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林清玄《用歲月在蓮上寫詩原文》

用歲月在蓮上寫詩原文林清玄寫的一篇散文。

目錄

林清玄《用歲月在蓮上寫詩原文》原文

那天路過台南縣白河鎮,就像暑大里突然飲了一盅冰涼的蜜水,又涼又甜。

白河小鎮是一個讓人吃驚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蓮花種植地,在小巷裡走,在田野上閒逛,都會在轉折處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蓮花。那些經過細心栽培的蓮花競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風好景里毫無愧色,夏日裡格外有一種欣悅的氣息。

我去的時候正好是蓮子收成的季節,種蓮的人家都忙碌起來了,大人小孩全到蓮困里去採蓮子,對於我們這些只看過蓮花美姿就嘆息的人,永遠也不知道種蓮的人家是用怎麼樣的辛苦在維護一池蓮使它開花結實。

「夕陽斜,晚風飄,大家來唱採蓮謠。紅花艷,白花嬌,撲面香風暑氣消。你打槳,我撐篙,乃一聲過小橋。船行快,歌聲高,採得蓮花樂陶陶。」我們童年唱過的《採蓮謠》在白河好像一個夢境,因為種蓮人家采的不是觀賞的蓮花,而是用來維持一家生話的蓮子,蓮田裡也沒有可以打槳撐篙的蓮肪,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蓮田的爛泥里。

採蓮的時間是清晨太陽剛出來或者黃昏日頭要落山的時分,一個個採蓮人背起了竹簍,帶上了斗笠,涉入淺淺的泥巴里,把已經成熟的蓮蓬一朵朵摘下來,放在竹簍里。

採回來的蓮蓬先挖出裡面的蓮子,蓮於外面有一層粗殼,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剝開,晶瑩潔白的蓮子就滾了一地。蓮子剝好後,還要用細針把蓮子裡的蓮心挑出來,這些靠的全是靈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懶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蓮蓬可以賣給中藥鋪,還可以掛起來裝飾;潔白的蓮子可以煮蓮子湯,做許多可口的菜餚;苦的蓮心則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鎮看蓮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覺得種蓮的人就像蓮子一樣,表面上蓮花是美的,蓮田的景觀是所有作物中最美麗的景觀,可是他們工作的辛勞和蓮心一樣,是苦的。採蓮的季節在端午節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蓮子採收完畢,接下來就要挖土裡的蓮藕了。

蓮田其實是一片污泥,採蓮的人要防備田裡游來游去的吸血水蛙,蓮花的梗則長滿了刺。我看到每一位採蓮人的褲子都被這些密刺劃得千瘡百孔,有時候還被刮出一條條血痕,可見得依靠美麗的蓮花生活也不是簡單的事。

小孩子把蓮葉捲成杯狀,捧着蓮子在蓮田埂上跑來跑去,才讓我感知,再辛苦的收穫也有快樂的一面。

蓮花其實就是荷花,在還沒有開花前叫「荷」,開花結果後就叫「蓮」。我總覺得兩種名稱有不同的意義:荷花的感覺是天真純情,好像一個潔淨無瑕的少女,蓮花則是寶相莊嚴,仿佛是即將生產的少婦。荷花是宜於觀賞的,是詩人和藝術家的朋友;蓮花帶了一點生活的辛酸,是種蓮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來我對蓮花的無知,只喜歡在遠遠的高處看蓮、想蓮;卻從來沒有走進真正的蓮花世界,看蓮田背後生活的悲歡,不禁感到愧疚。

誰知道一朵蓮蓬里的三十個蓮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誰知道夏日裡一碗冰凍的蓮子湯是農民多久的辛勞?

我陪着一位種蓮的人在他的蓮田梭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蓮田邊,娓娓向我訴說一朵蓮要如何下種,如何灌溉,如何長大,如何採收,如何避過風災,等待明年的收成時,覺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許是我們永遠難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蓮子,部有一套生命的大學問。

我站在蓮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蓮田,想起「留得殘荷聽雨聲」恐怕是蓮民難以享受的境界,因為荷殘的時候,他們又要下種了。田中的蓮葉坐着結成一片,站着也疊成一片,在田裡交纏不清。我們用一些空虛清靈的詩歌來歌頌蓮葉何田田的美,永遠也不及種蓮的人用他們的歲月和血汗在蓮葉上寫詩吧!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日

用歲月在蓮上寫詩讀後感

今天,我聽老師朗讀了林清玄的《用歲月在蓮上寫詩》,才忽然醒悟,人生看似精彩,其實飽含着諸多艱辛。

種蓮人用自己的心血去培育那些蓮花,費勁千辛萬苦才使蓮花茁壯成長直至開花、結果。我們只知道蓮花很美,每每看見,都忍不住讚美一番。或許我們認為種蓮人很輕鬆,既可以欣賞美麗景色,又能夠品嘗美味,還可以養家糊口。然而,我們可曾想到他們的艱辛?種蓮時,當他們聽到風聲時,他們總是大步流星地奔向田野,站在田埂上仰望蒼穹判斷天氣好壞。望着那隨風搖擺的蓮花,在種蓮人心裡,蓮就是他們的孩子,如同陶瓷娃娃般易碎,他們無時無刻不掛念着。但他們看見蓮枯萎時,你可知他們的心情?我想你不曾體會,只有父母才能有所共鳴。收蓮時,他們不僅要小心水田中的吸血青蛙,更要小心蓮梗上的荊棘。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欣賞的人。就說那位創造奇蹟的孫宇晨吧,儘管他跌跌撞撞考入高中,卻沒有吸取教訓,依舊逃課,沉迷於小說。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大紅燈籠高高掛。然而到了高三,他終於幡然醒悟,認真上課,追求分數,每逢假期,他總是一個人坐在圖書館的角落認真複習。他開始努力,奮鬥,不斷的超越他人,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知識的草原上奔跑,又如一塊乾燥的海綿,不停地吮吸着知識的甘霖。正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考上了北京大學。

當我們讀到他驚天大逆轉時,除了驚嘆與折服,可曾想過他努力背後所蘊藏的艱辛?正如華羅庚所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沒有付出哪來的回報?孫宇晨為了圓夢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他不也如林清玄筆下的種蓮人?看似精彩,卻充滿無數艱辛。[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