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柔石小傳

來自搜狐網的圖片

róu shí xiǎo chuán


作品名稱 :柔石小傳

作者 :魯迅

作品出處 :《前哨》

類 別 :傳記

創作年代 :1931


柔石小傳[1]柔石,原名平復,姓趙,以一九○一年生於浙江省台州寧海縣的市門頭。前幾代都是讀書的,到他的父親,家景已不能支,只好去營小小的商業,所以他直到十歲,這才能入小學。一九一七年赴杭州,入第一師範學校;一面為杭州晨光社〔2〕之一員,從事新文學運動。畢業後,在慈谿等處為小學教師,且從事創作,有短篇小說集《瘋人》〔3〕一本,即在寧波出版,是為柔石作品印行之始。

目錄

柔石簡介

柔石,原名平復,姓趙,以一九○一年生於浙江省台州寧海縣的市門頭。前幾代都是讀書的,到他的父親,家景已不能支,只好去營小小的商業,所以他直到十歲,這才能入小學。一九一七年赴杭州,入第一師範學校;一面為杭州晨光社〔2〕之一員,從事新文學運動。畢業後,在慈谿等處為小學教師,且從事創作,有短篇小說集《瘋人》〔3〕一本,即在寧波出版,是為柔石作品印行之始。一九二三年赴北京,為北京大學旁聽生。

回鄉後,於一九二五年春,為鎮海中學校務主任,抵抗北洋軍閥的壓迫甚力。秋,咯血,但仍力助寧海青年,創辦寧海中學,至次年,竟得募集款項,造成校舍;一面又任教育局局長,改革全縣的教育。一九二八年四月,鄉村發生暴動。失敗後,到處反動,較新的全被摧毀,寧海中學既遭解散,柔石也單身出走,寓居上海,研究文藝。十二月為《語絲》編輯,又與友人設立朝華社〔4〕,於創作之外,並致力於紹介外國文藝,尤其是北歐,東歐的文學與版畫,出版的有《朝華》〔5〕周刊二十期,旬刊十二期,及《藝苑朝華》〔6〕五本。後因代售者不付書價,力不能支,遂中止。

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文學上的成績,創作有詩劇《人間的喜劇》,未印,小說《舊時代之死》,《三姊妹》《二月》,《希望》,〔8〕翻譯有盧那卡爾斯基的《浮士德與城》〔9〕,戈理基的《阿爾泰莫諾夫氏之事業》〔10〕及《丹麥短篇小說集》〔11〕等。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五日上海《前哨》(紀念戰死者專號),未署名。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左聯」作家李偉森、柔石、胡也頻、馮鏗、殷夫五人遭反動派逮捕,二月七日被國民黨秘密殺害於上海龍華。為了揭露國民黨的法西斯暴行,魯迅主持出版了「左聯」秘密刊物《前哨》(紀念戰死者專號),寫了《柔石小傳》、《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等文章,並參與起草《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為國民黨屠殺大批革命作家宣言》。

本文寫作時因受條件限制,若干地方與事實稍有出入。按柔石一九○二年生於浙江寧海(令併入象山),一九一七年赴台州,在浙江省立第六中學念書。一九一八年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一九二三年畢業。一九二五年春赴北京,在北京大學當旁聽生,次年回浙江任鎮海中學教員,後任教導主任。一九二七年夏,創辦寧海中學,並任縣教育局長。一九二八年五月參與寧海亭旁農民暴動,失敗後到上海。一九三○年五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晨光社文學團體,一九二一年成立於杭州。主要成員有朱自清、葉聖陶、柔石、馮雪峰、潘漠華、魏金枝等,曾出版《晨光》周刊。

〔3〕《瘋人》短篇小說集,收小說六篇,署名趙平復。一九二五年初由作者自費出版,寧波華升書局代印。

〔4〕朝華社亦作朝花社,魯迅、柔石等組織的文藝團體,一九二八年十一月成立於上海。

〔5〕《朝華》即《朝花》,文藝周刊。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六日創刊,至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共出二十期;六月一日改出《朝花旬刊》,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出至第十二期停刊。

〔6〕《藝苑朝華》朝花社出版的美術叢刊,魯迅、柔石編輯。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年間共出外國美術作品五輯,即《近代木刻選集》一、二集,《拾谷虹兒畫選》、《比亞茲萊畫選》和《新俄畫選》。後一輯編成時朝花社已結束,改由光華書局出版。

〔7〕《一個偉大的印象》通訊,載《世界文化》創刊號(一九三○年九月,僅出一期),署名劉志清。

〔8〕《舊時代之死》長篇小說,一九二九年十月北新書局出版;《三姊妹》,中篇小說,一九二九年四月水沫書店出版;《二月》,參看《三閒集·柔石作〈二月〉小引》及其注〔1〕。《希望》,短篇小說集,一九三○年七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9〕《浮士德與城》劇本,柔石的中譯本於一九三○年九月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為《現代文藝叢書》之一。魯迅為該書寫了「後記」及翻譯了「作者小傳」(分別收入《集外集拾遺》和《魯迅譯文集》第十卷)。

〔10〕基戈理(1868~1936)通譯高爾基,蘇聯資產階級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福瑪·高爾捷耶夫》、《母親》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他的長篇小說《阿爾泰莫諾夫氏之事業》,柔石譯本題為《頹廢》,署名趙璜,一九三四年三月商務印書館出版。

〔11〕《丹麥短篇小說集》收柔石譯安徒生等作家的作品十一篇,署名金橋,曾列為朝花社《北歐文藝叢書》之四,一九二九年四月登過廣告,但未出版。一九三七年三月增入淡秋翻譯的六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1898年改名為周樹人,筆名魯迅,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與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稱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論文、散文、翻譯作品,對五四運動後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0世紀中國的主要作家,是中國現代小說、白話小說和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評論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的精神。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他的著作收入《魯迅全集》及《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共十八卷)。從1918年5月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始以「魯迅」為筆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參考文獻