。披肝瀝膽,慷慨激切之情狀,千載下如將見之。其勸代宗起子儀,辭留後,試牧守,策山東,將變練民為兵,一生好士,皆識高志遠,豈他藩鎮所可同日語哉? (《史傳三編》)

蔡東藩:貝州一役,雖由李抱真之善結武俊,得以破滔,然非由滔之勢已孤危,武俊豈敢反顏相向乎? (《唐史演義》)

軼事典故

焚僧取餉

李抱真鎮守潞州時,軍資匱乏,沒有什麼好辦法。有個老和尚,很受百姓信服。李抱真於是向和尚請求說:"借用和尚的道行,來供應軍費,可以嗎?"和尚說:"沒什麼不可以的。"李抱真說:"你只要說選擇哪天在球場上焚身,我事先在刺使住宅里挖一條地道和球場連通起來,等火燒起來,你就偷偷地從地道里出來。"和尚高興地答應了他。

眾人於是照着商量好的辦法傳出消息。李抱真命令人在球場上堆積木柴準備好油脂,為他準備了七天的道場,連日點燈燒香,佛教讚歌唱得一陣高一陣低。李抱真也領着和尚進入地道觀看,以消除其疑心。和尚就登上佛壇,拿着香爐,對聽眾講授佛法。李抱真率領着監軍、幕僚和部將在壇下頂禮膜拜,把施捨的錢堆在壇的旁邊。自此後,官民們也連續施捨。施捨的錢財能有一億錢以上。

道場做滿七天,李抱真就送上木柴,潑上油脂點火,敲鐘念佛。他事先已經秘密地派人填塞了地道。不一會兒,和尚無法逃脫,與木柴全成了灰。數日後,登記得到的錢財,被李抱真用車子送進軍資庫。他另外尋求了幾十粒舍利子,造了一座塔貯藏起來。《智囊全集》亦記載此事。

篤信巫祝

李抱真晚年長期患病,相信吉凶徵兆,有人叫他沖沖邪氣。而巫婆、神漢又迷惑李抱真,讓他請求降低官爵來驅除邪祟。因此,李抱真共七次上奏章辭去司空之職,被降授為檢校左僕射。

金丹送命

李抱真晚年寵信道士,妄想長生不死。有位叫孫季長的道士,為李抱真煉製金丹,欺騙他說:"服用金丹後就可以成仙。"李抱真於是任命他為幕僚。

李抱真對此堅信不疑,多次對部將說:"這金丹秦始皇漢武帝都沒得到,只有我碰到了。今後我要去朝拜上清宮(傳說中仙人的居所),不能再與諸位共事了。"他又曾夢見自己騎鶴升天,醒來後就命人雕刻一隻木鶴,自己穿上道服練習騎坐木鶴。

李抱真臨終前不久,竟已服下了兩萬粒金丹。因此導致他的肚子發硬、無法進食,差點死去,好幾天都不省人事。道士牛洞玄用豬油、谷漆(瀉藥)為他泄清金丹,病情才略有好轉。孫季長又說:"差點就要成仙了,為什麼要放棄呢!"李抱真於是又加服了三千粒金丹,結果一會兒便去世了。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二·列傳第八十二》[3]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八·列傳第六十三》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三·唐紀三十九》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五·唐紀四十一》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六·唐紀四十二》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七·唐紀四十三》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八·唐紀四十四》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九·唐紀四十五》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唐紀四十六》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一·唐紀四十七》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二·唐紀四十八》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五·唐紀五十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