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歇爾·杜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杜象)
前往: 導覽搜尋

亨利-羅伯特-馬塞爾·杜尚(法語:Henri-Robert-Marcel Duchamp 法語:[maʁsɛl dyʃɑ̃],又譯為馬塞爾·杜尚,1887年7月28日-1968年10月2日)美籍法裔畫家、雕塑家、國際象棋玩家與作家,二十世紀實驗藝術的先驅,被譽為「現代藝術的守護神」。其作品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西方藝術有著重要的影響,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於15歲開始繪畫,受立體主義觀念藝術達達主義影響。作品多顯示反戰、反傳統、反美學。

個人簡歷

現代藝術的守護神 來自The News Lens

杜象1887年7月28日生於法國諾曼第濱海塞納省布蘭維爾-克勒翁(Blainville-Crevon, Seine-Maritime ), 他的父親是公證人;母親是畫家之女。[1]

他於15歲開始繪畫,他的早期作品受立體主義、觀念藝術、達達主義影響。1904年,杜尚進入巴黎朱利安藝術學院,1906年,19歲的他從軍中服役一年後返回巴黎,繼續進行繪畫創作。1911年,他開始拓展內心,遠離客觀世界,投入想像領域。約在此時,他認識了畢卡比亞(1879–1953),兩人之間展開深厚的友誼。1912年是杜象關鍵的一年,他創作一系列精彩的原創畫作,呼應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卻帶有強烈的超現實主義風格——至少領先那個時代10年之久。然而,立體派並不喜歡他的作品,他最著名的畫作《下樓的裸女》(Nudes Descending a Staircase, 1912)在一次大展中受到他們的排斥。就是在這時,杜象宣稱他再也不是任何藝術派系的成員,他將成為獨立藝術家,永遠獨自創作。

1918年杜象結識了畫家克羅蒂(Jean Crotti 1878–1958)的前妻夏絲戴爾,與她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起住了八個月。1919年七月回到巴黎。他在巴黎對傳統藝術發動進一步攻擊:破壞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的複製品。他把這幅畫加上髭鬚和鬍子,將這件「修改後的現成物」取名為《LHOOQ》。1921年,他化名羅絲·瑟拉薇,其男扮女裝的照片刊登於紐約《達達》雜誌封面,更是讓當時的人們匪夷所思。

1923年,杜象回到了法國,直到1942年。在這期間,他不再創作,開始潛心研究國際象棋,並數次成為法國棋隊的代表。從1958年以後,西方藝術界開始關注杜尚,人們發現純粹藝術中思想的成分越來越少,人自由的空間也越來越狹窄,這如同牢籠一般扣在當時的藝術家身上,使他們透不過氣,他們急切地需要一條新的道路來拯救自己。結果他們發現杜尚在4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這條路的探索!

1963 年,加州巴沙迪納藝術館為76歲的杜象舉行首次大型回顧展,確立了其藝術大師的地位。

杜象於1968年逝世。死後,根據他的遺囑,人們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這樣一句話:「別處,正在死亡的是別人」。[2]

作品

1913年《單車輪》
1917年《噴泉》
1919年 《LHOOQ》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